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3:51:05

名師教學設計第三單元

8 匆匆

9 那個星期天

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

單元作者

領銜名師

劉小波/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全國首屆科研型骨幹教師,重慶市骨幹教師,重慶市教師培訓專家團成員,渝中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曾獲第四屆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特等獎、教育部一師一優課“部優”,三次獲重慶市教學大賽一等獎,受全國小語會邀請在第十屆“兩岸四地”小語教學觀摩活動中現場執教示範課,主持《語文(閱讀)和聲課堂實踐與研究》等市區級課題,二十餘篇文章發表于《語文教學通訊》《小學語文教學》等雜志,《重慶晨報》“華龍網”等重慶主流媒體曾多次專題報道其先進事迹。現任重慶市小語青研會副秘書長,渝中區教育學會理事,重慶市人和街小學語文教導主任。

團隊作者

戴崇潔/重慶市學科教學名師,重慶市骨幹教師。曾獲重慶市閱讀教學競賽一等獎,中央教科所全國優質課錄像評選二等獎。從教二十年餘來,多次擔任市區級重點課題的主研人員。撰寫論文數十篇獲全國、市區級一二等獎,近十篇論文或案例發表在《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通訊》《小學語文教師》等雜志上。現為重慶市人和街小學語文教師。

唐 蜜/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語文教師,渝中名師劉小波工作室學員,渝中區優秀德育工作者。曾獲全國交互式電子白闆錄像課一等獎、重慶市微課競賽一等獎、渝中區青年教師閱讀課競賽一等獎、區班主任基本功一等獎、“一師一優課”市級一等獎。多篇論文、案例在市級評選活動中獲獎。

單元說明

一、單元主題與語文要素

本單元是特殊的習作單元,要求引導學生習作時選擇合适的内容寫出真情實感。針對課标對習作“真情實感”的能力目标表述,統編教材從四年級到六年級安排了相關的梯度練習(見下表)。本單元的提升點有兩點:一是情感要真實;二是要所寫内容要與情感匹配。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1

二、單元内容與教學建議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和“選擇合适的内容寫出真情實感”。圍繞這一要素,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交流平台” “初試身手”、兩篇習作例文和習作。從單元編排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特點出發,各闆塊應緊緊圍繞語文要素确定其教學功能。

《匆匆》《那個星期天》兩篇精讀文的教學功能主要為通過閱讀習得表達方法。朱自清的經典名篇《匆匆》是人教版教材舊文,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捕捉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平常現象,用大量的問句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領悟時間流逝對于每個人生命的急迫感。史鐵生的《那個星期天》是一篇新課文,文章選取星期天“我”等候母親帶自己出去玩這件平凡小事,運用繁語、動作描寫、環境描寫、獨白式語言等各種細節描寫,真切地刻畫出“我”在盼望中興奮期待、焦急無奈、失望委屈等複雜心理感受。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先梳理出課文明暗兩條線索,即時間順序這條明線和心理變化這條暗線,接着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獨特的語言表達,體會作者是怎樣在具體細緻的描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内心感受的。要注意的一點是,雖然單元教學功能明确指向習作,但文學作品“言象意一體”的内在特性告訴我們,在理解習得作者表達方式的同時,也要适時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内容,以便學生明白,文學作品之所以如此真實感人,跟作者這樣獨特的表達是分不開的。

“交流平台”和“初試身手”主要功能是幫助學生結合精讀文的學習相機總結方法并初步嘗試運片段遷移,不必要另外安排課時。交流平台對兩篇文章表達真情實感的不同方法的梳理,直接回應了單元導讀頁關于語文要素的的表述,提醒我們在教學精讀文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比兩篇文章在表達情感上方式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和《那個星期天》課後第三題是遙相呼應的,體現了教材單元編排的整體性特點。初試身手要求我們選擇一兩個生活情景,寫出心情“好”與“不好”兩個片段,是對前面兩篇精讀文學習成果的檢驗和遷移,可以安排在《那個星期天》的教學過程中進行。

