春季是萬物複蘇的季節,如果可以在春季做好養生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說大有裨益哦。那麼你知道春季養生的相關事宜嗎?今天就由小編為大家詳細的總結一下春季養生的方法、常識、法則以及養生食物和運動吧。
目錄
1.春季養生的特點 2.春季養生小常識
3.春季養生的方法 4.春季養生六大法則
5.春季養生粥推薦 6.春季如何做好精神養生
7.春季養生做什麼運動好 8.春季養生做好疾病預防
9.春季養生注意事項
春季養生的特點
春季養生有着自己的特點,就是要遵循養陽防風的原則。我們都知道春季裡我們人體陽氣是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的,因此要注意保衛自己體内的陽氣,凡是有損陽氣的行為都應盡量的避免,對于我們的身體有好處。
春季養生,就是指在春天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方式。
春季養生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
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春季多風,我們都知道風邪是春季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我們人體産生各種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比如感冒、白喉、猩紅熱和水痘以及肺炎等,所以在春季要謹防這一類流行性疾病的高發。
春季是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冷暖氣流互相交争,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氣候的不穩定,使對氣候敏感的人有諸多不适應,對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調攝。
春氣内應肝,陽氣升發,肝氣、肝火易随春氣上升,而肝陽旺盛,易導緻高血壓、眩暈、肝炎等疾病。
肝氣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緒随之高昂亢進,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氣的變化而出現激憤、騷動、暴怒、吵鬧等狀态。
我們都知道,外界的氣候變化對于我們人體的氣血有着比較明顯的影響。一般來說,如果天寒的話,就會導緻氣血凝滞沉澀,天熱時就會加速氣血的暢通易行。春天氣血活動加強,人體新陳代謝也随之活躍起來。
對此變化,健康的人能夠很快适應,體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則易産生不适應症,使舊病複發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準備。
春季養生小常識
看喜劇
春天肝氣生發,肝在情緒主怒,所以很多女性會在春季出現火氣漸長,爆發指數增加,應注意調控情緒,多聽笑話,多看喜劇,保持情緒通暢,有一個好的開頭,并順勢保持下去。
梳頭頂
每天早起以手指甲從前發際梳到後發際一百遍,堅持下去,自會發質光亮、還有助黑發生發、神清氣爽,并且對高血壓、頭暈頭痛、失眠、神經衰弱有一定的效果。
吃香味食物
蔥、香菜、花生、榴蓮等很香的食物,都是很适合春季的時候吃的,因為它們都可以促進陽氣生發,适應春天的自然規律。
多吃甜品
春天肝氣生發,應少吃具有收斂作用的酸味食品,肝在五行屬木,肝木克脾土,所以開春以後要多注意脾胃的保養,甘甜之味适當攝入可補益脾土。
揉肺經
肺經在我們手臂的内側,它經過肩窩開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所以我們取它上下兩端的穴位來按摩就會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這兩個穴位比較好找,一個是在肩窩位置的中府,另一個是大拇指的少商穴,每天早晨起床用手半握拳各敲一百遍。
堅持鍛煉
春天,萬木吐翠,空氣清新,正是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而“動”為養陽最重要一環。如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或到近郊、風景區去春遊。不僅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而且還能使氣血通暢、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強體防病。
注意養肝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喜暢達疏洩而惡抑郁。所以,養肝首要一條是調理情志。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緻肝氣郁滞不暢,使神經内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志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
順應氣候
春季乍暖還寒,氣候多變,要保暖防寒,不使陽氣受遏。“春捂秋凍”就是順應氣候的養生保健經驗。因為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加上人們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謝功能較弱,不能迅速調節體溫。如果衣着單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患有高血壓、心髒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的發生。
宜甘減酸
《千金方》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人可延年益壽。而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利于發寒散邪,扶助陽氣。
春季養生的方法
養肝為先
肝髒
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具有調節氣血,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作用。因此,春季養肝得法,将帶來整年的健康安壽。
中醫養生學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的肝髒有着密切的關系。早春時節,專家指出,養肝護肝要從飲食、起居、鍛煉和情志四方面入手。
飲食
