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犀牛角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犀牛角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20 08:48:20

  

  其實,除了從外表看紋理,還有觀察橫切面“粟紋”、“粟眼”區分真假犀牛角及亞、非犀牛角外,古人在唐代就已根據犀角橫切面的花紋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正透”、“倒透”、“重透”、“斑花”的“通花”判别法,堪為辨認犀角生死攸關之經典!唐代劉恂《嶺表錄異》:“……首有二角,一在額上為兕犀,一在鼻上較小為胡帽犀;鼻上者,皆窘束而花點少,多有奇文。牯犀亦有二角,皆為毛犀,俱有栗文,堪為腰帶。千百犀中或遇有通者,花點大小奇異,固無常定。有遍花路通,有頂花,大而根。花小者,謂之倒插通。此二種亦五色無常矣。若通白黑分明,花點差奇,則價計巨萬,乃希世之寶也。又有墮羅犀,犀中最大,一株有重七八斤者,雲是牯犀。額上有心,花多是撒豆斑,色深者,堪為胯具,斑散而淺,即治為盤碟器皿之類”。其中提到“遇有通者”、“遍花路通”、“若通白黑分明,花點差奇”,指的都是亞洲犀角的豐富花色。而“花多是撒豆斑”及“斑散而淺”則指的是非洲黑、白犀角的單調花色。明代鑒賞家曹昭,對“通花”判别法進一步總結歸納:“器物要滋潤,粟紋綻花兒好。其色黑如漆,黃如栗,上下相透。雲頭雨腳分明者為佳,有通天花紋犀,備百物之形者最貴。有重透者【黒中有黃花,黃中有黒花】,有正透者【黑中黃花】,古雲通犀,此二等亦貴。有倒透者【黃花有黑】此等次之。有花如椒豆斑者色深又次之。有黑犀無花純黒者,但可車象棋等物,不甚直錢”。《格古要論》指出,亞洲犀牛角黑中有黃花者為“正透”,黃中有黑花者為“倒透”,黑中有黃、黃中有黑者為“重透”,花如椒豆斑次之,非洲犀角無花純黑最不值錢。古人說的“透”是指微透光、微透明,而所謂的“黃花”指的是金黃色的通花,是亞洲犀牛角獨有的特征。亞洲犀牛角最重要的特征正是橫切面中的金黃色“通花”!通花須經抛光才完全顯現,強光下通花呈金色的才是古人強調“未經水火”(即未蒸煮過)的生犀角制品。所以自古以來大多數亞洲犀角的買賣都是上下分段經抛光後才進行的,上半部分用來入藥,下半部分用來雕刻。犀角杯的種屬判斷也依據上述的經驗法則。黑中有黃花者稱“正透”,也有用“雲頭雨腳”來形容,意思是烏雲當中有雨絲往下散落。“雨腳分明”的最好,指雨絲紋路要清晰,黑、白要分明,這一般指印度犀公犀角。具同樣花色特征的還有爪哇雄犀和蘇門雄犀的後角。不見“雲頭雨腳”僅中心通花一束的是印度犀雌犀角。印度犀角由波斯商人經絲綢之路販賣到中國的曆史至少從商代已開始,商代時被叫做“駭雞犀”,《漢書》曰:“所謂駭雞犀者,置米飼雞,皆驚駭不敢啄;置屋上,烏鳥不敢集”,可以證明。“黃中有黑花者為倒透”,外圍是透明度很高、膠性很大的桔紅色,裡面是黃色層,角心有黑色通花一束的,古稱“倒透”。“倒透”一般指蘇門答臘犀母犀牛的後角。黑中帶黃、黃中帶黑花者為“重透”。外圍有透明度高的桔紅色膠性,其間為黑色層,再有金黃色層,中心又有黑色通花如“雲頭雨腳”狀謂之“重透”。爪哇雄犀角以及蘇門答臘犀雄犀角古時也被并稱為“重透”,爪哇角粗短,蘇門角較細長。這樣的犀角在唐代“若通白黑分明,花點差奇,則價計巨萬,乃希世之寶也”!明代鑒賞家曹昭提到“粟紋綻花兒好”,顯然,犀牛角橫切面圖案像花兒一樣美麗綻放的必然跟隻有“魚子紋”、“粟眼”的非洲“撒豆斑”或“純黑無紋”的犀牛角是不一樣的!也必然是亞洲犀牛角裡的精品!蘇門答臘犀的前角香氣濃郁,遠勝其它三支亞洲犀角,其角外觀遍布黃、棕、青三色,但仍可明顯區分出三個亞種:東蘇門答臘犀牛,北蘇門答臘犀牛,南蘇門答臘犀牛。外皮黃色多于青、棕色為一種,棕色多于黃、青色為一種,青色多于棕、黃色為一種。此角橫斷面的花色呈黃黑(深青色)相間,古時統稱為“斑花”。橫斷面外圍是黃色,其間散布着深青色斑點,明顯黃多于青的是蘇門雌犀角,角整體上也顯得較細小。外圍深青,深青斑點多于黃色的是雄犀角,角也較粗長。蘇門犀的鼻角形狀窘束瘦長,長度通常在35至45厘米之間,最長達60厘米,這支角會散發出濃重的沉香木香味,這支角最顯著特征是竹絲紋理細膩,膠性特别大,外形瘦長,所以也讓它成為曆來最受誤解的亞洲犀牛角,被李時珍誤認為是“大蛇角”……因此,在掌握識别“通花”的技巧後,大家再辨别犀牛角就更遊刃有餘了。另外,判别真假犀牛角還可看犀角的内腔壁。其它牛科動物角内腔的外壁肉很薄,犀角的内腔外壁肉很厚,所以才能雕制成有複雜圖案的犀角杯。亞洲犀牛角的内腔一般平整光滑,可清楚看到附在内腔壁上的縱向微管狀蛋白纖維。

