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主播帶貨,紅薯熱幹面、紅薯酸辣粉成為爆款。
3月24日,紅虹食品的面條代工工廠裡,工人正在忙碌地包裝紅薯熱幹面。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通訊員 毛紅平
閱讀提要
紅安縣是我省紅薯主産區之一,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一名85後創業者租下扶貧車間,開發紅薯熱幹面,為紅安紅薯産業發展拓展了新途徑。
3月25日,紅安縣城關鎮小豐山村,一片鄉野村舍之中,矗立着3棟高大的廠房。
這些廠房是小豐山村的扶貧車間。工廠門口,紅安縣紅虹食品有限公司(簡稱紅虹食品)、紅虹電商有限公司(簡稱紅虹電商)兩塊牌子十分醒目。
廠房一角的辦公室裡,這兩家公司的創辦人張景正在查看接單情況,身旁的6台打單機響個不停。
業内人士介紹,産品在線上月銷售額達到500萬元,就可稱作“爆款”。3月1日至24日,張景開發的“興霸”牌紅薯熱幹面單品已賣出800餘萬元。
扶貧車間“孵”出爆款紅薯熱幹面,背後有着怎樣的精彩故事?
賣酸辣粉蹚出網銷渠道
張景今年36歲,山東東阿人。2005年他從華中師範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食品生産企業,從事電商銷售11年。
2016年,他加入湖北供銷惠侬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擔任紅安分公司總經理,帶領團隊來到紅安縣小豐山村等地,流轉土地發展香蓮産業。
西裝革履、皮鞋锃亮、白白胖胖。這是小豐山村黨支部書記周從貴對張景的第一印象。“當時,我心裡咯噔一下:他會種香蓮嗎?”
事實證明,他不僅會種,更會銷。
借助惠侬公司網店,張景一年賣出真空包裝幹蓮子1000多萬元。僅在小豐山村,他每年帶動村民增收近60萬元。
2018年12月,看到網上酸辣粉賣得火,張景抱着試試看的心态,代理外省某品牌酸辣粉,很快在網上賣脫銷,單日銷售20多萬元。
此時,小豐山村已從重點貧困村出列。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村裡決定發展加工産業,建起900平方米扶貧車間。
“紅安苕名氣大、産量高,可否開發成酸辣粉?”張景決定租用扶貧車間,開發方便食品——紅薯酸辣粉。小豐山村出租扶貧車間,每年收取租金10萬元。
2019年3月,紅安紅虹食品、紅虹電商注冊成立。公司輕資産運行,掌握原料配方、品牌推廣、包裝設計、銷售發貨等環節,粉餅、料包等則委托加工廠生産。4月底,“興霸”牌紅薯酸辣粉上市,主要在天貓、淘寶等平台網店銷售。
酸辣粉粉餅加工廠在蕲春縣。紅虹食品在紅安收購紅薯,運到蕲春加工。2019年,該公司收購紅安苕500多噸。很快,紅薯酸辣粉成了“網紅”,供不應求。
但是,好景不長,網上很快出現各種酸辣粉,商家打起價格戰。紅薯酸辣粉銷量下滑,價格一降再降,每單毛利潤從6元降到幾分錢。
酸辣粉“昙花一現”,張景仍收獲頗豐。紅虹食品成立當年産值超過2000萬元,積累了人脈和渠道資源,蹚出網銷渠道。
2019年底,張景謀劃新品,将目光瞄準了入列“中國十大面條”之一的熱幹面。
委托華農大團隊研發新款
一個人管理3家公司,分身乏術。2020年4月,張景辭去惠侬公司職務,全心投入新産品的研發,專攻新款熱幹面。
紅虹食品在市場調研中發現,“武漢蔡林記”品牌5人份盒裝熱幹面,在網上銷售十分火爆,銷量全網第一。
如何避免同質競争?張景決定,添加紅薯粉,推出單人份袋裝熱幹面,實行錯位經營。
紅薯可以制成粉絲,但做紅薯熱幹面,沒有先例。張景找到華中農業大學的研發團隊。
2020年8月,國内首款紅薯熱幹面研發成功,加了紅薯澱粉的熱幹面,爽滑、勁道。
熱幹面好不好吃,調料包是“靈魂”。張景和團隊到全省各地大小店鋪試吃,找尋好調料,調出最佳配比。
能否吸引網友購買,“顔值”很重要。紅薯熱幹面外包裝主打“小清新”,以淡藍色打底,搭配動漫人物,更符合年輕人喜好。
市場認可才算成功。紅虹食品先将紅薯熱幹面小批量投放市場,試水的同時也關注網友的評價。芝麻醬不夠香、口味還不夠辣……針對網友評價,一一改進。
張景還建立穩定的供應鍊。紅虹食品提供配方、原料,面條和料包,分别委托紅安縣和河南鄭州的3家加工廠生産,産品食品安全由廠家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監督。
2020年10月,“興霸”牌紅薯熱幹面正式上線。
帶動紅薯基地畝産翻番
“如今,流量已從天貓、淘寶等渠道,轉向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基于這種判斷,張景将推廣重點放在直播平台。
2020年10月,紅虹食品将新産品寄給直播達人。寄出10個,最多隻有2個回複願意帶貨。一名粉絲2000多萬的主播帶貨後,效果依然不佳。
“看來,選主播不能隻看粉絲量,關鍵要精準。”張景改變策略,與食品飲料類主播(簡稱“吃播”)合作。兩名粉絲600餘萬的“吃播”推廣後,紅薯熱幹面銷量見漲,其他“吃播”紛紛跟進。如今,為“興霸”牌熱幹面帶貨的主播有500多名。
經過近3個月的直播推廣,“興霸”牌熱幹面從今年起開始熱銷。
1月,單品銷售額300餘萬元;
2月,單品銷售額400餘萬元;
3月1日至24日,單品已賣出800餘萬元,跻身“爆款”。
為解決原料問題,2020年初,紅虹食品在紅安流轉土地600畝,建立标準化紅薯種植基地;與12家紅薯種植合作社簽訂訂單,以每公斤1元保底價收購紅薯,涉及面積4000餘畝。8月,年産7000噸紅薯澱粉的加工廠在紅安縣川東産業園投産。
紅虹食品為種植合作社提供種苗、技術。合作社紅薯畝産從過去2000公斤增加到4000公斤。僅種植一項,去年累計帶動村民增收920萬元。加上小豐山村45名村民100餘萬元務工收入,紅虹食品去年帶動群衆增收1000多萬元。今年,公司将把紅薯基地面積擴大到1萬畝以上,讓更多村民參與到紅薯種植加工的産業鍊、價值鍊。
潛江小龍蝦帶動産業綜合産值520億元,荊門油菜花拉動30億元産業鍊,農業産業化前景廣闊。張景表示:“紅安的紅薯産業已經起步,公司有信心繼續做強‘興霸’牌紅薯面食,一步步做大市場。”
作者:江卉
來源: 湖北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