春季飲食要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選擇,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張大量的進補。身體特别虛弱的人可以适量食用海參、冬蟲夏草等補品。
對于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飲食要注意清淡,不要過度食用幹燥、辛辣的食物。
同時,因為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因此要特别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
對于“吃肝補肝”的說法,李志紅表示,可以适量吃一些豬肝,但一定要保證飲食衛生。
起居
春天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複蘇,各種生物欣欣向榮的季節。人們也要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晚睡早起,起床後要全身放松,在庭院中悠閑地散步以舒暢自己的情志。
人們從冬季已經習慣了的“早睡晚起”,過渡到春季的“晚睡早起”要有一個逐漸适應的過程,不要太急于轉變,而要順應自然界的晝夜時間變化而逐步轉變自己的睡眠習慣。
鍛煉
春季的運動養生保健是恢複身體“元氣”的最佳時節。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人們的運動鍛煉,使機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和内髒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韌帶,更需要鍛煉以增強其運動功能。春季人們應該進行适當的運動,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保持體内的生機,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
不過,春天的氣候呈現溫差大、風大的特點,要注意防風禦寒,因此在遇到強風時要适當地減少外出鍛煉,以免風大傷肝。
情志
中醫理論認為肝屬木,與春季相應,生理特性為“喜條達而惡抑郁”,故有“大怒傷肝”之說。肝的生理特點是喜歡舒展、條暢的情緒而不喜歡抑郁、煩悶。
專家指出,在春季保健重點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暢,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生氣、不發怒,以保證肝的舒暢條達。
春季養生,情緒上要樂觀,不宜抑郁或發怒,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加重肝髒負擔。有肝髒疾患的人,要做到心寬、心靜。在繁忙浮躁和充滿誘惑的塵世紛擾下,要做到“恬然不動其心”,就能保持機體内環境的穩定,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
春季
春季養生六大法則
養陽
春夏季節是大自然氣溫上升、陽氣逐漸旺盛之時,此時養生宜側重于養陽才能順應季節變化。根據春天裡人體陽氣生發的特點,可選擇平補和清補飲食,如選用溫性食物進補。平補的飲食适合于正常人和體弱的人,如荞麥、薏苡仁、豆漿、綠豆及蘋果、芝麻、核桃等。清補的飲食是指用食性偏涼的食物熬煮的飲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養陰
陰虛者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宜在春天發作,飲食上可采用蜂蜜療法,将蜂蜜隔水蒸熟于飯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開後調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調勻後飲用。這些均有養陰益胃之功效。陰虛内熱體質者,可選大米粥、赤豆粥、蓮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膩、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養腦
春天,肝陽上亢的人易頭痛、眩暈,這就是祖國醫學所說“春氣者諸病在頭”的原因。其飲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頻頻飲之。另外,還可用用芹菜250克,紅棗10枚,水煎代茶飲。
養脾
祖國醫學還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為肝氣旺之時,肝氣旺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應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養腎
春天氣候舒爽,是腎功能不佳患者養腎與調理的好時機,此時服用強腎配方與固腎藥膳,對腎功能損害初期的療效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調理,飲食以清淡甘味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苡仁、黃瓜及香瓜等。
辟谷
春天到來是萬物陽氣生法之季,如果排除陳積一年的濁氣,自然是為一年健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裡法法明·山人在自然辟谷和自然養生上有獨特的創新,在每年春季谷雨時節或者谷雨節前後,指每年4月19日~21日進行一次自然辟谷七天以上,自然養好自己的身體。
春季養生粥推薦
每當春天到來,幹燥的大風也随之而來,在這樣幹燥氣溫多變的環境下我們該怎樣保養自己的身體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一些春季養生食譜,聽說這些食譜對調節脾胃都有很大的幫助,大家趕快來了解下吧。
牛奶杏仁粥
材料:準備鮮牛奶适量,杏仁粉大概15克左右,粳米100克左右。
做法
粳米洗淨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滾後改小火煲成粥,放入杏仁粉和牛奶,攪勻煲沸,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冰糖、蜂蜜、玫瑰糖等。
功效:牛奶跟杏仁的組合就是一個完美的健胃潤肺和美容佳品。(注:杏仁應該少量使用,嬰幼兒慎吃)
香菇雞肉粥
今天換個口味,做一款鮮美噴香的粥。
材料:準備一塊雞脯肉還有适量的香菇,然後100克左右的粳米
做法
雞脯肉切成小粒用料酒、生粉腌10分鐘,香菇泡軟切小。将米加水煮開後轉小火加雞肉和香菇同煮。粥煮好後加适量的鹽,胡椒粉等調味即可。
紅豆百果西米粥
屬于姐妹們聚會的好日子,大大煮一份甜蜜香濃的粥一起分享快樂心情吧!
