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是哪五個

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是哪五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22:29:02

  2023年1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2023年度第一個工作日。厄瓜多爾、日本、馬耳他、莫桑比克和瑞士5國國旗安放儀式當天在聯合國安理會廳外舉行,标志着5國作為新當選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開始履行職責。

  聯合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的《聯合國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共有51個創始成員國,此後不斷有國家加入聯合國,截止2022年6月,聯合國共有193個會員國。

  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是哪五個(聯合國安理會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國)(1)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是“聯合國”下屬的六個主要機關之一。是唯一有權采取軍事行動的聯合國機構。1945年6月26日,《聯合國憲章》正式簽署。為了突出為二戰反法西斯戰争做出巨大貢獻和重大損失的五國,憲章第23條明确規定: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國、蘇聯(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被正式确立。憲章同時也規定了“大國一緻”原則:即安理會就非程序問題投票表決時,隻要一個大國不同意,決議就不能通過。

  近些年來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在全世界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21年聯合國五常GDP總量484401億美元,占全球總量49.8%。

  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是哪五個(聯合國安理會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國)(2)

  2021年聯合國五常的總人口20.14億,占全球總量的31.9%。

  2021年聯合國軍費總量10991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52.9%。

  2022年聯合國五常國家承擔的聯合國會費量一共14.34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47.8%。

  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是哪五個(聯合國安理會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國)(3)

  聯合國安理會除了有五個常任理事國之外,還有多個非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由聯合國大會選舉産生,最初為6個,1965年開始增加到10個,席位按地區分配,即亞洲2個、非洲3個、拉美2個、東歐1個、西歐及其他國家2個。目前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共有10個成員,任期2年,非常任理事國席位經選舉每兩年更換5個。

  以下看看聯合國曆年有哪些非常任理事國吧。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曆任非常任理事國