《别了,語文課》《陽光的兩種用法》兩篇習作例文的主要教學功能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表達範式,為完成單元習作服務,不再另占課時單獨教學。兩篇例文的旁批從“插入事例”“插入獨白”“選擇典型事例”“設置事件線索”等角度提醒學生,表達真情實感是有具體可借鑒的方法的。例文主要在習作過程中作為範文出示,也可以作為精讀課文教學時的互文印證材料。

習作主題是“讓真情自然流露”。教材将正面情感體驗和負面情感體驗的詞用不同顔色泡泡對比羅列,直觀形象,能夠快速激活學生對相關事件的回憶,為擴大選材範圍提供了很好的支架。教學時,可以在精讀文學習過程中,就有意識地設置類似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生活記憶。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事件過程中情感的變化,用這些心情泡泡來鋪設叙事線索,并選擇一個情感泡泡詳細描寫,以便突出印象深刻的内容,更好地表達情感。寫完後,可以和同學一起交換讀一讀,評一評哪些地方較好地寫出了真情實感。

三、課時統籌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2

(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 劉小波)

8《匆匆》教學設計

一、文本解讀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形象生動地描述下來,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提醒人們要珍惜時間。

本文圍繞“匆匆”展開叙述,先寫日子一去不複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歎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内心的感歎。

文章在表達上有如下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善用修辭。第一自然段用一組長短一緻、節奏整齊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第一、四自然段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的設問句,直抒胸臆,感歎日子的飛逝無痕;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第一自然段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第三自然段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複返呢”的感歎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本文在原人教版六下教材單元中的主要教學任務是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的來去匆匆的。如今放在統編教材特殊習作單元中,其教學功能也變為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文章獨特的表達方式,學習文章是怎樣表達出對時光匆匆的感歎這一情感體驗的。這也是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的要求。

二、教學要點

1.生字識記。

課文有6個要求會寫的生字,教材詞語表中有“空虛、徘徊、赤裸裸”等11個詞語要求能理解會寫。在會寫的字中,“藏”的右下部分筆順要注意,“蒸”注意不要寫掉了“丞”下邊的一橫。

2.朗讀課文。

課文語言純樸簡練、節奏感強,情感真摯,特别适合有感情朗讀。第一、四段既有句式整齊的排比句,又有一連串的問句,可以在訓練朗讀中,感受表達的效果。第三段用太陽來寫時光的悄然流逝,列舉了洗手、吃飯、沉默、伸手、睡覺、睜眼、歎息等常見生活細節,也适合朗讀和背誦,感受作者是如何表達的以及這樣表達的好處。

3.學習表達。

本單元是習作單元,其閱讀能力目标要求是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匆匆》是本單元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教學時,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默讀的基礎上,用心體會文章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并仿照課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話寫下自己對時光流逝的的感觸。

三、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目标:

1.正确讀寫“藏”“挪”等6個生字和“徘徊”“空虛”等11個新詞,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内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3.能結合具體文字,說說課文是如何表達作者的内心感受的,并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

4.仿照課文第3段,用一段話寫一寫對“時間的流逝”的感觸。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闆塊一:閱讀導讀,了解重點

1.自讀單元導語,明确本單元學習目标。

這個單元是習作單元。閱讀能力目标是“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習作能力目标是“選擇合适的内容寫出真情實感。”

2.出示導語的人文主題句,讀一讀,體會意思。

“讓真情在筆尖流露。”單元導語告訴我們,這個單元主要任務是學習寫作,學習怎樣在寫作時表達出真情實感。

闆塊二:讀解字詞,了解作者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課文——《匆匆》。文中有一些生字詞很有特點,我們來讀一讀。

PPT出示:空 虛 徘徊 歎息

茫茫然 頭涔涔而淚潸潸

1.讀第一排詞語。“空虛”在文中指什麼?作者為什麼徘徊?為什麼而歎息?

2.讀第二排詞語。你有過這樣的時候嗎?文中作者因為什麼“頭涔涔而淚潸潸”?

