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片段,但也是最惹人争議的片段,尤其是關于赤壁的大火,到底誰是主謀?各種陰謀論都很有市場。
是周瑜用火攻計打敗曹操百萬兵?還是諸葛亮借東風,助東吳一臂之力?或者曹操自己放火燒船,自毀營寨?還有很多其它更危言聳聽的觀點,比如說是小喬勸退曹操等等奇葩原因,但戰争的發展自有其規律,赤壁之戰有奇謀,但絕對沒有陰謀。
第一,從戰争的背景來說,當時的曹操号稱擁兵百萬,看似勢力強大,其實大後方并不穩定,馬超、韓遂都在關西,關西軍是很大的後方隐患。但是曹操很早就想取荊州、下江南,隻是平定冀州、北征烏丸,常年征戰不斷,一直沒顧得上,也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東吳的魯肅給孫權獻“榻上策”,根本策略是要先立足江東,将來有機會再一統天下,也必須要先取得荊州。并且孫權在建安十三年春就發動進攻荊州的江夏郡。這種情況下,曹操擔心孫權先取得荊州,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趕緊出兵。
第二,曹操奪得荊州後把劉表的兒子,繼任荊州的劉琮攆到青州去,荊州的降将降兵難免慌恐。另外曹操自己的謀士、将軍、士兵其實來源和構成很複雜,很多投降過來的。比如謀士裡賈诩,原來是張繡的人。還有将軍張遼,原來是呂布的部将。軍隊有原來的家族兵,也有青州兵和各地收繳的軍隊,内部矛盾和沖突不斷。
而東吳到孫權的時候,在江東已曆三世,與當地大族的關系盤根錯節,内部相對比較穩固。而且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大都督周瑜極力主戰,和孫權君臣一心。
第三,赤壁之戰是一場水戰,發生在長江下遊的吳越地區。吳越地區江河密布,江東從春秋時期就有水戰的傳統,擅于用舟楫作戰。曹軍則擅長陸地作戰。這一次舍鞍馬而從舟楫,作戰方式發生改變,缺乏水戰的經驗,導緻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而投降過來的荊州水軍并不能得到曹操的絕對信任,本身的戰鬥力也有限。
第四,一個不可忽略的緻命問題就是當時正值隆冬季節,江南天氣潮濕陰冷,這種氣候也是曹軍所無法适應的。周瑜在戰前就對孫權說:“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衆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周瑜早料到曹軍會因天氣濕冷、水土不服而生病。事實也正如周瑜所預料的那樣,曹軍因為疾病,未戰已折損将士,也嚴重影響了軍隊士氣。
另外,決定戰争大勢靠實力,但決定一場戰役勝負的因素非常複雜,偶然因素往往也會成為左右一場戰争最後結局的決定性因素。比如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的實力不如袁紹,袁紹的謀士許攸因為自己家人入獄而叛袁降曹,給曹操獻上烏巢焚糧之計,導緻了袁紹的直接潰敗,曹操也順勢平定北方。還有《三國演義》故事裡的上方谷之戰,萬事俱備,隻等燒死司馬懿,結果偏來一場大雨,人算不如天算,讓諸葛亮的策劃好的滅司馬懿之戰泡了湯。
所以,關于赤壁之戰,東吳還是勝在了天時地利人和。雖然《三國志》中曹操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并不能證明是曹操自己放火燒毀自己的戰船,隻是曹操針對東吳的一種心理戰而已。
東吳赢得了戰役,但最終還是丢掉了戰争。62年後,公元280年,東吳滅亡。
作者:沅汰,《沅汰博物館指南》主編,文化學者,曆史作家主要作品:《龍鳳傳奇》、《南北亂世之三國霸業》、《高澄傳》、《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國古代《古國迷蹤》系列,《博物館青銅器名稱漢字解讀》系列、《漢字》字形釋義、《青銅銘文裡的西周史》、《晉國霸業》、《夢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