1946年

澳大利亞

巴西

埃及

墨西哥

荷蘭

波蘭

1947年

澳大利亞

比利時

巴西

哥倫比亞

波蘭

叙利亞

1948年

阿根廷

比利時

加拿大

哥倫比亞

叙利亞

烏克蘭

1949年

阿根廷

加拿大

古巴

埃及

挪威

烏克蘭

1950年

古巴

厄瓜多爾

埃及

印度

挪威

南斯拉夫

1951年

巴西

厄瓜多爾

印度

荷蘭

土耳其

南斯拉夫

1952年

巴西

智利

希臘

荷蘭

巴基斯坦

土耳其

1953年

智利

哥倫比亞

丹麥

希臘

黎巴嫩

巴基斯坦

1954年

巴西

哥倫比亞

丹麥

黎巴嫩

新西蘭

土耳其

1955年

比利時

巴西

伊朗

新西蘭

秘魯

土耳其

1956年

澳大利亞

比利時

古巴

伊朗

秘魯

南斯拉夫

1957年

澳大利亞

哥倫比亞

古巴

伊拉克

菲律賓

瑞典

1958年

加拿大

哥倫比亞

伊拉克

日本

巴拿馬

瑞典

1959年

阿根廷

加拿大

意大利

日本

巴拿馬

突尼斯

1960年

阿根廷

錫蘭

厄瓜多爾

意大利

波蘭

突尼斯

1961年

錫蘭

智利

厄瓜多爾

利比裡亞

阿拉伯聯合

土耳其

1962年

智利

加納

愛爾蘭

羅馬尼亞

阿拉伯聯合

委内瑞拉

1963年

巴西

加納

摩洛哥

挪威

菲律賓

委内瑞拉

1964年

玻利維亞

巴西

捷克斯洛伐克

科特迪瓦

摩洛哥

挪威

1965年

玻利維亞

科特迪瓦

約旦

馬來西亞

荷蘭

烏拉圭

1966年

阿根廷

保加利亞

日本

約旦

馬裡

荷蘭

新西蘭

尼日利亞

烏幹達

烏拉圭

1967年

阿根廷

巴西

保加利亞

加拿大

丹麥

埃塞俄比亞

印度

日本

馬裡

尼日利亞

1968年

阿爾及利亞

巴西

加拿大

丹麥

埃塞俄比亞

匈牙利

印度

巴基斯坦

巴拉圭

塞内加爾

1969年

阿爾及利亞

哥倫比亞

芬蘭

匈牙利

尼泊爾

巴基斯坦

巴拉圭

塞内加爾

西班牙

贊比亞

1970年

布隆迪

哥倫比亞

芬蘭

尼泊爾

尼加拉瓜

波蘭

塞拉利昂

西班牙

叙利亞

贊比亞

1971年

阿根廷

布隆迪

比利時

意大利

日本

尼加拉瓜

波蘭

塞拉利昂

索馬裡

叙利亞共和國

1972年

阿根廷

比利時

幾内亞

印度

意大利

日本

巴拿馬

索馬裡

蘇丹

南斯拉夫

1973年

澳大利亞

奧地利

幾内亞

印度

印度尼西亞

肯尼亞

巴拿馬

秘魯

蘇丹

南斯拉夫

1974年

澳大利亞

奧地利

白俄羅斯

喀麥隆

哥斯達黎加

印度尼西亞

伊拉克

肯尼亞

毛裡塔尼亞

秘魯

1975年

白俄羅斯

喀麥隆

哥斯達黎加

圭亞那

伊拉克

意大利

日本

毛裡塔尼亞

瑞典

坦桑尼亞

1976年

貝甯

圭亞那

意大利

日本

利比亞

巴基斯坦

巴拿馬

羅馬尼亞

瑞典

坦桑尼亞

1977年

貝甯

加拿大

德國

印度

利比亞

毛裡求斯

巴基斯坦

巴拿馬

羅馬尼亞

委内瑞拉

1978年

玻利維亞

加拿大

捷克斯洛伐克

加蓬

德國

印度

科威特

毛裡求斯

尼日利亞

委内瑞拉

1979年

孟加拉國

玻利維亞

捷克斯洛伐克

加蓬

牙買加

科威特

尼日利亞

挪威

葡萄牙

贊比亞

1980年

孟加拉國

德意志共和國

牙買加

墨西哥

尼日爾

挪威

菲律賓

葡萄牙

突尼斯

贊比亞

1981年

德意志共和國

愛爾蘭

日本

墨西哥

尼日爾

巴拿馬

菲律賓

西班牙

突尼斯

烏幹達

1982年

圭亞那

愛爾蘭

日本

約旦

巴拿馬

波蘭

西班牙

多哥

烏幹達

紮伊爾

1983年

圭亞那

約旦

馬耳他

荷蘭

尼加拉瓜

巴基斯坦

波蘭

多哥

紮伊爾

津巴布韋

1984年

布基納法索

埃及

印度

馬耳他

荷蘭

尼加拉瓜

巴基斯坦

秘魯

烏克蘭

津巴布韋

1985年

澳大利亞

布基納法索

丹麥

埃及

印度

馬達加斯加

秘魯

泰國

特立尼達

烏克蘭

1986年

澳大利亞

保加利亞

剛果

丹麥

加納

馬達加斯加

泰國

特立尼達

阿聯酋

委内瑞拉

1987年

阿根廷

保加利亞

剛果

德國

加納

意大利

日本

阿聯酋

委内瑞拉

贊比亞

1988年

阿爾及利亞

阿根廷

巴西

德國

意大利

日本

尼泊爾

塞内加爾

南斯拉夫

贊比亞

1989年

阿爾及利亞

巴西

加拿大

哥倫比亞

埃塞俄比亞

芬蘭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塞内加爾

南斯拉夫

1990年

加拿大

哥倫比亞

科特迪瓦

古巴

埃塞俄比亞

芬蘭

馬來西亞

羅馬尼亞

也門

紮伊爾

1991年

奧地利

比利時

科特迪瓦

古巴

厄瓜多爾

印度

羅馬尼亞

也門

紮伊爾

津巴布韋

1992年

奧地利

比利時

佛得角

厄瓜多爾

匈牙利

印度

日本

摩洛哥

委内瑞拉

津巴布韋

1993年

巴西

佛得角

吉布提

匈牙利

日本

摩洛哥

新西蘭

巴基斯坦

西班牙

委内瑞拉

1994年

阿根廷

巴西

捷克共和國

吉布提

新西蘭

尼日利亞

阿曼

巴基斯坦

盧旺達

西班牙

1995年

阿根廷

博茨瓦納

捷克共和國

德國

洪都拉斯

印度尼西亞

意大利

尼日利亞

阿曼

盧旺達

1996年

博茨瓦納

智利

埃及

德國

幾内亞比紹

洪都拉斯

印度尼西亞

意大利

波蘭

韓國

1997年

智利

