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詩感懷

唐詩感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11-23 17:58:53

   詩餘者,非剩餘之餘,乃餘韻、餘音之餘也

  早在宋代,詞人都把詞稱為詩餘。現在已經知道的宋人詞集中,有27種稱為詩餘。較早的如北宋廖行之的詞集就叫《省齋詩餘》;影響最大的是南宋何士信編的《草堂詩餘》4卷,主要收集兩宋作品,同時兼收了少量唐五代詞作。這是以詩餘之名的詞選本中最早,也是影響最大的集子之一,與《花間集》并稱。而以詩餘稱詞的最大選本,則是由清政府主持編定,沈辰垣等編的《禦定曆代詩餘》,共120卷,輯錄自唐至明的詞作9000餘首,涉及1540個詞牌名。

  

  把詞稱為詩餘的說法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其一,詞是詩的下降,是詩的餘緒剩義,是詩的延續。如持此說的代表人物,宋代的胡寅在《題酒邊詞》中說:“詞是古樂府的末流,詩是由古樂府演化而來的。”其二,詞出于唐代的近體詩,是從律詩絕句體裁中變化而來的,所以稱詩餘。《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就說:“詩降而為詞,始于唐。……詞本來是唐朝人寫的詩,因詩的句式有長有短,就成了詞的先聲,故詞稱為詩餘。”

  其實不然。詩餘者,非剩餘之餘,乃餘韻、餘音之餘也。終兩宋18帝270年(北宋9帝167年,南宋9帝103年),唐詩之餘音,繞梁不絕,其餘韻延續到現在。

  早在明代,俞彥就在《爰園詞話》中為詩餘之說正名:“詞何以名詩餘?詩亡然後詞作,故曰餘也,非詩亡,所以歌詠詩亡者也。詞亡然後南北曲作,非詞亡,所以歌詠詞亡者也。謂詩餘興而樂府亡,南北曲興而詩餘亡者,否也。”

  

  宋詞隻不過是突破了唐詩中的齊式詩的模式而組合成有長有短的詩句。這一特征在短令和齊式詩宋詞中表現更為突出,尤其像《三字令》、《生查子》、《玉樓春》、《瑞鹧鸪》等原本就是詩式。如李煜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的《玉樓春》,實際上就是兩首七絕的重疊: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魚貫列。鳳箫聲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欄杆情未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啼清夜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