3.朱自清是誰?他在什麼時候寫的這篇文章呢?(PPT出示朱自清簡介)

闆塊三:朗讀課文,感知大意

1.聽讀課文,感受時光匆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從小我們都熟悉這些描寫時間流逝的名言警句。24歲的青年作家朱自清,是如何描寫時光流逝帶給他的感觸的呢?請大家一邊聽課文錄音,一邊跟着輕聲讀課文,在那些觸動你的地方做上記号。

2.梳理結構,感知課文大意。

(1)這篇課文的末尾段很特别,隻有一句話,而且是一個問句。出示,一起讀。這句話實際上是在講什麼?

要點:我們的日子為何一去不複返呢?這是作者對時光匆匆的直接追問。

(2)這個問題作者在課文中還問了一次,在哪裡?(第一段)這樣的寫法叫首尾照應。首尾都提出同樣一個問題,可見,這是作者在這篇文章裡想重點表達的一個問題。

(3)課文中間部分在講什麼?請大家小聲讀一讀,同桌讨論一下。

要點:中間部分講時間如何來去匆匆?作者從很多角度寫了時光是如何匆匆逝去的。

(4)指名概括課文大意。

要點:課文一開始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何一去不複返呢?”,然後圍繞這個困惑,列舉了大量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來表達發現時光匆匆易逝的觀點,最後又用同樣的問題強調了對時光易逝的無奈和焦慮。

(5)課文篇幅不長,結構精巧,一讀就明白,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

闆塊四:聚焦問句,體會效果

1.自學第一段。

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段一共有幾個問句?這些問題都是在圍繞哪一個問題提問?

交流:

(1)這些問句中,哪一個是作者提出的主要問題?

(2)破折号後的一連串問題,這幾個問題分别又針對什麼提的?

(3)讀一讀這幾個問題,你感受到了什麼?

(4)既然作者想問的問題隻有一個,去掉破折号後的這些問題可以嗎?

(5)帶着感受,練習背誦第一段。

2.小組合作學習第四段。

出示合作學習提示:

(1)默讀第四段,思考:這一段和第一段的寫作方法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2)小組讨論:作者在這一段主要想告訴我們什麼?

分享交流:

(1)這一段在寫法上和第一段有何相似之處?

要點:都是用一連串的問句在寫。

(2)作者問了多少個問題?這些問題都想表達什麼?

要點:六個問題,都在表達作者對時光匆匆易逝難留的感歎。

(3)比較一下原文,如果把這些問句換成下面肯定或者否定式的表達,可以嗎?為什麼?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什麼都不能做。隻有徘徊罷了,隻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什麼都沒有剩下。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什麼痕迹都沒留下。我連像遊絲樣的痕迹都沒有留下。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隻能赤裸裸回去。但不能平的,我不能白白走這一遭啊。

要點:問句直抒胸臆,直指内心,抒發了作者對時光匆匆易逝的無奈和感歎。

(4)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3.師生合作,配樂朗讀一、四兩段。

4.收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閱讀,我們發現了作者在第一、四兩段的表達秘密:面對匆匆流逝的時光,作者用大量的問句直抒胸臆,強烈的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易逝的無奈和感歎。讀着這些問句,我們仿佛看到了這樣的一位朱自清——年輕的他,早已成果累累,但他并不滿足,不想渾渾噩噩地度過短暫的一生。懷着對人生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對自己生活的思考,他想留住時光,過有意義的人生,讓自己的生命發出更多的光芒來。

那麼,面對難以捉摸、匆匆易逝的時間,作者又是怎樣把它具體可感的寫出來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闆塊一:背誦段落,複習課文

引導背誦第一、四兩段的問句: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24歲的朱自清情不自禁發出這樣的疑問——一起接着背誦。

面對從匆匆易逝、難以挽留的時間,作者又禁不住對自己發出這樣的疑問: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日子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接着背——

闆塊二:聚焦三段,體會表達

1.引讀第二自然段。

就這樣問啊問,作者突然發現,自己的日子正在悄然流逝,自己的手确乎是漸漸空虛了。出示課文内容學生接讀:在默默裡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作者頭涔涔而淚潸潸的原因是什麼呢?

