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遊中遇到意外怎麼急救?
在旅遊中遇到意外怎麼急救?
一、擠壓傷害及症狀
擠壓大多發生在各種突發災禍時,肢體受壓不能自拔;偶見于神志遲鈍或昏迷者,自己身體壓迫自己肢體(如頭壓迫前臂、軀幹壓迫肢體、一條腿壓迫另一條腿等)。
1、肢體腫脹
受壓部位可出現壓痕、變硬、皮下出血、水泡、腫脹、紅斑等,呈暗褐色,甚至皮膚脫落。
2、感覺異常
受壓部位可出現感覺減退或麻木,伸展可引起疼痛,周圍脈搏仍可存在。
3、全身表現
由于肢體長時間受壓,緻使大量組織細胞被破壞,最終可能造成低血壓、血液尿液指标異常、中毒、少尿或無尿。
二、現場急救
1、搬除重物
要搬動除壓在身上的重物,并及時清除其口、鼻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2、立即制動
傷員取平卧位,對腫脹的肢體不移動、減少活動,将傷肢暴露在涼爽處或用涼水降低傷肢溫度(冬季要注意防止凍傷),對傷肢不擡高、不按摩、不熱敷。在骨折處作臨時固定,對出血者作止血處理。
3、應予止血
對開放性傷口和活動性出血者,應予止血,不加壓包紮,更不上止血帶(大血管斷裂出血時例外)。
4、靜脈補液
當受傷者不能及時送入醫院,而肢體受壓時間又超過45分鐘時,可給病人飲服堿性飲料。其方法是用8g碳酸氫鈉溶于1000~2000mL,水中,再加适量糖及食鹽即可;或用5%碳酸氫鈉溶液150mL,靜脈滴注,防止急性腎功能衰竭。當傷員發生休克時,用生理鹽水500mL靜滴,根據休克程度調整輸液速度。
5、傷肢處理
對已出現腫脹、發硬、發冷、血液循環受阻的嚴重傷肢,應在現場給傷員作下肢小腿筋膜切開術,使傷肢減壓,可避免肌肉繼續發生壞死或緩解肌肉缺血受壓的過程,并通過減壓引流可防止和減輕壞死肌肉釋放出的有害物質進入血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