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類文明新形态内涵與意義

人類文明新形态内涵與意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7 22:13:03

人類文明新形态内涵與意義(人類文明新形态的中華底蘊)1

田鵬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要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人類文明新形态實踐提供有力理論支撐”。我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态,厚植于中華文明的豐厚沃土,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智慧,承載着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價值理念,使中華文明以其生命洋溢的當代形态同時代照面。

人類文明新形态的根本文化資源來自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人類文明新形态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生發于中華文明的“文明母體”,折射着中華文明的“傳統智慧”。如果說,人類文明新形态是蘊“中國特色”于其中的偉大文明創造,那麼,這樣的“中國特色”歸根到底以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為文化給養。正如所指出的,“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特别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五千多年的曆史流變中,中國人民以其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錘煉出博大精深、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赓續傳承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華文明具有富有時代高度的内容構成,包含着契合現代世界的普遍性價值。正如,在人與自身的關系上,中華文明強調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奮鬥觀;在人與人(社會)的關系上,中華文明提倡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交往觀;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中華文明主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觀。這些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意義。因而,18世紀的啟蒙學者們曾從中華文明中尋得給養以打破封建神學的精神禁锢,捍衛“理性的法庭”。馬克思恩格斯曾熱情洋溢地介紹了具有偉大世界曆史意義的中華文明創造。所以,中華文明最有理由自信,中華民族最有理由自信,中國共産黨最有理由自信。

當代中國是曆史中國的沿革,當代中國文明是曆史中華文明的轉化。人類文明新形态正是中華文明的當代呈現,飽含着中華文明的傳統精要。人類文明新形态之所以成為有别于一切文明形态的“新形态”,曆史的根源就在于中華文明的文化特質。人類文明新形态的“為民本質”,根生于中華文明“民惟邦本”、“民說無疆”的傳統;人類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情懷”,折射着中華文明“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傳統;人類文明新形态的“和平屬性”,蘊藏于中華文明以德服人、和衷共濟、講信修睦的傳統。可以說,中華文明從根本上滋養了人類文明新形态,賦予了人類文明新形态以強大的曆史穿透力與文化感召力。

人類文明新形态的根本生成方式在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人類文明新形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文明凝結,形塑于馬克思主義同中華文明價值融通的過程之中。正如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紮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曆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這種文明融通的曆史性結果便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

馬克思主義以其徹底的理論旨趣、實踐導向、價值立場而成為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開放的理論,因而,可以“在德國和歐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語言中都找到了擁護者”,并且在近代中國的曆史轉向中,确定了同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命運般的聯系。從這個意義而言,馬克思主義又同中國咫尺之遙。同時,馬克思主義隻有經曆了時代化的進程,才能真正消除其同中國的時空距離,才能真正建立其同中國的本質聯系。而中華文明是一種文化傳統,孕育于曆史的中國,不可避免地帶有其所處時代的烙印。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定要經曆時代的滌蕩才能真正開顯出來。隻有賦予傳統以現代的言說形式,中華文明才能真正實現與時俱進。

中國共産黨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主動成功擔負起這一重任。百年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産黨人既是馬克思主義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其文明表征而言,根本在于以馬克思主義“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實現中華文明的現代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馬克思主義,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從而憑借二者的“結合”,創新性地生發出符合時代需要的人類文明樣态,這一文明樣态曆史地呈現了我們“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正是因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結合,中華傳統文化才免于同封建主義一道走向衰落,馬克思主義才真正光大于中國,人類文明新形态才能在飽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要素的同時,浸潤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成為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人類文明新形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得到進一步确證,使中華文明得到進一步激活,是繼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理論和實踐的科學指南。

人類文明新形态的根本發展方式在于中華文明不斷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人類文明新形态以其開放包容的文明尺度标注了自身的發展方式,這契合中華文明的價值内核。從世界曆史來看,人類原生型文明衆多,比如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等都曾絢爛一時,但隻有中華文明綿延久遠。中華文明得以持存并且不斷光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華文明具有開放性特質。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在凝聚多元中保持着勃勃生機。由曆史上的“絲路行人”、“茶馬交易”、“西域屯田”、“陸落海興”、“鄭和遠航”等橫縱畫卷共同織就的綿延萬裡、回響千年的古絲綢之路便是一大例證。而佛法東來、西學東漸,都在與中華文明的曆史性相遇中呈現出交融之美,内化在中華文明的演進變革當中,成為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又一例證。

人類文明新形态正是遵循着中華文明的發展邏輯,秉持着“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開放理念,在包容互鑒中吸收、轉化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成為人類文明發展大道上的偉大文明創獲。人類文明新形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堅持文明交流互鑒,堅持互利共赢、開放合作,拒絕零和博弈,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代表了人類不同文明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的最大公約數,支持和維護世界各國的不同發展實踐和全人類進步事業,為世界各國攜手開創人類美好未來提供了價值導向,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強勁的發展态勢,具有深遠廣博的世界曆史意義。

人類文明新形态生動證明,人類文明是多元的、平等的、開放的,所謂的“文明沖突論”、“文明博弈論”、“文明中心論”,不過是西方強國為自己的霸權邏輯所作的意識形态辯護,這同中華文明的開放包容價值理念根本不能視同一律,也完全不符合全人類的共同發展利益與文明期盼。人類文明新形态深刻澄說,人類文明要想生生不息和長久發展,就必須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就必須明确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摒棄文明問題上的傲慢與偏見,就必須構築起、維護好百花齊放的人類文明大花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