2.自學第三段。

是啊,作者為突然發現生命時光的流逝而感到驚慌、感到惶恐。他決心要找到時間的身影,他想要留住時間。

出示自學提示:

(1)讀一讀:默讀第三段。作者是怎麼發現時間偷偷溜走的?

(2)畫一畫:作者發現了時間是從哪裡匆匆溜走的?把相關的句子勾畫下來。

(3)議一議:和同桌交流你勾畫的句子,你們發現時間的身影了嗎?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1)作者是怎麼發現時間悄悄溜走的?

體會“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轉。”這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借助豐富的想象,把太陽想象成一個活潑的少年,在每一個平常的時刻,從他眼前溜過的樣子。

(2)借助太陽的這雙腳,作者抓住哪些事物來具體寫出時間的流逝的?

主要抓住飯碗、水盆、雙眼、身上、腳上、歎息時等日常事物和現象理解時間是如何溜走的。

(3)作者為何要寫這些事物和現象呢?

主要體會作者選取這些事物表達的好處。正是因為選取了如此細微的、每個人都經曆的這些時刻,才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時光的無情流逝。

(4)帶着這些理解,一起讀這一段,感受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焦急和惋惜。

闆塊三:小結寫法,拓展遷移

1.小結寫法。時間的流逝本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作者卻借助太陽的起落,抓住生活中那些個平常的瞬間,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感受到了時光匆匆的流逝,也感受到了作者無奈和惋惜。這就是朱自清在寫作上的高妙之處,也是我們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

2.自主寫作。你對“時間之流”有什麼感觸呢?請你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寫法,用一段話把你的感觸寫下來。

3.全班交流,教師引領。

主要是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引導學生發現如“一年四季”“十二時辰”“上學放學”等時間流逝的腳步,讓學生尋找到具體可感的事物或生活現象來表現“時間流逝”的身影。

闆塊四:小結表達,達成共識

1.回想一下,學完了朱自清的這篇散文,你們學到了什麼?

2.小結:我們常說的寫作要有“真情實感”,一方面指的是要借助具體的事物來表現情感,不可隻發議論,沒有具體的描寫,另一方面也是指要借助一些具體的表達方法,比如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辭來表現。下一篇文章,我們又能學習到表現真情實感的方法呢?讓我們期待下一課的學習。

(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 劉小波)

9《那個星期天》教學設計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3

一、文本解讀

《那個星期天》是統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個關于“盼望”的故事,文章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星期天的早上母親答應帶“我”外出,但母親卻由于一直忙着家務事而無法兌現承諾。我在這一天中經曆了“欣喜、焦急、沉郁、惆怅、失望”等心情變化。文章中作者抓住心情變化這條線索,除通過動作、語言等描寫外,還重點通過環境描寫和心靈獨白等方式真實自然地表達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文章節選自史鐵生的小說《務虛筆記》,文中處處體現出史鐵生的寫作風格:大量的内心獨白、環境的不斷變化、身體的細微變化,細膩深刻的體驗與自然、身體、内心的感覺緊密相連。閱讀的時候,适合貼近這些描寫的獨特之處,引導學生反複體會表達的效果,在語境中習得課文的表達方法,為習作奠基。

二、教學要點

1.生字識記。

課文中有13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其中的“耽”、“揉”、“綻”三個字中都有易錯筆畫“乛”,可以指導書寫。

2.梳理情節。

課文是一個故事,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按照時間順序,寫出了一天之中發生的事情,梳理故事情節,把握課文主要内容,能讓學生快速地走進文章,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3.學習表達。

本單元是習作單元,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和“選擇合适的内容寫出真情實感”,因此通過讀文來學習表達的方法是閱讀的目标。《那個星期天》具有故事性,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更傾向于對具體的人、事、景的細緻描述。教學時,将重點目标放在體會作者如何通過具體細緻的描述真實自然的表達情感的。

