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朱自清荷塘月色賞析感悟

朱自清荷塘月色賞析感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10:09:41

霍曉蕙

朱自清荷塘月色賞析感悟(繪談曾昭明接天蓮葉無窮碧)1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别樣紅》 曾昭明

大概很少有人不愛荷花。清水芙蓉,從古開到今,幾乎貫穿了中國古典美學。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被荷花征服的文人墨客,賦予它許多動人的名字,進行各種花式贊美,留下的詩詞書畫可謂海量。不過要論意象的大氣壯觀,當數南宋詩人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無窮”碧、“别樣”紅——還有比這更遼闊的翠綠嗎?還有比它更美麗的花嗎?這算是誇贊到了極緻。

明亮的畫室裡,牆壁上懸挂着一幅剛完成的荷花圖。曾昭明在畫中題上楊萬裡的詩。他說,和其他詠荷詩的柔美秀逸大異其趣,此詩呈現的是一種開闊放達的境界,這種盛大的審美意象,和我們這個時代十分契合。“我們常說生如夏花,夏天是荷花季,它的氣質很安靜,毫不張揚,但開放起來又是轟轟烈烈的,有一種蓬勃的力量和氣勢。”

安靜與蓬勃,對荷花來說從來不相違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意境都很安靜,也有滿滿的生機,小荷和小娃,可愛無比;“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意境也是安靜的,花與采花人,都風情萬種;從“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再到“蓮子已成荷葉老”和“留得殘荷聽雨聲”,各個時節的荷,都喚起一種讓人珍愛的情愫、歌之詠之的創作欲望,因此,荷花便成了曆代文人營造畫意詩情的一緻追求。蓮花、藕花、芙蕖、菡萏、芙蓉、水芝……百花之中,好像也沒有誰像它的别名這樣豐富了。

“荷花的意象衆多,且都是高潔美好的,人們把它升華為人格化的品質,象征着君子節操和文人理想。因此它在藝術作品中的形象與地位都非常高。”曾昭明在畫面上蓋上一方“吉祥花鳥”印章,他說,“荷”“和”諧音,荷花還被賦予和平、祥和、和合等美好寓意,這和他“吉祥花鳥”的藝術理念非常一緻。“濃郁的吉祥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點,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吉祥文化的存在。借花鳥畫表現吉祥如意的祝福,這是我在創作中一直秉持的理念。”

畫荷者衆,社會上舉辦的各種書畫展、出版的書畫集中,常見大量荷花圖,許多作品同質化非常嚴重,乃至有人據此認為畫荷“俗”。曾昭明不認可這種觀點。“不能因為畫某個題材的人多,就認為這個題材‘俗’,更不能因為畫所謂‘俗’題材,就認為這是個‘俗氣’的畫家。無論畫什麼内容,關鍵還是看作品的筆墨和意境。”

曾昭明說,從繪畫角度來看,荷花是個非常适宜的題材。“荷由花、葉兩大部分構成,花需要線條和設色的功夫,葉子最能體現墨色濃淡幹濕枯的變化,再加上花杆、蓮蓬等元素,筆墨可發揮的空間就更大了,可以說,一幅荷花圖,能把中國畫色與墨的兩大特性發揮得淋漓盡緻。無論是錘煉筆墨還是借物抒懷,荷花都是極佳的描繪對象。”

看完畫,我們不妨回頭再說說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共兩首,第一首沒有那麼出名,但是也不錯,“出得西湖月尚殘,荷花蕩裡柳行間。紅香世界清涼國,行了南山卻北山。”楊萬裡是多麼愛荷花——為朋友送行,要看荷;招待客人,要看荷;去朋友家做客,也要看荷。曉坐荷橋,暮作荷詩,說他“荷癡”實不為過。

楊萬裡吟詠的是西湖的荷,其實大明湖的荷花也是無窮碧、别樣紅。元好問曾泛舟大明湖,詩曰“日日扁舟藕花裡,有心常做濟南人。”

秋風漸起,花期即過,我們看畫中的荷吧,寫意之荷持續盛放,荷風送來淡淡馨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賞析感悟(繪談曾昭明接天蓮葉無窮碧)2

曾昭明,山東龍口市人,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中國畫學會藝術顧問,山東新聞書畫院顧問。

壹點号繪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