材料:紅豆100克,西米200克,牛奶500克,新鮮水果随意
做法
西米放入沸水中煮到中間剩下小白點關火焖10分鐘,加入牛奶一起冷藏半小時。将浸泡一夜的紅豆加水煮軟,瀝幹水分放入蜜糖拌勻,小火煮至粘稠狀。再和冷藏好的牛奶西米混合,加上你喜歡的水果即可。
功效:紅豆解毒消腫,西米溫中健脾易消化,再配合富含各種維生素的水果,補充身體日常所需。
豆漿薏米粥
今天來個身體大排毒,為輕松度過周末作好準備。
材料:豆漿1袋,薏米100克
做法
先将薏米浸泡并煮熟成粥狀,加入豆漿調和均勻,再根據自己的愛好加上白糖、果珍等。
功效:豆漿的植物蛋白可使人的抗病能力增強,調節内分泌系統,延緩衰老,薏米有排毒利尿、減肥消腫的功效。
南瓜燕麥粥
忙碌的一周之始,做一款快捷營養的粥,為你的早晨充滿電!
材料:南瓜适量、快熟燕麥片
做法
南瓜切小塊放入容器裡加水沒過,用微波高火轉9分鐘,取出加入30克燕麥片再微波一分鐘後即可(可按個人喜好加入煉乳、蜂蜜等)。
功效:南瓜保護胃粘膜、防治糖尿病、促進生長發育。燕麥片裡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能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還有美容減肥的功效。
蓮子百合粥
繁忙一周中期,給自己一款安定心神的粥。
配料:蓮子、百合适量,枸杞10粒,小米100克。
做法
将去芯泡好的蓮子下鍋煮至脆生,再與小米同煮成粥,加入枸杞、新鮮百合焖10分鐘,吃的時候可加入潤肺去火的冰糖。
功能:蓮子養心安神抗衰老;百合潤肺燥清心熱;枸杞滋補肝腎;小米益丹田補虛損。
情人玫瑰粥
周末來一款粉色的粥為二人世界增添浪漫情緻。
材料:牛奶250克,玫瑰花幹6、7朵,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洗淨加清水适量煮成半熟後加入牛奶小火煲成粥,放上玫瑰花朵再焖10分鐘即可。
功效:牛奶粥含鈣豐富,玫瑰則養顔美容,祛斑除皺,促進血液循環。
春季如何做好精神養生
培養開朗的性格
健康長壽與開朗的性格是密切相關的。有人調查80 歲以上老人的長壽秘訣,發現其中96% 的壽星都是性格開朗、極富人生樂趣。但開朗性格的培養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科學家認為,兒童時期是性格培養的關鍵。俗話說,“秧好一半禾”,而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正好比處在從播種到出秧的時期,兒童的性格培養對人的一生起關鍵作用。
不過分奢求生活
生活中要“知足常樂”,不過分追求金錢、名利和享受等。無論社會地位高低,都不必傾慕或自卑,無論吃什麼都感到滿足,穿什麼也不挑剔,不管社會風氣如何,都能夠泰然處之。總之,要體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道理,這樣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滿足。
協調周圍的人際關系
和諧的人際關系使人心情愉快,反之則使人不安、不适、不滿、心情抑郁煩躁,所以要積極協調好周圍的人際關系。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要正視自己的不足,對自己的評價越客觀,人際關系就越容易協調。其次,多體諒别人,設身處地替他人着想,從而避免因互不了解而産生的不協調。
豐富日常生活
豐富的生活能及時轉移自己的不快,使心情愉悅,尤其是老年人,退休後的失落感、孤獨感使人心情抑郁,易造成各種疾病,所以更應豐富日常生活。老年人可以下下棋,種種花,多找朋友談談心。
培養幽默感
幽默的直接效果是産生快樂。而快樂是人的健康靈藥,它能促進肌肉和五髒六腑舒适,能調節人的情緒,能促進血液循環,筋骨舒展、呼吸通暢、氣血平和。醫學上做過試驗:用輕松幽默的語言逗一個患有高血壓的人開心,其血壓可降低20毫米汞柱。
學會戒怒
怒是養生的大忌,它是情志緻病的元兇,所以一定要學會戒怒。戒怒可借鑒下列方法:
首先,要學會用意識控制,即當怒從心頭起,将要和人吵架的時候,就要趕快提醒自己,吵架隻會給雙方帶來更多的煩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這樣,用理智的力量來控制自己的怒氣、粗魯的語言,更不要采取粗暴的行動。
其次,要會運用疏洩法,即把積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适當的方式表達、發洩出去,盡快恢複心理平衡。最後,還可采用轉移法,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自己的思想關注點,或改變其周圍環境,使其與不良刺激因素脫離接觸,從而從精神煩惱中解脫出來,或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
春季養生做什麼運動好
春暖花開,氣候宜人,所以春天還是鍛煉身體的好季節。
早起伸懶腰
經過一夜睡眠後,人體松軟懈怠,氣血周流緩慢,方醒之時,總覺懶散而無力。若四肢舒展,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則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伸懶腰。
平日多散步
春暖花開之際,散步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養生保健方法。一天緊張繁忙工作之後,到街頭巷尾走一走,可以很快消除疲勞。衆多壽星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每日要有一定的時間散步,尤其重視春季散步,因為春季氣候宜人,萬物生發,更有助于健康。
