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無數朋友在《旅行青蛙》遊戲裡沉迷養蛙,
仿佛變成留守空巢父母,
整天牽腸挂肚自己的小蛙怎麼還沒回家。
其實出去見見世面對于一隻青蛙來說不是壞事,
前提是,千萬别去NASA。
上面這張照片拍攝于2003年,
(素材來自網絡)
事實上當時NASA正在準備發射米諾陶五号火箭,
攜帶LADEE探測器踏上月球之旅。
然而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當晚除了火箭,它們還射出去了一隻舉世矚目的青蛙。
「今日宇宙網」稱,
NASA并不确認這隻蛙是否降落,
以及降落的具體位置。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隻蛙基本算是挂了。
但網友認為這場「悲劇」其實也有積極色彩:
因為這隻蛙,比所有同伴都飛的更高。
這是蛙的一小步,
也是全部「無尾目」的一大步。
雖然老外是在鬼扯,但事實上,
青蛙在太空旅行方面确實不輸給人類,
甚至整個青蛙家族都與太空有着蜜汁緣分。
根據作家Beischer在《太空中的人和動物》記載,
早在20世紀50年代,
美國就用V2火箭送過一批動物上天,
其中就包括青蛙,
當時它們飛到了大約14.4萬英尺的高度。
V2火箭是德國二戰時期發明的液态燃料導彈,
其技術一直被蘇、美,甚至中國沿用,
青蛙用這個來玩「舉高高」,也是很有牌面了。
另外1959年9月,
美國空軍在試驗發射早期的中程彈道導彈時,
也攜帶了青蛙作為乘客,
這次較為悲劇,火箭在發射時就涼涼了。
(美國早期火箭爆炸)
到了1961年3月,青蛙的太空之旅再創新「高」。
蘇聯首次将青蛙發射了到了近地軌道上,
也就是距離地面約為300-2000公裡的高空,
蛙們踏足了大多數人類都未觸碰過的天空。
然而青蛙的這些太空旅程基本都是匆匆而過,
直到1970年11月9日,
NASA向太空發射了一顆飛行器,
專用研究耳石的「軌道青蛙耳石号」。
兩位牛蛙乘客,在這裡開始了它們的太空七天樂。
這裡的「耳石」是指青蛙内耳的器官,
它可以讓大腦識别平衡感。
而青蛙的耳部結構其實與人類十分相似,
所以NASA的科研人員,
希望能夠借助青蛙研究太空反應,
找出人類适應失重環境的關鍵。
所以這次7天之旅NASA也算是準備充分。
這輛R2D2型飛行器雖然造型和馬戲團類似,
但卻有着完善的生存系統,
包括一款可以制造循環水的離心機。
NASA通過對青蛙神經中植入電極設備,
獲取了空間眩暈與迷失方向感等重要信息。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是一趟單程旅途。
在進入太空七天後,機載電池失效,
兩位青蛙同志最終飄向了星空深處。
而真正實現人與青蛙一同上天的試驗,
出現在之後的1992年。
在美國奮進号航天飛機上,
NASA高級飛行員與青蛙上演了一出逃命大戰。
隻見蛙在失重後,第一反應依然是遊泳,
但折騰了半天也隻能改變方向。
不過一旦觸碰到接力點,
則會像火箭一樣竄射出去,跑的飛快。
這位宇航員也拼命的控制住了場面,
畢竟如果讓它飛出了實驗空間,
很可能造成人與青蛙接吻的尴尬局面 。
雖然青蛙抖着腿四處遊走的場面一度相當尴尬,
不過研究者們還是從中受益匪淺。
此外這次實驗還研究了幼年青蛙,也就是蝌蚪:
将其放入水中,在失重狀态下,
蝌蚪基本能夠正常遊泳,
隻不過缺乏了方向感,一直在打轉。
所以說生活在NASA周圍的青蛙,
還真是容易有一副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啊。
不過其實日本的青蛙也上過天,
1990年日本航天員Toyohiro訪問和平号空間站時,
就順手帶了6隻日本樹蛙,
讓它們蹭了一次飛天之旅。
(樹蛙應該是遊戲裡青蛙的原型)
而這幾隻日本蛙也為航天員帶來了不少新發現。
當樹蛙在微重力環境中移動時,
全身會一直保持着「自由落體」的姿勢,
和人類跳傘的狀态非常相似,
也就是說它能感受到滞空感。
另外在遊泳時青蛙的身體會不斷的翻轉,
這一點和蝌蚪差不太多,
沒有方向感的它一直在颠倒自己的身體。
而在連續蹦跶8天後,
這群樹蛙竟然習慣了天空環境,
學會了沿着空間站表面緩慢爬行。
不幸的是,它們幾乎集體病倒:
樹蛙的頭會不時地向後仰,
這種姿勢隻在青蛙幹嘔或嘔吐時才會出現,
說明微重力環境對生物身體破壞非常明顯。
社會你蛙哥,
對人類載人航天技術,還真是貢獻良多。
不過狂丸忍不住擔心起那隻久久不回家的蛙兒子,
該不會是被宇航員捉走了,
又或者是旅行到了火星?
畢竟在NASA公布的火星照片中就有青蛙的身影:
雖然研究人員拒不承認那是青蛙,
但,外太空的事兒,誰也說不準呢。
呱呱。
↓猛戳左下角「了解更多」,更多精彩就在下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