4.對比閱讀,鞏固寫法。

《匆匆》與《那個星期天》都表達了作者的真實情感。《匆匆》是把心裡想說的話直接寫出來,而《那個星期天》是把情感融入到具體的人、事、景物,在叙述中自然地流露情感。通過對比,學生可以掌握兩種寫法,感受兩種寫法各自的好處。

三、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目标:

1.朗讀課文,學會并掌握“媚、磚、蟻”等13個生字。

2.浏覽課文,感受作者情感變化,梳理文章情節。抓住情感變化這條線索,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品讀文中心靈獨白和環境描寫的句子,學習作者通過心靈獨白和環境描寫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并試着運用環境描寫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

4.與《匆匆》進行對比,發現兩篇文章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重點:

1.浏覽課文,感受作者情感變化,梳理文章情節。

2.抓住情感變化這條線索,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品讀文中心靈獨白和環境描寫的句子,學習作者通過心靈獨白和環境描寫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并試着運用環境描寫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難點:

品讀文中心靈獨白和環境描寫的句子,學習作者通過心靈獨白和環境描寫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并試着運用環境描寫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時長: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闆塊一:了解作者,檢測預習,讀詞入境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那個星期天》。這篇文章節選自我國著名作家史鐵生的小說《務虛筆記》。(課件出示史鐵生的簡介)

1.課前都預習了嗎?哪位同學能帶着大家讀讀生詞。

PPT出示:春天明媚的陽光 急遽變化的光線 孤獨惆怅的黃昏 消逝的光線

2.這些詞語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小結過渡:史鐵生的語言富有詩意的語,往往帶給讀者豐富細膩的感受。帶着這樣的感受走進那個星期天!

闆塊二:默讀課文,借助表格,感知大意

1.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麼?

要點:課文從早晨寫到下午再寫到了黃昏,是按照時間順序在寫。

2.在這三個時間段裡,媽媽做了什麼?作者的心情如何?完成學習單。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4

3.學生展示學習單。

4.觀察所填寫的内容,發現了什麼?

要點:一天之中,媽媽一直都在忙碌,作者的心情在發生着變化。作者心情的變化貫穿全文,所以是這篇文章的——線索。

5.緊扣這條線索,借助這個表格,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小結過渡:作者就是抓住心情變化這條線索,按照時間的順序,就能把發生在這一天的故事寫得清清楚楚。

6.雖然,一天之中作者的心情不斷在變化,但有一樣始終沒有是沒有變的,是什麼?對,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盼望(闆書:盼望)。

小結過渡:是的,一段流逝的時光,一個永遠在忙碌的媽媽,一個始終盼望着外出的孩子共同構成了——那個星期天。

闆塊三:再讀課文,品詞品句,讀文悟法

1.作者是怎樣在具體細緻的叙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内心的那份盼望的呢?趕緊默讀課文,勾一勾相關的詞句,做批注。

要點:學生交流,有關人物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

2.聚焦心靈獨白的句子。

(1)我蹲在她身邊,看着她洗。我一聲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離開半步,再不把覺睡過頭。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馬上拉起她就走,決不許她再耽擱。(我盼着什麼?作者是怎麼寫出“盼”的心情的?)

(2)像這樣的句子,課文中還要好幾句,找出來讀一讀。

PPT出示:

◆真奇怪,該是我有理的事情啊?不是嗎,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親不是答應過了嗎?(無法理解)

◆但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覺睡過了頭。(對自己的自責)

◆這一次不能原諒。我不知道那堆衣服還要洗多久,可母親應該知道。(埋怨母親)

(3)讀讀這些句子,和平時描寫人物心裡的句子有沒有什麼不一樣?

要點:像在自言自語,與心靈對話。

小結過渡:讀着用“内心獨白”的方式寫出來的心裡想說的話,能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作者細膩敏感、糾結豐富的内心世界。

(4)想一想怎樣才能讀好這些句子?試着讀一讀。

要點:讀出作者情感的變化。

小結過渡:讀着這些細膩的文字,我們真的走進了那個小院,作者心靈的獨白更是讓我們走進了那個男孩,感受到了他那顆盼望外出的心。

闆塊四:歸納學法,總結收獲

通過感受作者心情的變化,我們梳理了故事情節,也體會到了作者運用心靈獨白的方法真實自然地表達外出盼望的内心。下節課,我們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應用環境描寫來表達内心盼望的。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5

第二課時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5

闆塊一:回憶情節,複習課文

1.上節課,我們走進了作家史鐵生的童年,和他一起度過了他記憶深處的那個星期天,在哪個星期天裡發生了什麼事,誰來說一說?