散步要不拘形式,因人而異,同時也應注意:找空氣新鮮,環境安靜之處;散步要選擇合适的時間,不宜在飯後立即出行;老年人不宜空腹散步;堅持每周散步3 次,每次45~60 分鐘;散步時衣着要寬松;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步行速度。
踏青出遊
寒冷冬季裡,體溫調節中樞和内髒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經過一季的靜養,肌肉和韌帶長時間不活動,更是萎縮不展,收縮無力,此時外出踏青賞景,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精神。特别是春天的郊野,空氣清新,花紅葉綠,百鳥争鳴,置身于如此優美的大自然懷抱,心情自然舒暢起來。而且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踏青春遊的風俗,所以踏青出遊不失為春季養生的好方法。
放風筝
春季放風筝是集休閑、娛樂和鍛煉為一體的養生方式。踏青出遊,一線在手,看風筝乘風高升,随風翻飛,實在是一件快事。風筝放飛時,人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看風筝高飛,眼睛一直盯着風筝遠眺,眼肌得到調節,疲勞得以消除。這項活動特别适合青少年。中老年放風筝時要注意保護頸部,不要後仰時間太長,可仰視和平視相交替。放風筝最好以2~3 人為宜,選擇平坦、空曠的場地,不要選擇湖泊、河邊以及有高壓電線的地方,以免發生意外。
多做戶外活動
所謂戶外活動,就是指在室外、庭院、公園、大自然中的一些運動,如釣魚春釣、賞花、慢跑、練氣功、打太極拳等。室外空氣中有豐富的負氧離子,是促進生物骨骼生長的好養料,它雖見不着摸不着,卻無時無刻不在“飄遊”,對預防兒童佝偻病和中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症都十分有益。
春季養生做好疾病預防
防病支招
1、适當外塗防曬劑,以保護皮膚免受各種波段的紫外線和可見光的損傷;
2、不要用含光感物質較多的化妝品;
3、多吃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新鮮蔬菜和水果,油菜、菠菜、莴苣、無花果等盡量少吃或不吃;
4、洗臉時盡量不用熱水、堿性肥皂和粗糙毛巾。
上火
春天雖然氣候适宜,但風多雨少,人體内的水份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
加上天氣變化反複無常,不能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導緻生理機能失調,出現咽喉幹燥疼痛、嘴唇幹裂、大便幹燥等“上火”症狀。
防病支招
1、首先要生活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适當休息;
2、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
3、多飲水,促進體内“緻熱物質”從尿、汗中排出;
4、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牛黃上清丸、三黃片、青果丸等清火藥物。
哮喘
春天一到,各種花花草草都煥發出新的色彩,讓人眼前一亮。不過也讓一些特别“敏感”的人遭了殃。
春天是哮喘的高發季節,如果不注意平時的生活細節,很容易複發。
防病支招
1、比如衣服、床上用品最好不用羽絨或蠶絲,因為一些哮喘病人對于動物羽毛、蠶絲過敏;
2、注意哮喘發作是否與食物有關,如蝦、牛奶、桃子等,應當引起注意;
3、慎用或忌用某些可能誘發哮喘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4、減少吸入花粉,日間或午後少外出;不用地毯,每周将被套、床單、枕巾、衣服等用熱水(50℃以上)洗1次;室内濕度保持在50%以下。
春困
“春困”主要與天氣、工作、飲食、睡眠、運動不和諧有關,有時出現這種現象也是亞健康的表現。
防病支招
對那些已染上“春困”的人來說,可以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運動,多喝水,少吃油膩、熱性食物,尤其是火鍋。
多吃些胡蘿蔔、白菜、柑橘等含有大量維生素的食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有助于提升人的精力;辦公室白領犯困時,可适當做頭部按摩緩解症狀。
抑郁、失眠
春天是各類精神疾病的多發期,由于氣壓低,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加上天氣多變,也常常使正常人的情緒波動較快。
防病支招
1、對正常人來說,出現情緒波動是正常的,但要懂得調節。當發現自己情緒低落時,應注意轉移不良情緒,郁悶時不妨聽聽音樂或參加體育活動。
2、可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
3、如果這樣都排解不了不良情緒,可以找專業心理咨詢師,幫助心理疏導。
花粉過敏
首先,遠離過敏源:盡量不要到植物園等花草樹木繁茂的地方遊玩,不要在植物開花播粉的季節外出踏青;居室内少放或不放花木;若對居所周圍的樹木花粉過敏,最好在這一時期内移居他處。
其次,過敏體質者可預防性用藥:在花粉期到來前數周,選擇使用色甘酸鈉吸入劑。該藥對花粉症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過敏發作期間,要脫離過敏環境,選用抗組胺藥如撲爾敏、息斯敏等進行治療。
對于以前人們常用的抗過敏藥物息斯敏,一定要在醫生的處方下謹慎使用,以免産生副作用。
防舊病複發
防紅眼病
