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變得叛逆原因的分析
普遍存在父母與子女缺乏有效的交流,然後産生思想上的矛盾。跟随子女的成長,獨立的意識漸變強,孩子想要有自己的為人處世和處理事情的方式,不想受到太多家長的管束。然而一些家長出于對愛護孩子的心,什麼事情都想替孩子包辦,如此一來子女的對獨立的渴望和家長不适宜的好意關心,就會在思想上産生沖突、矛盾。可能有些家長會因為工作任務繁重,就很少和孩子談心,去進行思想交流,隻是單單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所以子女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産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家長認識方面的過錯,導緻教育方式不當。而且部分家長不具有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孩子的教育急于求成,方法太過簡單粗暴,就會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1. 家庭氛圍不和諧
家是孩子除了學校外呆得較多的地方,家庭氛圍極大程度上影響着孩子的心理,孩子生活在家庭氛圍和諧輕松的氛圍内會自然将家視為溫暖的地方,減少其心理上的壓力,大多家庭氛圍和諧的孩子都偏陽光積極。而家庭氛圍和家庭成員脫不開關系,作為家長應該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父母盡量使家庭成員之間關系和睦融洽。
2. 父母的不平等對待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是,他們需要平等的對待,因為孩子的年齡在慢慢增長,學識逐漸豐富,孩子會渴望被尊重以及平等對待,很多家長會自然的認為孩子就隻是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任何事情都應該聽自己的,這樣的想法是是使孩子變得叛逆的源頭。等家長意識到這點時後悔莫及。
3. 孩子渴望被注意
平時的生活中孩子經常被忽視,可能會導緻叛逆。心理的不平衡使孩子的内心極其渴望得到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就會選擇變得叛逆,以此來獲得注意,讓自己心理平衡。
二、關于叛逆期的分析
叛逆期一般分為寶寶叛逆期、兒童叛逆期、青春叛逆期三個階段,2-3歲時是寶寶叛逆期,7-9歲是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青春叛逆期。
叛逆期通常是寶寶叛逆期和兒童叛逆期以及青春叛逆期三種,第一種2-3歲是嬰兒過渡到幼兒的階段,所以通常被稱為寶寶叛逆期;第二種7-9歲是幼兒過渡到兒童的階段,被稱為兒童叛逆期;第三種12-18歲是兒童過渡到青少年的階段,被稱為青春叛逆期。在
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現
1、 喜歡引發争執,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時,争搶同一件玩具,争搶先後順序,不願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别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
2、與父母對着幹,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還是不是挑釁父母,試探父母底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甯願自己一個人待着,也不願和父母溝通交流。
3、非常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哪怕自己擁有很多了也執意要擁有,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強制高要求他人執行自己的意見。
4、喜歡搞破壞: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毀壞家具、故意把玩具丢的滿地都是。
5. 不願遵守規則,在學校經常與他人發生争執,比如吵架,打架之類的,甚至刻意與老師對着幹,不遵守校紀校規,目中無人。
每一個身處叛逆期的孩子的心理狀态都會發生變化,并且十分容易出現一些異常的情緒或行為,所以家長需要細心觀察耐心開導,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