要點:學生說課文主要内容。

闆塊二:再讀課文,品詞品句,讀文悟法

1.上節課的時候,我們讀到了作者心靈的獨白,那些文字猶如作者喃喃的自語,告訴了我們他内心的想法,表達出了他真實的情感。這節課,我們将目光聚焦到各種景物裡,看看作者又是怎樣通過環境描寫來表達内心真實自然的感受的。

PPT出示:

學習提示:

(1)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将所描寫的景物圈出來。

(2)同桌讨論,作者是怎樣在環境描寫中真實自然地表達情感的。

2.學生交流:

問題一:你勾畫了哪些環境描寫的句子?

問題二:在句子中,作者寫了哪些景物,誰來填填這個表格?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7

問題三:看看這個表格,你們發現了什麼?

要點:時間的變化引起了周圍環境的變化,周圍環境的變化引起了心情的變化。心情發生了變化,對周圍環境感受不同。環境中的景物代表着作者的心情。

小結過渡:原來環境的變化暗示着作者心情的變化,作者寫環境的變化就是寫心情的變化。

3.教師引讀五個環境描寫的句子。

小結過渡:聽到你們的朗讀,我們仿佛回到了那個星期天,作者通過那明媚的春光,荒草叢中的綠意,急遽變化的光線,寫出了一個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刻苦銘心的盼望。

4.這樣寫就叫做(課件出示)“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闆塊三:聯結生活,仿寫遷移

1.有個同學也用了這樣的方法寫了兩段話,對比着讀讀,你發現了什麼?

PPT出示課後“初試身手”的兩段文字。

小結過渡:同樣是寫花、寫鳥、寫樹,這樣的環境描寫就承載着作者豐富的内心感受。這就叫“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2.你能試着像這樣寫一段話嗎?

初試身手:

闆塊四:分享佳作,互評達識

佳作展示,評一評。

要點:有沒有表達出他的情感?描寫的是不是小巷中的景物?

1.如果此時你正走在一條小巷裡,你仿佛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試着寫幾句話,通過細緻描寫小巷中的景物來表達你的情感。

3.根據評價單對自己的片段進行評價。

闆塊五:對比閱讀,感受不同

好的作家能通過筆尖将自己的真情流露在文章之中,但是不同的作家表達情感的方式卻各有不同。《匆匆》一文表達着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惋惜,《那個星期天》表達着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變化。都表達了真實的情感,在表達方式上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習提示:

1.比較閱讀《匆匆》與《那個星期天》兩篇課文。

2.從文體、内容、表達方法等方面思考兩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小組讨論,用喜愛的形式展現。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走進了作家史鐵生。

要點:

相同點:

1.都表達了作者的真實情感。

不同點:

1.《匆匆》是一篇散文,而《那個星期天》是一個故事。

2.《匆匆》表達的是對時間流逝的惋惜,是成年人的視角。而《那個星期天》表達的是孩子對于外出的渴望,是成年人用兒童的視角進行表達。

3.《匆匆》一文中,作者運用了一連串的設問,很直接地表達了對于時間流逝的惋惜。還運用了排比句表達着時間流逝匆匆,自己卻很無奈。《那個星期天》一文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具體的人、事或景物之中。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内心獨白,以及人物所處的環境的不同感受來表達“我”對于外出的渴望,以及情感的變化。

【闆書】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8

(重慶天地人和街小學 唐蜜)

