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北京各個區曆史

北京各個區曆史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7-04 08:24:18

北京各個區曆史(一座城市的曆史)1

北京各個區曆史(一座城市的曆史)2

北京各個區曆史(一座城市的曆史)3

北京各個區曆史(一座城市的曆史)4

北京各個區曆史(一座城市的曆史)5

沒人能真正講述一部北京史,因為我們對它所知的太多,但了解得卻又太少了。即使是那些自稱生于斯、長于斯的老北京也是如此。這座城市埋藏着太多的曆史,就像汽車廠的廠院下安睡着一對唐代的夫婦,或是農田下掩埋着一座三千年的先秦都城。積水潭曾經沐浴過皇家的大象,正陽門曾見證皇帝浩蕩南巡的盛況。即使是那些幽深僻靜的小胡同,也可能隐藏着世代相傳的古老傳說。即使雄偉的城牆和城門早已蕩然無存,但在寂靜的夜晚,仍能看到它們昔日巨大的影子,透過如今林立的高樓大廈顯現出來。

探尋北京的曆史,就是在追尋一個個曾經存在過鮮活生命,探尋這座城市過往經曆中掩藏着的攝人心魄的風采。它的含蓄和内斂令人着迷,活力和熱情又令人心動。曆史賦予它深沉的内涵和獨到的氣質,時代裝點它的青春動人的外貌。就像是那尊象征着北京最早建城史的西周堇鼎,綠色的鏽迹斑駁是活生生的曆史寫照,但它注定将成為未來之神的最高貴的祭獻,用悠久的曆史醞釀出通往未來的夢。

《燕國八百年》

作者:彭華

版本:中華書局 2018年7月

北京所以又被稱為“燕京”,其中之“燕”即指的是先秦時代的燕國。這個存在了八百年之久的諸侯國,是西周初年分封在北部邊陲的一個偏鄙封國。地處四戰之地,與古代部族政權犬牙相交。盡管燕國國君乃是輔弼周王室建立成康之治的召公後裔,但它的曆史卻并不像召公的政績那樣赫然于世。“燕,外迫蠻貉,内措齊晉,崎岖強國之間,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史記》中的燕國早期史,僅有“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一句,便被一筆帶過。

史料文獻如斷爛朝報一樣匮乏難尋,現有的材料真僞難辨,但燕國享國年月又如此長久,這一切都讓撰著一部可靠的燕國史難上加難。曆史學者彭華卻在文獻之外另辟蹊徑,通過散落在大地上星星點點的遺址與墓葬的考古發掘成果,一點一滴地拼湊起一個古老而樸拙的燕國曆史樣貌。作者将全書分為兩編,上編考述燕國曆史變革,下編着力于經濟、政治、社會、外交和文化,并從浩繁如煙的史料中爬梳出一個個史上留名的燕國人物。盡管本書的筆法因為廣征博引而略顯幹澀,史料分析上也囿于考述而缺少發揮,但作為一部記述燕國八百年的全面曆史著作,燕國湮沒在曆史中模糊的面容,透過本書嚴謹細膩的考證文字,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北京的隐秘角落》

作者:陸波

版本:甲骨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年1月

曆史靜默如謎,古都隐藏的往事心聲,唯有對有心人才會敞開心扉。在那城市的隐秘角落,隐藏着這座城市的前塵過往。唯有穿過曆史的神秘通道,拾級而上,才能叩響它幽暗處的心門。作者陸波,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老北京人,以自己天生的好奇心和識途認路的優勢,在這座時空交叉的迷宮之城中穿行。在一個又一個時空的交點駐足停留,深入其中,叩開習以為常的表象,敞開一個個城市隐秘的曆史角落。

如虎狼般陰險狠鸷的明代高僧姚廣孝,在慶壽寺的雙塔下匆匆行過。帝王身側的白發宮監,在定慧寺的香火中度過自己的無兒無女的孤寂晚年,消亡殘生。被皇帝禦筆釘在恥辱柱上的貳臣文人孫承澤在櫻桃溝下覓得一條隐秘山谷,退身著述,但滄桑之後,卻仍難逃變節罵名。

命運的無處可躲,一如城市的隐秘角落最終會被有心人尋蹤追迹,叩開心門。或許本就沒有什麼真正隐秘的角落。所謂的隐秘隻是個噱頭,隻是缺少一個真心願意理解這座城市的人罷了。

