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上熱下寒按摩哪個穴位圖

上熱下寒按摩哪個穴位圖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9 13:57:02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類人:常年上火,總是口腔潰瘍、舌瘡、咽喉痛、失眠,同時又表現出很多體寒症狀,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青、下肢冰涼等。

  飲食上,這類人群也非常「難伺候」,吃點兒熱氣的就上火,吃點兒寒的就傷陽,隻能吃溫的東西。

  接下來再詳細為大家講講這類體質的人到底該如何調理。

  上熱下寒,一種常見卻又折磨人的體質

  從寒熱的角度,其實人的健康很簡單的一個标準就是:頭要涼,腳要暖。根據陰陽理論,陽在下,自下而升,陰在上,自上而降,二者自然發生關聯,産生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這叫「陰陽交感」,所以人體就平和健康。

  然而生活中卻有一種人完全反過來了,體内陰陽颠倒,上半身一片火熱,下半身一片寒涼,陽主升,陰主降。陽一直在上,陰一直在下,就是陰陽分離,不能産生交感,人自然就不健康了,中醫管這種狀态叫上熱下寒。

  上熱,熱在哪裡呢?熱在頭面,例如:反複發作的口腔潰瘍、喉嚨痛、牙龈腫痛、痤瘡,失眠。

  下寒,寒在哪裡?寒在腰膝,寒在四末,例如:小肚子常感到發涼、手足不溫、不耐受寒涼食物、夜尿頻多。

  上熱下寒最讓人頭疼的地方在于,在飲食上,這類人群也非常敏感,吃少許溫補、辛辣、煎炸的熱氣東西就上火,吃一點清熱、冷飲、冷食的寒涼東西就腹瀉。

  這種痛苦的現象是如何産生的呢?

  1、寒邪過盛、陽氣上浮

  當現代人不分季節大量誤吃各種寒涼的瓜果蔬菜後,當人們在夏季長期使用空調後,當女士們為了顯示身材盡量少穿衣服後,大量寒濕正悄然進入體内,自然腎火就越來越不足。

  火力不足導緻體内寒邪過盛,就會把陽氣排斥在外,陽氣上浮外散,就會表現為上部熱象,人就會出現上火症狀。也就是說,體寒是上火的根源。

  2、中路閉塞、身體不通

  當上面的火下不來,下面的水上不來,上下隔據逐漸形成之後,中焦脾胃就會被堵住了,道路不通。

  中路的閉塞,加速了上熱下寒體質的形成,在身體的圓運動中,火要下降,水要升騰,必須有一個力量來推動,這個力量就是中氣,它是氣機升降的關鍵。

  中氣由脾胃所生,脾胃虛弱,就會中氣不足,繼而脾氣不升、胃氣不降——腎水無法借助脾氣的升發,向上升騰以濟心火,人就會因心火亢盛而出現紅腫熱痛、心情煩躁等問題;同時,心火無法借助胃氣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溫腎水,人就會因腎陽不足而畏寒、痛經、腹瀉、下肢寒涼等。

  這種情況主要是身體不通,好東西沒有辦法去到該去的地方,周身氣機不流暢,卡住了,至此上熱下寒的體質最終形成。

  補瀉都不行,出路在何方?

  這種體質的人,既不能用補藥,也不能用瀉藥,因為一補就上火,可以說火上加油。一瀉肚子就不舒服,可以說是寒上加寒。

  怎麼辦呢?

  常見的誤區就是先清熱再溫補,想先把火瀉掉,讓身體補得進去,這個想法是挺好的,但是實際操作中忽視了此時上熱下寒的體質已經形成,并非初期的狀态,繼續清熱瀉火,隻會加重下面寒冰的凝結,重走上面提到的寒邪過盛的機理,讓這個死結越打越實。

  其實我們理解了上面第二點上熱下寒是如何一步步産生的,我們就逆着這個步驟解決即可,就能打開這個死結。

  所以調理方向在打開中路的閉塞,一旦中路能夠重新打開人體的寒熱就自動對流,好像屋裡又悶又熱的時候,你就把窗戶都打開,空氣一對流,寒熱自然就均勻了。上面多餘的火熱就會暖下面不足的寒冰,用下面的寒水就會制約上面的火熱。

  如何打開中路的閉塞?