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9

一、任務解讀

本次習作的主題是“讓真情自然流露”。

本單元是習作單元,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其中,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習作例文為習作起到了示範指導的作用,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作者是如何在具體細緻的叙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内心感受的——既可以把情感融入到具體的人、事或景物之中,也可以把心裡想說的話直接寫出來。學生還知道了當心情不同的時候,對身邊事物的感受會有所不同,習作時對環境的描寫也應有所不同,這就是“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1.習作提示。

本次習作主題與單元内兩篇課文緊密相關,《匆匆》系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全文圍繞“匆匆”二字,通過一連串問句和直抒胸臆的内心獨白,表達了作家對于“時間飛逝”的惋惜和感歎;《那個星期天》則通過對動作、語言的描寫和環境襯托,真切表達出一個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盼望”。“交流平台”和“初試身手”部分從“間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兩個角度提示學生寫文章就像說話一樣,要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

本單元“習作例文”也為學生圍繞中心選擇何種事例做好了鋪墊。因此,圍繞中心合理選材不再是本次習作教學的難點。

2.習作要求。

本次習作要求學生通過一件事情寫出真實感受,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寫具體,把情感真實自然地表達出來,正是對本單元所學的運用。

本次習作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前文的教學,讓學生明确本次習作的要點:要通過文字表達出真情實感。首先,要選擇一種印象最深的感受,并圍繞它選擇合适的事例;其次,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将事例串聯起來;最後,還要注意寫事例要詳略得當,能突出主題的部分要寫具體,其他部分要略寫。

3.實踐指導。

教師要在學生習作前,引導學生向前文學習,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提綱,恰當的取舍、安排事例或材料,明确事例中的主次内容,對于詳寫的事例或材料,嘗試運用不同的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增強其生動性和感染力,進而為完成本次習作搭好支架。

二、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目标:

1.結合習作例文《别了,語文課》《陽光的兩種用法》學習選擇具體事例真實自然表達情感變化。

2.結合《匆匆》《那個星期天》學習後進行的片段練習,嘗試運用内心獨白和動作描寫 環境襯托等手法,将重要部分寫得具體而生動。

3.有一定速度地完成本次習作,展示習作成果并交流互評,在交流中進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10

第一課時:作前指導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10

課前:浏覽回顧本單元課文,修改兩次課後小練筆,結合批注自學兩篇習作例文。

闆塊一:創設交際語境,回憶成長故事

1.同學們,六年的小學時光轉眼間過去了。回顧過去的日子,我們有過激動,有過感動,有過憤怒,也有過沮喪……這些難忘的情感印記融合在一起,就是我們的成長曆程。

【出示小學生活的照片】

每種情感印記的背後都有難忘的故事。畢業在即,大家想不想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做成我們的成長故事集?【出示成長集封面】有了它,我們就可以讓時間留下足迹。

2.【出示第54頁上表示心情的詞語】

讀這些詞語,你發現了什麼?(有積極的情緒,也有負面的情緒。)

讀這些詞語,你腦子裡浮現成長中哪些事情?(有快樂的事,也有難過的事)

3.【出示習作提示】

在成長中,你有過哪些印象深刻的感受?它是怎麼産生的呢?先回顧事情的經過,回憶當時心情,然後理清思路寫下來。

(1)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寫具體。

(2)把情感真實自然地表達出來。

(3)把情感變化寫清楚。

闆塊二:回顧習作例文,學習選擇素材

1.【出示學習單】回顧習作例文《别了,語文課》《陽光的兩種用法》,想想作者圍繞想要表達的情感?選了哪些事例?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12

【出示習作例文中三則批注】讀後你發現了什麼?

(表達同一種情感,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寫,要選擇印象最深,最典型的事例,而且盡量新穎不重複。)

2.在成長集中,你最想留下什麼情感印記呢?列出你的故事清單,選擇出印象最深的那件事。

我的“故事清單”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13

闆塊三:回顧交流例文,建構“寫法”

1.課前大家都讀過習作例文《别了,語文課》,誰來說說作者對學習中國語文的情感和态度是怎樣的?

(由不喜歡到戀戀不舍)

2.就要離開祖國了,作者感受到最多的是什麼?(不舍、依戀)

3.結合前面的學習,說說作者是怎麼表現這種“不舍之情”的?

