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吃,大人可以無所謂,但對于小孩飲食,就需要很講究才行。最近,市面上有一款叫“兒童醬油”的商品,深受家長的青睐。然而,據媒體報道,所謂“兒童醬油”,不過是一種商業套路罷了。下面和作文庫知識百科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醬油”,多是營銷套路
所謂兒童醬油,就是專為兒童健康研制的釀造低鹽淡口醬油,與普通醬油相比,兒童醬油不過是添加了一些營養元素,對身體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另外,醬油的主要作用是為了調色、提鮮,總體營養價值也并不高。為了存放方便,醬油還會加入防腐劑,因此,在做菜的時候,我們不必區分兒童醬油或普通醬油。
據媒體報道,“兒童醬油”與普通醬油相比,在營養元素等指标上沒有太大差異,但是在價格方面卻體現出了巨大差異,市面上很多售賣的兒童醬油不過是商家的一個幌子罷了。
都說小孩、女性、老人等群體的錢是最好掙的,商家沖着家長的心理,煞費苦心地炮制出所謂的“兒童醬油”,實際上是想要故意誤導群衆,達到盈利的目的,商家這種賺昧心錢的做法,應該受到社會的抵制。
營銷噱頭
目前,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食品抽檢信息,配制醬油不合格率達14.3%,是此次抽檢産品中不合格率最高的産品,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微生物超标和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此次國家食藥監總局抽檢了釀造醬油樣品697批次,不合格樣品數為31批次,抽檢配制醬油樣品21批次,不合格樣品數為3批次。業内人士解釋,此次不合格主要是三種原因:一是三氯丙醇不合格,二是有多個批次都為氨基酸态氮不合格。該指标越高,說明醬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鮮味越好。三是部分防腐劑超量添加和菌落總數超标的問題。
釀造、配制含混,新國标能否堵住漏洞?
有機醬油、純天然醬油、無添加醬油、味極鮮醬油……醬油的名頭可謂五花八門,價格千差萬别,标注的标準也不太一樣。為了吸引消費者,一些企業還打出無添加劑、無色素等旗号,價格也水漲船高。
專家解釋,釀造醬油所需時間長、成本高,而配制醬油則相反。"雖然标準中規定配制醬油中,釀造含量不得低于50%,但實際操作中由于沒有有效的檢測辦法,如果有企業冒充,很難檢測出來。"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留意标簽上的産品标準号:釀造醬油執行的是GB18186,而配制醬油執行的是行業标準10336。
"配制醬油采用的并非傳統方法,業内很早就認為,配制醬油其實并不應标注醬油,而是屬于複合調味料類别。"上海市食品協會調味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志蕙說。
事實上,新的醬油國标征求意見稿中已經删去了這兩種醬油的分類和定義,這意味着如果新國标實施,以後醬油将隻有釀造的品種。而複合調味料目前并沒有國家強制标準,企業執行的多數是自己的産品标準。
沾上"兒童"就身價翻倍?走出"打醬油"多個誤區
一些商家還推出了兒童醬油,大打低鹽、拌飯、清蒸食物牌,調味同時還可以補充營養,身價頓時也提高到普通醬油的好幾倍。美國普度大學博士、食品安全專家、知名網友"雲無心"說,醬油是食鹽或者鈉的重要來源。一般醬油中的鈉含量在6%左右--如果每天吃一勺醬油約15克,攝入的鈉就相當于成人每天控制攝入量的40%了。
而針對兒童的調味品更應低鹽,但市面上一些兒童醬油鈉的含量并不低,例如記者看到一瓶兒童醬油100克鈉的含量為6320毫克,甚至超過一些成人醬油,這使得低鹽更多是一種概念營銷。
"兒童醬油更多是一種忽悠的營銷噱頭。""雲無心"說,醬油中含有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對營養的貢獻完全可以忽略。不管兒童醬油怎麼"精心研制","補充營養"很難實現。而且目前也并沒有專門針對兒童醬油出台的标準。
孩子吃的醬油,應遵循這些原則:
1)低鹽低鈉,越低越好;
2)認準釀造醬油+高鹽稀态醬油+佐餐醬油;
3)選擇特級醬油;
4)選擇無添加的。
所以,家長都購買孩子吃的醬油時,關鍵是要讀懂産品上的成分表,注意看含量是否超标,不要被商家的營銷手段所套路了,在購買所謂“兒童醬油”的時候,應該多一些理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