紅眼病是一種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眼部疾患,易發于每年的春夏之際,且極易在學校、廠礦等集體單位暴發。紅眼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接觸傳染,因此應養成講衛生、愛清潔、勤洗手的良好習慣;切忌用手揉眼;在紅眼病流行時,不要到遊泳池遊泳和到公共浴室洗澡。家裡發現此種病患者,須用桑葉10克、菊花20克泡水代茶飲,以預防紅眼病。
防流行性感冒
春、冬兩季發病率較高,預防措施有:
堅持開窗睡眠
但窗子不能開得太大,而居室内的空氣要新鮮、流通。
淨化室内空氣
在室内放置一些薄荷油或用米醋熏房間,以淨化室内空氣。
清潔水源
貫衆是一味具有驅蟲效果的中藥,将0 . 5 克的貫衆洗淨,放置在水缸或水桶之中,每周換藥一次,可以起到清潔水源的作用。
飲食
盡量少吃肥甘厚味、大魚大肉等食品,多吃一些能夠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紅皮蘿蔔。
感冒的治療
在感冒的治療上,應以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為基本原則。感冒初期,可用感冒清沖劑、闆藍根沖劑等。症狀較重者須去醫院就醫。
推拿法來防治感冒
用推拿法來防治感冒,如按揉足三裡穴。足三裡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四指寬)、胫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推拿時,拇指重按同側足三裡穴,其餘4指置于小腿後面與之相對,加重按壓力量,直到局部酸脹為止;而後,再按揉另一側足三裡穴。
防範腮腺炎
春季好發的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種由病毒引起,以腮腺腫痛為主要特征、以其它腺體和中樞神經系統同時受累的全身性急性傳染病。
以5—15歲的兒童最為多見,極易在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中流行。腮腺炎的主要症狀是以耳垂為中心的耳垂下方腫大,伴有明顯的疼痛或壓痛和張口困難、發燒、食欲下降等,一般潛伏期為2~3周。
由于多數腮腺炎患兒症狀較輕,治療也較順利,一般家長并不太重視腮腺炎的防治。但腮腺炎病毒有嗜神經、腺體的特征。
如延誤治療可誘發各種并發症,如腦膜炎、胰腺炎、心肌炎、關節炎、甲狀腺炎、脊髓炎、末梢神經炎、肝損害、腎損害、卵巢炎、睾丸炎、乳腺炎等,且50%的患兒會發生兩種以上的并發症。因此,對于腮腺炎一定要及時請醫生治療,防範并發症的發生。
防範冠心病
心肌梗塞等惡性突發病例顯着增多,許多慢性病如哮喘、支氣管炎和胃病患者的病情也加重了。春天是氣溫變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穩定的季節,也是最易複發疾病和增添新病的時節。
每年2—4月份是心肌梗塞的一個發病高峰期,主要是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時風時雨,常使原有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或惡化。
防花粉過敏征
春天,桃紅柳綠,百花盛開,過敏體質者踏青出遊,極易受花粉困擾,對此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預防“非典”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種傳染性強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簡稱SARS,其臨床表現為:起病急,發熱,體溫一般高于38℃,偶有畏寒;可伴有頭痛、乏力、腹瀉等;多為幹咳、少痰,偶有血絲痰;可有胸悶,嚴重者出現呼吸加速,氣促等。
它主要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家庭和醫院有顯着的聚集現象。SARS 是一種新型傳染性疾集病,并中爆發在春天。和其他傳染病一樣,“非典”重在預防,隻要措施得當,就會遠離疾病。
⒈良好的心态
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态,做到“不恐懼病,不輕視病”。
⒉要注意個人衛生
個人衛生從手做起,一定要勤洗手。洗手要用流水,擦洗要全面,洗手後,别再直接觸摸水龍頭。同時,要勤換衣衫。衣服最好天天換,衣料最好能水洗。常洗頭,因為頭發可能是病毒的最佳藏身之所。最後,一定要注意休息鍛煉,避免過度疲勞,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⒊要注意家庭衛生
要堅持勤開窗,每次開窗10~30 分鐘,使空氣流通。應注意家庭消毒,室内消毒以噴灑、擦拭方式為主,家具、地闆表面、電話機、門把手、廁所等都要重點消毒,消毒時人要離開室内40分鐘~1小時。同時,還要對餐具、衣被、毛巾、卧具等勤消毒。
4 .不要與家庭飼養的寵物過密接觸
平時應該将寵物在吃、住、睡等方面與人隔離開,并經常帶寵物到戶外散步,注意減少寵物相互間的接觸。
⒌謹防外出傳染
外出時,避免去人口密集、通風差的地方,避免近距離接觸,交談保持1 米以上距離。
春季養生注意事項
⒈飲食要營養平衡
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春季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⒉春季飲食養肝為先
按中醫觀點,春季養陽重在養肝。在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在春季萌發、生長。
