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标題:12345,北京“接訴即辦”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陳振凱
今年秋天,北京雨水比往年多。因濕度溫度适宜,一種毛毛蟲一度在北京一些區域泛濫。它們大量蠶食樹葉,還不時從樹上落到路面上、欄杆上甚至孩童身上,讓人頭疼。找誰處理?
一些群衆首先想到一個電話——12345,這是北京市“接訴即辦”服務熱線。
“你瞧,有關毛毛蟲的投訴電話量,噌噌增加呢。”9月30日下午,北京12345朝陽分中心大數據中心科長楊效東指着大屏幕向記者介紹,朝陽區每天受理兩三千個訴求電話。他身後的大屏上,精确顯示着每一個電話的情況,并能對數據進行高效分類。
北京海澱區智慧社區平台。新華社記者 任 超攝
4月24日,市民在北京大興區北臧村鎮綠色港灣園區賞花。新華社記者 李 欣攝
7月24日,北京朝陽區亮馬河燕莎橋至朝陽公園段正式通船,并開通夜賞航線。陳曉根攝(人民視覺)
位于北京亦莊的12345市民熱線話務大廳。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攝
“确實管用”
“确實管用”,這是許多市民對北京12345熱線的印象。
一個市民的孩子,把學籍卡不慎掉進了和平東街公交站旁的排水井。實屬無奈,他把求助電話打給了12345。朝陽區和平街街道工作人員立即來到現場,因天色已晚,當日無法确認學籍卡位置,工作人員承諾,第二天協助解決。第二天,工作人員再次來到排水井,考慮到協調排水集團需要時間,他們決定自行處理。積水污濁,卡片體積小,夾子等工具觸感弱,工作人員把手伸進管井中,一寸一寸摸尋,終于将學籍卡撈出送到市民手中。
彭女士是某項目工地信号工班組班組長。她所在班組8人,曾被拖欠工資約30萬元。與項目承包方多次協商無果,她撥打了12345熱線投訴。朝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綜合執法隊人員迅速響應,到項目現場辦公,通宵待在工地調查,多次搭平台調解。最終,彭女士和同事拿到了工資。
“孩子報了班,錢充了不少,輔導機構黃了。”“在健身房辦了卡,商家跑了。”現在,預付式消費十分普遍,消費者能享受折扣優惠,但也面臨商戶倒閉“跑路”風險。同一類型投訴電話大量出現,既需要一事一議,更需要制度性解決——去年,朝陽區“預付式消費退費難問題”整治工作專班相應成立。
專班由朝陽區委政法委、區市場監管局、區金融辦共同牽頭,區市場局、區司法局、區城管監督中心、區教委、區人社局、區商務局、區文旅局、區體育局等8部門16名工作人員參與,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是專班所在地,大家集中辦公、要情會商、聯合約談。2021年1月,朝陽區推出了初版資金監管平台——“朝陽預存寶”。不久,在此基礎上,整合企業畫像、風險研判等功能,升級完善資金監管功能,推出新版資金監管平台——“預付管家”。這一平台,從源頭上對預付費企業的資金進行全流程監管,做到政府、商戶、消費者實時透明獲取資金流向。
急事、難事、複雜事,雖層出不窮,但也有類别可循。記者在北京12345朝陽分中心,體驗了一把大數據管理。選擇時間,今年9月19日0時0分至9月26日0時0分,大屏顯示——在此期間,朝陽區“接訴即辦”平台受理市民訴求17205件,主要類别集中在市場管理類3076件、住房類2343件、教育類1959件、城鄉建設類1087件、公共安全類979件、物業管理類940件、交通管理類871件、勞動和社會保障類828件、環境保護類727件。同一時段,人民網“領導留言闆”(朝陽區)共受理留言110條,其中給書記留言77條,給區長留言33條。主要類别為:社會辦學30件,物業管理7件,噪聲污染、停車管理、交通設施、規劃設計、拆遷騰退各6件。
再看下9月29日12時至9月30日12時的情況——在此期間,朝陽區共受理市民訴求3234件。訴求主要類别集中在市場管理類489件、住房類387 件、教育類349件。反映10件以上的群體訴求8 個,分别是:反映樹木蟲子多,希望盡快消殺的問題;反映幾家教育公司退費難的問題;反映某小區樓體外牆翻新過程存在的問題;反映某飯店附近施工擾民的問題;反映某小區新舊物業在交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映某小區 A 區南側施工噪音擾民和揚塵污染的問題。
檢索大數據,問題訴求量較多的小區、街鄉一清二楚。
“一号響應”
朝陽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副主任金華民介紹,“老北京”們都熟悉,12345熱線原來就有,以前叫非緊急救助服務熱線,處理流程長,市到區,區到街道鄉鎮,再到社區村。等一個回複,有時需要15個工作日。
不但如此,不少行業領域也有自己的熱線。市民遇到問題,如果對政府部門分工不清,難免一頭霧水。再碰上多個部門都不認賬,很容易憋氣。
變化發生在2019年。
當年開始,北京實施“接訴即辦”工作機制,12345熱線“一号響應”。12345整合了54條熱線,各區、各部門、343個街道(鄉鎮)、市屬44家國有企業全部納入接訴即辦體系。有了“接訴即辦”,市民辦事不用再東奔西走,不用再費勁去查這事兒到底歸哪個部門管,直接撥打12345就行。
“接訴即辦”,一共4個字,看着簡單,背後卻是海量工作。北京市日漸形成共識:接,是義不容辭的态度和職責;訴,是人民群衆的期盼與需求;即,是聞風而動的作風和理念;辦,是紮紮實實的作為與擔當。
以“即”為例。這涉及接訴即辦整個流程中的關鍵環節——派單,隻有精準“靶向鎖定”承辦單位,才能提高效率。今年春天,豐台區一戶人家搬家,小區内部道路有隔離設施,車輛隻能距離樓房60米外卸貨。天正下雨,衣物家電眼看要被淋濕。電話打到12345那兒,訴求單子很快派到居委會,工作人員冒雨趕到現場協調——從打電話到問題解決,一共15分鐘。跑冒滴漏、排水搶險,更是緩不得。北京市排水集團以最快速度,把訴求發送至“接訴即辦”微信群,要求10秒鐘内接聽、10分鐘内派件。“熱線處置車”上,随車裝備井蓋、水泵、水泥等應急搶修常見工具和材料,随時出發。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市黨建研究所聯合調研組認為,北京“接訴即辦”的主要做法,集中體現為“一個小組、一條熱線、一張派單、一份卷子、一套機制”。
