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58

  上班前,不用為早餐犯愁,

  走出小區就能吃上美味的餐點;

  下班後,不用為買菜頭疼,

  家門口的便利市場,

  蔬菜、水果、禽蛋、水産随意挑選;

  業務辦理、政策咨詢等政務服務事項

  不用“跑斷腿”,

  實現“就近辦、家門口辦”;

  養老和醫療服務向社區延伸,

  不出小區就能享受專業服務……

  作為群衆生活的中心,“15分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滿足“衣食住行,文體教衛”等生活日常所需,步行15分鐘内可達的社區生活基本單元。近年來,南昌市着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生活圈中,社區醫院、口袋公園、健身點、便利市場等應有盡有,改善了生活條件,為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下面,一起去南昌多個街道、社區

  看看“15分鐘便民生活圈”

  怎樣服務大家的生活吧!

  # 15分鐘生活消費圈 #

  打通民生消費最後一公裡

  2月9日早上7點30分,家住青山湖區湖濱社區香溢花城小區的馬國明和徐麗娟夫婦步行将孫子按時送到香溢花城小學,和往常一樣,在送完孫子後,他們來到學校對面的誼品生鮮超市挑選生鮮。“現在生活環境是越來越好了,不出社區就能滿足多樣化日常消費,太方便了。”提着兩條鮮活鲈魚,徐麗娟笑着說。當天8時,上班族們陸續從小區裡走出,在門口便利店裡拎過打包好的早餐,開啟新的一天。

  這樣的生活場景,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區中。随着我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盒馬鮮生、永輝超市、贛悅彙、浩山生鮮、悅美購等經營連鎖化、服務多樣化的生鮮超市、便利店業态呈迅猛發展态勢,即食性商品、小百貨等經營單品達千餘種;果蔬産品、生鮮肉制品、醬鹵食品、預制菜、冷鮮凍品等品種達200種以上。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1)

  以豐富生鮮農産品、預制菜、成品菜及短保質期冷鍊食品供給為重點,我市社區生鮮便利店建設緻力于将生鮮便利店打造成社區居民手機上的“菜籃子”,家門口的“小廚房”。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2)

  在此基礎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和實體門店的快速發展還衍生出了新的商業模式:即時零售。當實體門店與外賣平台“牽手”,零售業務中的“最後一公裡”需求得到滿足,大賣場、便利店、連鎖超市、藥店、鮮花店等紛紛入駐線上平台,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購物時的便利。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在紅谷灘區麗景社區的一家本土連鎖便利店内,幾名店内員工手提環保袋按照訂單上備注,來回穿梭揀選貨品。記者發現,短短幾十分鐘裡,就有多名外賣騎手匆匆往來,拿走各自的訂單,十分繁忙。

  而在距離該便利店不遠處的一家連鎖藥房裡,也有多名騎手前來取單。“外賣訂單有了新變化,除了小吃快餐,我現在接到越來越多如醫藥品、日化用品等非餐飲類消費訂單。”一名外賣平台騎手說。

  家住紅谷灘區紅谷凱旋小區的陳輝是一名從事設計的自由職業者,工作内容主要都在電腦上完成。“靈感來之不易,有時怕被打斷思路,所以不便出門,外賣服務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陳輝說,前段時間家裡加濕器壞了,他就在外賣平台上下單了一台新的加濕器,“沒想到就在配送範圍内,免去了配送費,實在太方便了。”

  據了解,在紅谷灘區,一家24小時營業的平價超市,一個月在美團的線上訂單能超過一萬筆 。“外賣不夠快”是即時零售得到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素,許多消費需求是臨時起意,“即需即買、即買即送”解決了“線下找不到,線上來不及”的問題。

  随着“30分鐘萬物到家”配送方式的逐漸發展,以“本地門店 即時配送”的即時零售新模式越來越受消費者的歡迎,也标志着我市便民生活圈建設邁入新的階段。

  # 15分鐘文化生活圈 #

  打開城市文化生活新空間

  “公園就在家門口”“圖書館似乎擡眼可見”“出門就能運動健身”……随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的快速推進,南昌“15分鐘文化生活圈”已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城鄉群衆享受到了更便捷、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3)

  2021年,南昌經開區中央公園對外開放,一座集居住、休閑、公園、文體、商圈、學習等多功能城市空間為一體的公園,以及19萬平方米的綠地景觀、彩色遊步道等成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好去處。

