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秋天燒什麼湯喝最好

秋天燒什麼湯喝最好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30 06:49:43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7日電(記者上官雲)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一句民諺,形象地說盡了小暑節氣氣溫之高。令人談熱色變的“三伏天”,也會在小暑期間到來。

  小暑意味着夏季高溫天氣即将開始。為了應對即将到來的炎熱,同時表示對新一輪農作物收獲的感恩,民間逐漸形成“食新”、“喝羊湯”等習俗,喝荷葉粥、綠豆粥消暑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暑即“小熱” 為三伏天預演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大緻在每年7月上旬。它也是幹支曆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秋天燒什麼湯喝最好(喝羊湯滋補身體)(1)

  資料圖:小暑節氣,劃船消夏。中新社發 楊可佳 攝

  此時的天氣,還不像大暑前後那樣炎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小暑便表示“小熱”,算是“三伏天”的“預演”。

  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結束,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所以民間也認為,小暑的标志即是“出梅”和入伏。

  小暑前後,也是農業生産頗為繁忙的階段。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早稻處于灌漿後期,早熟品種大暑前就要成熟收獲,田間管理任務繁重。

  古時有“食新”習俗 喝羊湯“補陽氣”

  伴随新糧食的收獲,古代民間一系列隆重的祭祀儀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還會祭祀“土地公公”。民俗學專家高巍說:“古時‘小暑’節氣有食新習俗,人們會将最新鮮的面粉蒸成饅頭等吃食,獻給祖先。”

  “這也體現了先民們的感恩傳統,認為豐收除了有自己的辛苦勞作,也是靠着大自然的風調雨順和祖先的庇佑才得以實現。”高巍解釋。

  另外,在飲食上還有“小暑黃鳝賽人參”的說法。高巍說,這在南方比較流行,北方則會在小暑、大暑期間喝羊湯滋補身體,認為“羊”與“陽”諧音,“古人認為夏季陽氣喪失較多,這樣能夠增加陽氣”。

  小暑期間入伏之時,距離麥收時間不遠。據考證,伏日吃面習俗出現在三國時期。《魏氏春秋》記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面。

  秋天燒什麼湯喝最好(喝羊湯滋補身體)(2)

  資料圖:圖為伏羊開鍋儀式。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如何應對悶熱天氣?

  “小暑大暑,有米懶煮”,小暑的高溫很容易讓人感覺身體不适。在民間,講究喝粥、吃藕等,以調節脾胃,順應節令變化。

  天氣熱的時候要多吃水果,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否則嚴重的時候還可能造成腹瀉。

  “小暑吃藕”是個不錯的選擇。藕中所含碳水化合物較多,還有鈣、鐵以及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養血的功效。把鮮藕用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适量蜂蜜食用,還能安神。

  “鴨湯、冬瓜湯性涼,比較适合夏季食用。”民俗學專家王娟說,同理,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用荷葉、土茯苓、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也可以适當食用”。

  高巍則表示,出于對高溫天氣的應對,“小暑到來後,人們會注意多吃蔬菜,将食物、保健有機結合起來。還會有意識地多吃主食,注意補充營養”。

  “小暑到來時,可以舉行一些類似的民俗儀式,與日常生活形成對比,或許更能令人們了解人、自然的和諧關系。”高巍說。(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