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蚊子和蟬你最讨厭哪一個呢?
眨眼之間,我們從春天來到了夏天,天氣越來越熱,而再過不久,蟬也将随之而來。
蟬的到來,會給我們帶來快樂,也會給我們帶來煩惱。
特别是,在農村,那一聲聲蟬叫令人深夜難以入眠。
但是,你知道嗎?
蟬,在我國的文化曆史長河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從“玉蟬”到“蟬詩”,從“高潔”的象征到“悲情” “哀情”的意象表達,我國的蟬文化豐富而又多彩。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具體的聊一聊我國的蟬文化。
溯源 首先,蟬,在很久很久之前便已經有了。
根據考古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了玉蟬的出現,比如中國北方的紅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都曾出土過玉蟬的配飾。
除了玉蟬,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也有蟬紋的出現。
而這一切有很大原因都源于圖騰崇拜。
在先民的眼中,蟬是不死的象征。夏王朝第一代王“啟”,他的母親所屬的部落其圖騰便是“蟬”。
因而,至今有許多人說夏王朝國号的由來便與蟬分不開。
好了,溯源至此,我們就要開始步入正題,聊一聊玉蟬。
玉蟬文化 首先,玉器在我國的曆史上可謂是曆史悠久。
《說文解字》中曾記載:“玉,石之美者”。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
而蟬在古人的眼中則是高潔,純潔的象征。
“蟬,蛻于濁穢,以淳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史記》
而除此之外,與玉一樣,蟬也有五德,分别是文、清、廉、儉、信。
所以玉與蟬是完美結合。用玉刻出的蟬既有高潔之意,又有清雅之風。
古代的玉蟬按照用途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挂在腰間作為裝飾品,名為佩蟬;而第二種則是鑲嵌在帽子中間用來正冠,名為冠蟬,而第三種則是放在死者口中,作為葬玉,稱為琀蟬。
在這裡,我們重點來講一下琀蟬。
首先,先聊一聊葬玉。
在很久之前,先民們在死者口中放置食物,稱為“含物”,而口中含玉,便稱之為玉晗。後來到了夏商周時期,随着禮樂制度的建立,“口晗”也有相應的禮制,但是當時并沒有明确規定玉蟬作為口晗的規定器型,直到漢朝時期,蟬形玉器才成為了口晗的規定器型。
那麼,為什麼到了漢朝時期玉蟬成為了公認的口晗葬玉呢?
首先,這與蟬高潔的象征意義有關,最重要的是,蟬代表了“重生”。
“蓋蟬之幼蟲,入土變蛹,出土後乃變為蟬,即如死者之靈魂,脫離死去之屍體,又開始其新生命,于是蟬遂為代表複活之符号矣”。
而當時,人人都向往着長生不老,靈魂不滅,僅僅是口中含玉并不能滿足他們的幻想,所以他們選擇了琀蟬,希望自己死後也能夠向蟬一樣破土而出,重獲新生。
總結一下吧,玉蟬雖然說隻是一件物品,但是它卻象征着高潔,同時,它也富有生命色彩。
而随着漢朝的結束,玉蟬逐漸沒落了下來,但是蟬詩卻不斷興起,而蟬的文化内涵也不斷地被豐富着。
蟬詩 以蟬入詩,最早是在《詩經》當中,隻不過在詩經中,詩句大多是用來描述習性的。如“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這裡的蜩指的就是蟬。
當然,在莊子的《逍遙遊》一文中也提到了蟬,“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這裡的蟪蛄就是指的蟬,在這裡莊子用蟬來說明時間生命的短暫。
而到了漢朝之後,蟬詩開始大批量的出現,蟬完成了由物到情的轉變。
首先就是曹植的《蟬賦》
實淡泊而寡欲兮 , 獨怡樂而長吟 。聲曦峨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
在賦中,曹植先是寫出了蟬的與世無争,蟬的獨自快樂以及蟬的正直堅貞,而後來,蟬在曹植的筆下命運又是那麼悲慘。
不難看出,曹植文中的蟬就是指的自己。
至此,蟬不再是之前那種單純高潔的象征了,而開始帶有悲的色彩,成為了文人們感情的一種載體。
再之後,便是西晉文學家陸雲的《寒蟬賦》,也是在這篇賦中,蟬的五德被完整地提取出來了。
蟬的五德我們在上文提到了一下,我們在這裡具體的講一講。
夫頭上有緌,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享,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常,則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
在這裡,文是指文化涵養,清是指清白高潔,廉是指廉潔,儉是指儉禮,而信則是誠信。
而這五德恰恰正是君子也該擁有的。
當時間來到大唐,蟬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色彩。
首先初唐時期,最著名的蟬詩便是虞世南的《蟬》。
“ 垂綏飲清露 , 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後人評價這首詩,蟬亦人,人亦蟬,蟬人難分。
蟬垂下觸角來吸吮着清澈的露水,聲響從樹枝間傳出,蟬的聲音傳得遠的原因是因為身處高處,而不是憑借着秋風。
可見,在這首詩裡,詩人通過蟬的形體、聲音以及習性來暗示自己品行高潔。
而進入到中唐時期,國家動亂不安,民不聊生,于是,這時候的蟬詩多以表達悲情為主。
比如元稹的《始聞夏蟬》:“響悲遇衰齒,節謝屬離群”,詩人借蟬鳴來抒發自己内心難遇知音的哀歎。
再比如白居易的《早蟬》: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詩人聽到的是蟬聲,但想到的卻是思鄉的愁苦。
最後,當時間來到晚唐,李商隐詩中的蟬像極了自己的一生。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在這首詩中,詩人前半段寫蟬的境遇,後半段寫自己,詩人雖然潦倒終身,仕途不順,但是欠缺一直堅持着自己的高潔清廉。
至此,蟬文化在唐詩中徹底形成。
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在寫蟬詩時,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純的贊美蟬,在贊美蟬的過程中,來表達自己的品性,另外一種則是将蟬與自己相關聯,蟬就是自己,自己就是蟬,通過寫蟬的遭遇來暗示自己的遭遇。
總的來說,蟬詩中的蟬用來承載詩人的感情,感情有悲有喜,就在這悲喜之間,蟬的文化内涵不斷擴大。
總結 蟬,明明隻是一個普通的蟲子,為何能發展成為獨有的“蟬文化”?
其原因便在于,蟬的身上太多古代文人的影子。
高潔的品性,文、清、廉、儉、信的堅守以及悲慘的命運。
這些都是古代文人的寫照。
從一開始的玉蟬,再到後來的蟬詩,從最初的的高潔象征,到後來的感情載體,一代又一代文人将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思想,将自己的感悟融入了進去,最終,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蟬文化現象。
參考資料:《蟬文化》、《蟬詩與蟬文化》、《簡論先秦到漢代玉蟬形制的流變及漢代蟬的文化含義》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