一個小組,就是設立“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抓統籌。專項小組在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領導下,負責全市“接訴即辦”改革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各級各部門普遍結合實際成立領導機構、專項小組或工作專班。
一條熱線,就是全市統一的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受理平台,聽訴求。除了電話線,同時開通“12345網上接訴即辦”平台,上線運行“北京市12345”微信小程序,建設并完善涵蓋“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闆、國家政務服務投訴與建議微信小程序、國辦互聯網 督查平台、政務微博、政務頭條号、手機APP的統一互聯網工作平台。
一張派單,就是建立群衆訴求辦理的閉環運行機制,管到底。所有訴求直派街道鄉鎮,街鄉能夠自行解決的,及時就地解決;需要跨部門解決的複雜問題,由街鄉啟動“吹哨報到”機制,調動相關部門力量共同研究解決;需要進一步研究辦理和回複的,及時做好溝通解釋和安撫工作。
一份卷子,就是以接訴響應率、問題解決率和群衆滿意率為基本指标的“三率”考評機制,壓責任。每月對各街鄉、各區、市級部門、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企事業單位進行考評,并通報排名。
一套機制,就是建立“日通報、周彙總、月分析”等機制,每日彙總分析群衆訴求情況,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支撐,促提升,持續推動超大城市治理向精細化、智慧化轉型。
“治理革命”
9月24日,《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下稱《工作條例》)頒布實施。
這是國内第一部規範接訴即辦工作的地方條例,标志着接訴即辦改革從實踐探索階段進入法治化發展的新階段。
日前,《工作條例》北京全市巡回宣講,在海澱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上正式啟動。這次會議透露,2019年以來,12345市民服務熱線累計受理群衆反映3000萬件,訴求解決率從53%提升到86%,滿意率從65%提升到92%。
數字背後,是群衆的反饋:“12345真管用,12345真神了!”也是幹部的欣慰:“說不累是假的,但幹着幹着,心态變了觀念也變了。”
如今,有事就打12345熱線,成為很多北京市民的生活習慣。今年初,北京市編制了《2020年北京市“接訴即辦”改革工作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2345市民服務熱線共受理群衆來電1103.94萬件,環比2019年上升55.24%。分析認為,來電數據增加迅速,原因主要包括:對12345熱線信賴度更高了;加上整合市場監管12315、醫療衛生12320等熱線,開通“北京12345”微信公衆号,受理渠道更廣泛了;市民對疫情防控、複工複産、垃圾分類、物業管理等關注度高等……
這些來電形成的大數據十分寶貴。2020年的來電中,訴求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疫情防控、市場管理、公共服務、住房管理、醫療衛生、城鄉建設、交通管理、社會秩序、勞動和社會保障以及教育問題。每類問題,都指向最集中的關鍵矛盾點。
房産證辦理難、預付式消費退費難、小區充電樁安裝難……有了數據支撐,2021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向12類主題、27個市民高頻反映的具體問題發起攻堅戰。為此,北京開展“每月一題”專項治理,“主動治理、未訴先辦”。1月主題是“無證‘房’‘車’”,重點解決房産證難辦和無牌照電動三四輪車問題;2月主題是“勞務和消費糾紛”,重點解決拖欠工資和預付式消費退費難問題;3月主題是“城市環境”……這些問題,都是通過大數據“算”出來的,百姓“吐槽”最集中的民生問題。
在北京市級12大類27項具體問題基礎上,一些區結合區情進行探索。如懷柔區,梳理了“27-2 7”項目清單。27項問題中,“地下通道”“群租房”兩項懷柔并不涉及。“27-2”做減法同時,懷柔新增小區“飛線”整治、物業管理、煤改清潔能源、“黑車”整治等7個自選動作,确定了32項具體問題431個具體任務,每個問題都由一位區委常委和分管副區長挂帥推進解決。
而今,12345市民服務熱線從服務平台日益向民生大數據平台、城市治理平台升級,利于城市治理更加主動智能、精細精準。
黨的十八大以來,強調,“北京要探索構建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細”,對首都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提出了深刻轉型的新要求。
對全世界來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都是難題。中國有7個超大城市、14個特大城市。前者市區人口過千萬,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後者市區人口超500萬不到千萬,分别是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和大連。如何精細管理?這些城市都在探索。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市黨建研究所聯合調研組認為,北京市從2019年開始推進“接訴即辦”改革,用一條熱線撬動“治理革命”,形成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創造了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樣本”。
責任編輯:朱晶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