哥斯達黎加

埃及

幾内亞比紹

日本

肯尼亞

波蘭

葡萄牙

韓國

瑞典

1998年

巴林

巴西

哥斯達黎加

加蓬

岡比亞

日本

肯尼亞

葡萄牙

斯洛文尼亞

瑞典

1999年

阿根廷

巴林

巴西

加拿大

加蓬

岡比亞

馬來西亞

納米比亞

荷蘭

斯洛文尼亞

2000年

阿根廷

孟加拉國

加拿大

牙買加

馬來西亞

馬裡

納米比亞

荷蘭

突尼斯

烏幹達

2001年

孟加拉國

哥倫比亞

愛爾蘭

牙買加

馬裡

毛裡求斯

挪威

新加坡

突尼斯

烏幹達

2002年

保加利亞

喀麥隆

哥倫比亞

幾内亞

愛爾蘭

毛裡求斯

墨西哥

挪威

新加坡

叙利亞

2003年

安哥拉

保加利亞

喀麥隆

智利

德國

幾内亞

墨西哥

巴基斯坦

西班牙

叙利亞

2004年

阿爾及利亞

安哥拉

貝甯

巴西

智利

德國

巴基斯坦

菲律賓

羅馬尼亞

西班牙

2005年

丹麥

希臘

日本

阿根廷

坦桑尼亞

阿爾及利亞

安哥拉

貝甯

巴西

智利

2006年

卡塔爾

剛果

斯洛伐克

秘魯

加納

丹麥

希臘

日本

阿根廷

坦桑尼亞

2007年

卡塔爾

剛果

斯洛伐克

秘魯

加納

印度尼西亞

南非

比利時

意大利

巴拿馬

2008年

印度尼西亞

南非

比利時

意大利

巴拿馬

布基納法索

利比亞

克羅地亞

越南

哥斯達黎加

2009年

布基納法索

利比亞

克羅地亞

越南

哥斯達黎加

烏幹達

奧地利

墨西哥

日本

土耳其

2010年

烏幹達

奧地利

墨西哥

日本

土耳其

尼日利亞

加蓬

黎巴嫩

波黑

巴西

2011年

尼日利亞

加蓬

黎巴嫩

波黑

巴西

哥倫比亞

葡萄牙

德國

南非

印度

2012年

哥倫比亞

葡萄牙

德國

南非

印度

危地馬拉

摩洛哥

多哥

巴基斯坦

阿塞拜疆

2013年

危地馬拉

摩洛哥

多哥

巴基斯坦

阿塞拜疆

盧旺達

阿根廷

澳大利亞

韓國

盧森堡

2014年

盧旺達

阿根廷

澳大利亞

韓國

盧森堡

尼日利亞

乍得

約旦

立陶宛

智利

2015年

尼日利亞

乍得

約旦

立陶宛

智利

安哥拉

馬來西亞

委内瑞拉

新西蘭

西班牙

2016年

安哥拉

馬來西亞

委内瑞拉

新西蘭

西班牙

日本

埃及

塞内加爾

烏克蘭

烏拉圭

2017年

波蘭

科特迪瓦

科威特

秘魯

赤道幾内亞

日本

埃及

塞内加爾

烏拉圭

烏克蘭

2018年

科特迪瓦

赤道幾内亞

科威特

秘魯

荷蘭

波蘭

科特迪瓦

科威特

秘魯

赤道幾内亞

2019年

德國

多米尼加

南非

比利時

印度尼西亞

波蘭

科特迪瓦

科威特

秘魯

赤道幾内亞

2020年

愛沙尼亞

尼日爾

聖文森特

突尼斯

越南

德國

多米尼加

南非共和國

比利時

印度尼西亞

2021年

愛沙尼亞

尼日爾

聖文森特

突尼斯

越南

印度

墨西哥

愛爾蘭

挪威

肯尼亞

2022年

印度

墨西哥

愛爾蘭

挪威

肯尼亞

阿爾巴尼亞

巴西

加納

加蓬

阿聯酋

2023年

莫桑比克

日本

瑞士

馬耳他

厄瓜多爾

阿爾巴尼亞

巴西

加納

加蓬

阿聯酋

在這些非常任理事國中,印度,日本,巴西,德國等國長期霸榜,随着這些國家越來越強大,在國際舞台上發揮 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于是這些國家就想申請加入常任理事國的隊伍,想進一步獲得更大的權益。

  其中,印度的入場路最是曲折離奇。

  2005年,印度便和日本、德國、巴西聯合起來向聯合國申請成為常任理事國,最後的投票階段,聯合國五常中的美國同意,中國同意,英國同意,法國同意,俄羅斯反對,因為俄羅斯的反對票一票否決了, 因此印度的第一次四國入常以失敗告終。

  2008年,印度第二次提出了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申請。這次印度得到了較多中小國家的支持,但在最後的一輪投票階段,聯合國五常中的美國同意,中國同意,英國同意,俄羅斯同意,法國投了反對票,因為法國的反對票一票否決了, 因此印度的第二次入常以失敗告終。

  2012年,這次印度得到了70多個國家的支持,同樣到了最後一輪投票中,聯合國五常中的美國同意,中國同意,法國同意,俄羅斯同意,英國投了反對票,因為英國的反對票一票否決了, 因此印度的第三次入常以失敗告終。

  2017年,在起初的投票環節的時候,五常中的中國,美國以及俄羅斯第一時間就選擇投了反對票,反對印度入常,五常其三反對,可以想象印度确定是不可能入常的,就連非常任理事國的位置基本也是不可能。

  2019年,印度第5次申請入常的最終會議時,聯合國五常中的美國同意,法國同意,英國同意,俄羅斯同意,中國最終投了反對票,因為中國的反對票一票否決了, 因此印度的第五次入常以失敗告終。

  關于以上印度五次艱難的入常路,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關于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的介紹,以及印度等國的多次艱難的入常路,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創作不易,喜歡的請點個關注,留意後續作品更新,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謝謝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