《北京:公共空間和城市生活(1400-1900)》

作者:韓書瑞 譯者:孔祥文 審校:孫昉

版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9年3月

北京不僅是一座城市,也是一個被權力、經濟和文化共同構建成的空間。作為帝都的北京城是帝王權力的物質載體,是皇權運作的核心。城市的空間構造,自然也圍繞權力的核心建構。權力自皇帝深居的紫禁城向外輻射擴張,及至全國,這也使北京在權力結構上成為了所謂“天下的中心”。但另一方面,它也是京城百姓的家園,是民衆生老病死的生活空間,商業交流與市民空間同樣在這座天下之中的權力核心城市中占據着深刻的地位。他們家居天子腳下,但也是帝國等級秩序中的基層。一如權力會聚集在核心之中,處于權力底層的百姓也會尋找自己的聚集地。

本書的作者韓書瑞發現了一個市民的聚集空間——寺廟。這是一種多重複合性的公共空間。到處存在的寺廟對公衆開放,圍牆包圍的院子又為這一空間提供了相對的隐秘性。寺廟前的廣場往往成為市集的所在地,商業貿易的多元化使原本神聖的寺廟空間變得更加世俗,與升鬥市民的日常生活結合得更加緊密。更重要的是,這些寺廟往往會獲得國家權力的認可,成為權力空間向下延伸的一個中介。天子腳下、僧道世俗、升鬥小民,三重空間的交叉賦予了作為權力和生活空間的北京一種社會張力。通過對三種空間交彙作用細緻入微的探究,也讓本書成為了一部北京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燕京鄉土記》

作者:鄧雲鄉

版本: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

如果要尋找原汁原味的北京“老例兒”,不妨翻開鄧雲鄉先生的這本《燕京鄉土記》。這是一位久經世故的老人,用一種孩子般的好奇童心和積年練就的老練筆調,描述了留存在他記憶中那座世故滄桑的北京城。字裡行間無不飽含情意。鄉土風俗固然随時而異,但世殊時異之中,又有着一種脈脈溫情,哪怕曆經革命戰亂,也經久不變。

夏日陰涼的四合院、空中掠過的鴿哨、剃頭的挑子,頭上插的絨花,挑着擔子蹒跚走着叫賣大碗茶的小販,那一聲“誰喝茶水”和彎腰遞給顧客的禮貌——即使是一啄一飲,也無不透着一股濃厚的人情味。

這既是一種戀舊的感傷,也是一段不廢的風雅。一如鄧雲鄉在《秋之思》中所寫的那樣:“我一路看着月下的古城、城頭的皓月,在雪白的月光照耀下的古城,那明代永樂年間修建的,經曆了五百多年風霜雨雪的牆垣,那凹凸斑駁的數不清的城磚,雖然不少已剝落殘缺了,但仍牢固地團結在一起,似乎仍在頑強地負擔着它曆史的使命,月光斜照下來,在德勝門、安定門這面,正是背陰面,朦胧的黑影,肅穆甯靜地立在月色中”——此情此景,怎能不惹得兩行相思清淚呢?

《再會,老北京》

作者:邁克爾·麥爾 譯者:何雨珈

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年4月

胡同,北京的标志。胡同裡的居民,是再平凡不過的北京人。數百年來,那裡生活的芸芸衆生,以自己的喜樂悲苦,點點滴滴彙成了這座城市獨有的氣質。本書的作者邁克爾·麥爾,居然在一條古老的胡同裡找到了家的歸屬感,還取了個中文名字“梅英東”。自從住進了這條胡同,他就被其中濃郁的老北京風味所俘獲。他要與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唠叨房東老寡婦搞好關系,清晨跟好幾個同時沖出家門的鄰居搶占公共廁所珍稀的坑位。炭兒胡同小學的學生們也拿這位老外教師插科打诨。

但就在這位老外終于開始對老北京食髓知味時,現代化的城市建設,正在改變着胡同的面貌,那些熟悉的街巷和人物,也随着“無形之手”不可避免地到來而星星四散,各奔東西。傳統與現代在新世紀的沖撞中,變化與固守,動搖與抉擇,塑造着胡同裡形形色色人生的命運。其中有不在乎的牢騷,莞爾的戲笑,還有無可奈何的别離傷悲。現代化的洪流終會改變時代的河道,沒有什麼會一成不變。但梅英東的這本書,正是寫給這座善變城市的一封真摯的情書,在彩雲聚散的幽夢中,等待着與她的再度重逢。

撰文/李夏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