  “以前周圍籃球場少,我們能去玩的地方也少,現在家門口就建設起了公園,公園裡就有籃球場、羽毛球場,非常方便,我現在經常與朋友一起來這裡打球。”家住萬科金域國際的高一學生李凡殊說,家與公園隻相隔一條馬路,作為一名籃球愛好者,自從經開區中央公園對外開放後,他就經常來這“打卡”。

  公園建在家門口,百姓美在心裡頭,如今,家門口的公園成為了市民的“新寵”。

  2月7日,在東湖區上營坊社區休閑廣場,三兩好友歡聚一堂,散步、聊天、鍛煉……好不惬意。“這裡休閑娛樂設施很多,早上就跟老伴一起來這裡健身,場地很大,離家不遠,很便利也很舒适。”市民楊立秋說,以前要休閑健身,需要到距離較遠的陽明公園,但現在家門口就有休閑場地,兒童設施樂園和老年健身中心等設施配備齊全,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的需求。

  在車水馬龍的鬧市,城市書房化為一個溫暖的文化符号,市民隻花費15分鐘就能尋得一處靜谧,在沉浸式的書香體驗中,收獲些許積極向上的能量。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4)

  “這個書房建設得非常好,離家又近,步行不到10分鐘就可以到達,我經常會帶着小孩到孺子書房學習,這裡圖書種類很多,也經常組織各種活動,小孩可以經常感受傳統文化熏陶,書香擡眼可見,學習随時随地。”2月8日,在紅谷灘區銅鑼灣孺子書房内,市民張利紅正帶着孩子安靜地閱讀,她告訴我們,自從孺子書房開放以來,就經常帶孩子來閱讀,讓孩子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享受豐富的文化生活。

  便利的閱讀圈的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伸向基層的“末梢”,不僅擴大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在潛移默化中帶動越來越多的人與書相遇,也提升了城市文化氛圍,讓更多的市民就近享受“悅讀”時光。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5)

  2022年,“孺子書房”建設被列入我市年度票決的十大民生實事項目,是繼“香樟樹”“24小時智慧書屋”“十大精品圖書館”等全民閱讀文化工程以來,又一次織密公共文化服務網,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精準化的重大舉措。南昌計劃用2年時間,在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建設100家孺子書房,走出一條全民覆蓋、精準供給、特色服務的公共文化服務新路徑。

  近年來,南昌着力拓寬百姓文化生活空間,從家門口公園到社區村組的健身器材,再到閱讀場所的覆蓋,全面滲透人民群衆的文化生活,積極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讓居民在出門步行15分鐘生活圈中,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 15分鐘政務服務圈 #

  提升群衆辦事便利度滿意度

  155項高頻服務事項延伸至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就近辦”;政務事項視頻指南合集,讓群衆線上直接辦理或隻跑一次大廳……近年來,我市以街道、村級基層政務服務建設為抓手,提供标準化、規範化、便利化的政務服務為目标,結合群衆需求,依托便民服務中心(站)、公安派出所、銀行網點等,着力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縮短為民服務半徑,節約群衆辦事時間,實現便民事項“就近辦、家門口辦、網上辦”,全面提升群衆的幸福感、滿足感。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6)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沒想到家門口的便民服務站就能辦成事!”家住安義縣龍津鎮朝陽社區的熊先生開心地說,他想開辦企業,恰好看見宣傳屏幕上在播放安義縣政務服務“就近辦”宣傳片,在朝陽社區“小贛事”幫代員的幫助下,不到一個小時,所有材料都順利通過了。

  “為了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落實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我們社區增設了政務服務綜合自助一體機,建立了‘小贛事’幫代辦員制度,實現網格員與幫代辦深度融合,切實讓群衆在家門口能辦事,辦成事。”龍津鎮朝陽社區書記曾小玲介紹。

  據了解,為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下沉基層,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安義縣圍繞打造“零時差、零障礙”政務服務要求,積極完善7鎮3鄉10個便民服務中心、130個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建設,通過規範服務窗口、規範管理制度、規範場所标準、規範服務隊伍,全力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7)

  不僅有便民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站,“不見面”“無紙化”的政務服務,也獲得了群衆一緻好評。

  據了解,南昌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将企業群衆詢問最多的問題打包梳理,由高頻到低頻、從口頭叙述到一對一指導幫辦,根據事項辦理性質和企業群衆反饋,制定政務事項視頻指南合集,通過通俗易懂的表達,讓辦事群衆了解政務事項的辦理流程、網上辦操作方法及各項申請所需材料等,把政府便民、惠民、惠企的相關政策傳遞出去,進一步打造更優服務模式、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看了政務事項視頻指南合集,首先了解了自己需要哪些材料,把材料準備齊了,在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施工許可證很快就拿到了!”南昌禦江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嘉山談到“15分鐘政務服務圈”後連連稱贊,“這個非常好,辦事方便,五星好評!”