  上熱下寒按摩哪個穴位圖(穴位養生上熱下寒)(1)

  常見的就是下焦的虛寒,導緻脾胃運轉無力,引起氣機無法樞轉而堵塞道路,導緻心火不降、腎水不升,自然水火也就無法既濟了。打通中焦運行通道調氣機,自然就做到引火下行。

  著名清代醫家黃元禦,把人體的氣機升降畫成了一幅圖,其中,心主火,在上,心火要往下走,以溫煦腎水,使腎水不寒;腎主水,在下,腎水要往上走,以滋潤心火,使心火不至于太過亢盛。這樣的狀态叫水升火降,水火既濟,這樣的身體才是棒。

  假如心火一直往上走,腎水一直往下沉,陰陽離絕,你是你,它是它,二者沒有任何交集,中醫所謂的上熱下寒就出現了。通過調理氣機,讓水升火降,心腎相交,這個過程一旦完成了,寒熱就對流起來了。

  1、揉中焦,助力身體圓運動

  中醫說「腹要常摩」,全身沒有一個地方比腹部更好揉,大家可以經常在飯後或者睡前進行摩腹,除了讓食物更好的消化,也可以幫助脾胃的氣機能保持上下通暢。

  方法是:在空腹或飯後2小時進行,以肚臍為中心,順着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這個方向,順時針,右手按住左手,螺旋式逐漸擴大,再螺旋式回到肚臍。注意手法一要輕揉,二要貼得緊,三不要用暴力。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這樣按摩5-10分鐘,會很明顯感覺到小腹慢慢熱起來,很舒服,使内髒的氣血運行通暢,元氣充足。上下通和,升清降濁,去舊生新。

  2、甘補脾,重建脾胃樞轉動力

  胃主受納,脾司運化。受納,是指承受、容納水谷而進行腐熟。運化,是指轉運、變化,包括了消化水谷、化生營血、輸布精微、運化水濕等功能。

  脾胃的這種功能表現,好比自然界的土壤,能長養萬物,故又将它叫作「中土」。「轉樞」即轉輸,是「中土」的一個特殊功能,它對維持人體内陰陽、水火、髒腑之氣的正常運轉、升降交通、相濟為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上熱下寒的人,由于下焦的火熱長期不足,導緻脾胃的運化能力也随着下降,就像家裡煤氣爐煮飯的道理一樣,鍋下面的火力都不夠,怎樣能煮出好吃的東西呢?

  那怎樣補充促進脾胃的運化能力?

  中醫認為脾喜甘溫,《脾胃論》雲:「甘溫以補其中而升陽。」甘溫可助脾陽升發,适用于脾陽不足,元氣下陷之症,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等,均用甘溫之品,臨床上常用的四君子湯、六君子湯也均以甘溫為主。

  飽受上熱下寒的朋友們,看完有收獲嗎?

  通過睡覺就能夠預防和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的症狀是一天天堆積起來的,而且很容易複發。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手機、電腦,頸椎長期處于疲勞狀态,頸椎病很容易複發,吃藥或者推拿治療是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的。

  上熱下寒按摩哪個穴位圖(穴位養生上熱下寒)(2)

  我們經常白天打電腦,低頭看手機,晚上睡覺再枕上不合适的枕頭,也是在給頸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還會增加負擔,導緻腦袋昏昏沉沉,整天無精打采。如果出現失眠症狀,還會讓記憶力退化。那該怎麼辦呢?

  建議大家還是要以防為主,今天帶來一個小妙招:通過睡覺就能夠預防和治療頸椎病。

  通過讓頸椎保持正常的曲度,可通過睡覺時墊的枕頭來實現,由于這些枕頭具有可塑性,使枕頭塑形為頸椎曲度的造型,跟脖子貼合,還原頸椎曲度。

  上熱下寒按摩哪個穴位圖(穴位養生上熱下寒)(3)

  緩解白天對頸椎造成的各種壓力和疲勞,起到恢複作用,預防和治療頸椎病。效果立竿見影

  内容來源:穴位密碼微信公衆号

  整理編輯:中西醫結合護理雜志社

  通訊員: 秦沙沙 孫磊 王晶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