因此,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注意在春季養陽。且春季是細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髒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負擔最重,而且由于人們肝氣升發,也會引起舊病複發,如春季肝火上升,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
中醫認為,春在人體主肝,而肝氣自然旺于春季。如果春季養生不當,便易傷肝氣。為适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保持人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應當注意養肝為先。
⒊飲食要養陽
陽,是指人體陽氣,中醫認為“陽氣者,衛外而為”,即指陽氣對人體起着保衛作用,可使人體堅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
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照《黃帝内經》裡提出的“春夏補陽”的原則,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亦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
另一方面,由于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故在飲食上養陽,還應包括溫養腎陽之意。春天時人體陽氣充實于體表,而體内陽氣都顯得不足,因此在飲食上應多吃點培補腎陽的東西。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較少食用外,蔥、蒜、韭等都是養陽的佳品。
⒋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
中國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延年益壽。但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
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髒,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
有鑒于此,在春季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過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故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山藥、鍋巴等。
⒌飲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飲食宜溫熱,忌生冷。在動物食品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産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産生疲勞現象。
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姜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
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
⒍平時要多喝水
飲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于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洩,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
此外,補水還有利于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發冬天積在體内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郁滞疏散。
而适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貪冷飲。
⒎多食蔬菜
人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
因此,随着春季的到來及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人們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8.春季養生不宜盲目吃水果
水果是人人都愛的食物,但吃水果也有一定的講究,盲目的吃水果吃會損害自己的健康。就來告訴你吃水果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過量食用水果,會使人體缺銅,從而導緻血液中膽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因此不宜在短時間内進食水果過多。
一些人認為,果皮中維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而食用水果時連皮一起吃。殊不知,水果發生病蟲害時,往往用農藥噴殺,農藥會浸透并殘留在果皮蠟質中,因而果皮中的農藥殘留量比果肉中高得多。
結語:看了本文的介紹,大家對于春季養生應該是有了比較系統的認識了吧。其實,做好春季養生工作對于我們的身體還是很有好處的哦,建議朋友們不妨按照小編的介紹從幾個方面做好養生工作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