  據悉,我市将公共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服務、戶籍管理、稅費服務等155項高頻服務事項延伸至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就近辦”,并配備專門的辦事員隊伍,及時公布服務指南、辦事流程和辦理時限,方便群衆15分鐘内“就近可辦、零跑快辦”,大大提升了群衆辦事便捷性和透明度。針對需至窗口辦理的業務,南昌各縣(區、開發區、灣裡管理局)政務服務中心還推出中午“不斷崗”、假日“預約辦”、緊急情況“上門辦”、多部門“聯合辦”等暖心服務,讓企業和群衆辦事不跑腿、少跑腿成為常态。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8)

  # 15分鐘醫養服務圈 #

  打造居家養老“南昌”新樣闆

  “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專業的醫療服務,現在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2月8日10時,在南昌高新區艾溪湖管理處的長天康養萬科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72歲的張巨良大爺每天在棋牌室和棋友下完棋之後,習慣性地回到了住處,躺在床上等待護理員來康複治療。“養老院了解到我患有腳疾後,專門安排了懂醫療的護理員每天幫我康複治療,現在腳比以前舒服多了,感謝黨和政府為老人提供了這麼好的養老待遇。”張巨良說。

  近年來,為促進醫養結合發展,南昌開展了許多積極嘗試,讓老百姓享受到了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9)

  “我們與醫院合作,在南昌高新區、紅谷灘區建設了23個15分鐘醫養結合的便民服務圈,将醫療資源融入社區、家庭,實現轄區内全體老齡人醫康護養一體化服務全覆蓋。建立起‘以養老機構為依托、老齡人群為服務對象,以醫院為服務載體,專業醫師和護理團隊為基礎’的養老服務網絡體系。”江西省長天松康健康養老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彭長林說,以“醫”作保障,以“養”為核心、簽約合作醫院為養老院提供專業醫療服務,真正把醫療融于養老服務中、我們在老年人的生活照護上做加法,在用藥上做減法,讓醫養結合的陽光把老年人的心照亮。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10)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養老設施,在家裡就能享受适老化改造的便利,我市以滿足轄區老年群衆需求為導向,着力打造居家養老新樣闆,健全15分鐘城市養老服務網絡和農村養老服務網絡,全力打造沒有圍牆的城市“養老院”。率先在全省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推動養老服務向家庭延伸,目前,累計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859家,社區嵌入式養老院54個。

  與張大爺不同,今年86歲的鄧大媽選擇了居家養老服務。“衛生幹淨、住得舒服又方便,平常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一個電話,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人就會來。”由于子女都要上班,自己又不想離開熟悉的環境去養老院,鄧大媽選擇居家養老服務。在家裡,有人幫他取藥、去醫院也有人陪,日常理療也不是難事。

  為全面提升社區醫療健康,不斷完善社區服務體系,融合專業醫療、衛生等資源,共同打造“15分鐘醫養結合便民服務圈”,西湖區耶蘇堂社區以醫療服務為基礎,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居住在家行動不便的居民解決日常生活。

  “社區在打造15分鐘醫養結合的便民服務圈上,得到社區居民的滿意,與繩金塔街道人大工委不斷探索監督服務體系分不開。”西湖區人大代表戰曉茜說,如今,當地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站達成一站式醫療服務新模式,若有高危居民在住院治療回來以後,根據醫生的建議和出院小結,會給居民做院後的幹預和随訪,家庭醫生會定期上戶檢查,全程保障居民的健康狀況,促進醫療服務向健康管理服務邁進。

  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在南昌15分鐘能幹什麼)(11)

  近年來,南昌市通過開展骨幹社區醫生培訓、優質服務基層行和社區醫院創建等多項舉措,使社區醫院醫療條件和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家庭醫生均接受過醫學專業教育,具備常見健康問題的獨立處理能力。截至目前,南昌共有1427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搭建起“城鄉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全市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的鄉鎮衛生院、90%以上的鄉村醫生參與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活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