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鎂科學技術獎(International M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2021年度頒獎大會成功舉辦,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被授予“年度人物獎(Person of the Year)”,并在線發表了獲獎感言。
單智偉教授團隊合作研究成果在《科學》雜志刊發
國際鎂科學技術獎(International M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2021年度頒獎大會由國際鎂協會(International Magnesium Society)和鎂合金學報(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聯合主辦,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大會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波蘭等16個國家500多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線上線下聽取或觀看報告超過1萬人次。
國際鎂科學技術獎每年評選一次,評委會成員由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16個國家的83位知名專家擔任,中國工程院潘複生院士擔任評獎委員會主席,國際鎂協前主席Karl Kainer教授擔任評獎委員會副主席。本年度評選了包括年度人物獎、年度青年獎、年度優秀論文獎、年度優秀學位論文、年度标準獎、年度創新工藝獎、年度創新産品獎、年度特别創新貢獻獎等。
在本年度評獎中,單智偉教授榮獲“年度人物獎(Person of the Year)”,以表彰其在金屬鎂的高純化及塑性變形領域的原創性貢獻。在過去的7年中,單智偉教授團隊緻力于開發低成本、大規模金屬鎂純化新技術,發現金屬鎂塑性差并非領域内此前所普遍認為的因素所造成的,而是另有原因(Liu,Shan et al., Science, 2019);在實驗室實現了百克級5N (>99.999%)超高純鎂的穩定制備;在中試工廠實現了30公斤級的4N5高純鎂生産;并正在原鎂企業建設一條千噸級3N5A高品質原鎂生産示範線。團隊立志帶動更多國内鎂産品上遊企業提質升級,為中國乃至世界金屬鎂産業提供優質的綠色原材料鎂。
單智偉教授與團隊成員一起讨論實驗結果
材料學院是西安交通大學研究型學院,多年來科研成果豐碩,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研究和人才培養并重,國際化水平高,是學院的主要特色。成建制引進海外傑出團隊,并成立了多個國際合作研究中心,構建了與國際接軌的軟硬科研環境。近年來,材料學院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了多項國家“973”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等多項獎勵,在國家科技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注“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号,獲取關于國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