(1)直接寫心裡話:

有誰知道我心裡的痛!唉,語文課,在我深深喜愛上你的時候,我就要離開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外語教育了。

闆書:直接抒情 内心獨白

(2)動作描寫:

我張皇地拿出國語書,急急溫習今天教過的課文,覺得課文内容饒有趣味。我又拿出紙,用筆反複寫新學的字。我想起自己頂多還有一個月學習中國語文的時間,心裡就難過,真希望把整本國語書一下子全學會。

闆書:身體變化

(3)環境描寫:

同學們都奇怪地注視着我……淚水模糊了眼睛,我看不見同學和張先生的反應,隻知道全班忽然異樣的沉寂。

追問:周圍的環境為什麼會異樣的沉寂?(心情不同,感受到的環境也不相同)

闆書:環境變化

4.“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人的情緒和身體的反應,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我們就要像《别了,語文課》那樣,通過細節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

5.自學習作例文《陽光的兩種用法》。讨論:作者是怎麼表達情感的?

闆書: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14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5

第二課時:作中指導

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備課參考特級教師劉小波領銜設計六下第三單元全部内容)5

闆塊一:聚焦心情,初步嘗試片段練筆

1.課堂練筆,診斷學情:

【用“那一天,我終于登上運動會冠軍領獎台……”作為開頭寫一段話】

提示:在寫的時候,注意通過“環境變化”、“身體變化” “内心獨白”表達自己的情緒。

2.朗讀優秀片段一:

(1)指名朗讀優秀片段:

(2)這個小片段中,最吸引你的是哪方面的描寫?一起說說。

(3)點撥:大部分同學都寫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是這位同學寫出的感受更打動我們。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環境描寫有細節:操場上的紅旗、同學的歡呼聲、老師的笑臉……

(4)出示教師修改過的環境描寫片段一:

仔細讀讀老師添加的:……仿佛聽到……又好像感覺到……

在環境描寫中注入自己的想象,能更好地表情達意。

3.朗讀優秀片段二:學習通過身體的變化把感受寫清楚。

(1)情緒上來,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例如:激動(渾身發抖 心跳加速)

感動(熱淚盈眶 說不出話來)

愧疚(不敢擡頭看對方 )

沮喪(低着頭 走得很慢 )

(2)回憶一下當時自己還有哪些細小的身體變化,完善自己的小片段。

4.大家們的片段練筆中,還有很多生動的句子。

(1)出示内心獨白的句子。

(2)請小作者與全班分享自己這麼寫的目的。

(3)出示缺乏生動性描寫的句子。

(4)這些句子,誰能幫助改一改,讓它們更有感染力?更好的表現情感。

(5)全班進行交流。

闆塊二:參照故事清單,完成習作初稿

1.出示習作要求,一起讀讀。

2.試着列出習作提綱。

3.明确要求的同學,就可以結合自己的習作提綱、修改後的片段練筆完成習作初稿。

【要點:在學生搭建好習作支架,掌握一定習作方法後,便可有章可循地獨立成文,寫寫心中之情。】

第三課時:修改發表

闆塊一:欣賞初稿

1.上一節課,我們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初稿,誰先來讀讀自己的文章?

2.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初稿。

3.全班交流點評。

【要點:盡可能引導學生進行欣賞性地點評,喚醒學生習作的心,喚醒學生的可能性,喚醒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闆塊二:組内互評,修改習作

1.出示評價表。

評價表:

(1)我寫的故事清楚有條理。

(2)我的故事表達出了某種情緒。

(3)我能通過“内心獨白” “環境變化” “身體變化”表達這種情緒。

2.小組内一起去研讀,按照評價表的要點點評一下組内同學的習作。

3.組内互評後,學生進行習作再修改。

闆塊三:交流展示

1.小組内朗讀自己的習作。

2.修改朗讀中發現的病句、錯字及标點。

3.小組推薦代表上台朗讀自己的習作。

4.整理彙編班級成長集。

(重慶市人和街小學 戴崇潔)

來源: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