  綜上所述,判别亞、非犀牛角及仿品的方法歸納如下:

  一、非洲犀角外形粗糙碩大,外表皮從頂部至底盤覆蓋類似“甘蔗絲”紋的明顯縱向蛋白纖維管,平行而清晰。亞洲犀角外形嬌小而精緻,外表皮從頂部至底盤有“竹絲”狀豎紋,細膩不明顯但互不交叉,由于色層豐富,強光下仍可透視犀牛角内部局部縱向平行的蛋白纖維管;

  二、非洲犀牛角體積大、份量重,如巨人,橫切面及斜切面有明顯密密麻麻的“魚子”狀紋,每顆“魚子”中間有一小點,謂之“粟眼”,肉眼可視。而亞洲犀牛角體積小許多倍、份量輕,如侏儒,質地細膩緊密,膠原蛋白生長層在相比縮小若幹倍後,肉眼看不清“粟紋”與“粟眼”,需用數十倍乃至100倍以上顯微鏡方容易看清。當然,老的亞犀角制品由于長年風化等原因,不再細膩密實,生長層各單位之間會有分離間隙,如果又是斜切面,“粟紋”也會相對容易看清。不過,凡肉眼即能看到“魚子紋”及“粟眼”的所謂“亞洲犀牛角及制品”,極有可能就是非洲犀牛角敲打染色所制,畢竟非多亞少,亞貴非賤,這就需要用多種方法共同辨别;

  三、犀牛角尖普遍呈鈍圓型,角尖至底部呈扇弧形。非洲白犀牛角橫截面底部呈類長方形,非洲黑犀牛角呈類圓形。亞洲犀牛角橫截面底部呈類橢圓形或類西瓜籽形。非洲犀牛角底盤有“蜂窩狀組織、天溝、地崗及剛毛”特征,而亞洲犀牛角有“蜂窩狀組織、天溝、地崗、馬牙邊”特征,無“剛毛”。“天溝”特征不适用于所有犀牛,隻有年老犀牛才可能有;

  四、非洲犀牛角橫截面分白中撒黑斑、黑中撒白點、純黑三種情況。而亞洲犀牛角橫截面有色彩及圖案豐富的“正透”、“倒透”、“重透”、“斑花”等獨有的“通花”身份特征,有些圖案似天然人形或物形,更是彌足珍貴!宋代藥學家寇宗奭曰:“蓋以烏色為正,以形象肖物為貴。既曰通犀,必須紋頭顯著,黃黑分明,有兩腳潤滑者為第一”,指的就是此意。其它牛科動物均無“通花”特征。此條應為判别非、亞犀牛角所有方法中最關鍵的一條;

  五、非洲犀牛角常溫下味道較腥膻,死角則發臭,打磨或蒸煮後味變淡。印度犀牛角焦香味濃,蘇門答臘犀和爪哇犀角藥草味濃,尤以蘇門答臘犀前角散發的沈香味最濃。老的亞犀角及制品由于有外層包漿阻隔,所以常溫下香味不太明顯,如用袋密封數日後取出或用手熱搓後仍會聞到香味;

  六、亞洲犀牛角中央具備“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特征,有一條輸送鈣質的微細白色管道由犀牛角底内腔中央一直通達犀牛角頂端,頂端可見細小孔洞。其它牛科動物的角在靠近外壁的位置有整圈骨塞層,均不具備此特征。

  另外,我還苦苦摸索了九條辨識方法做補充,如觸水聞摸法(犀牛角遇水香味揮發濃重,摸之外表爽滑)、敲擊聽音法(兩角相敲如玉石或實質硬木牌相叩,清脆洪亮)、縱劈撥絲法(縱向刀劈,生脆易順紋而裂,纖維明顯。有人說用手撕可一撕到頭,膠原蛋白纖維纖嫩細弱,我不置可否)、橫斷切片觀測法(橫切薄片可觀測到深一層、淺一層的橫向生長痕迹)、比重檢測法(一般是1立方厘米犀牛角重1.46克左右)、磨汁觀測法(由于犀牛角幾乎全由角蛋白組成,不論皮肉顔色如何,磨汁應為乳白色)、焚燒聞味法(切片焚燒,先有糊臭味,後有焦香和藥香味)、蒸煮檢測法(犀角不易變形,除非人為敲打拉伸,煮完後外皮可層層剝離)、内腔壁觀測法(内腔外壁肉厚,内腔平整光滑且可見連接底盤的生長痕迹)等,這些方法有的太專業,不易大衆識别檢測,有的測評結論不一定代表普遍性,還有的是破壞性有損鑒定,都隻能作為在有條件時的補充鑒定法則。如果大家掌握了以上我提的犀牛角主判六法及犀牛角補判九法,那麼真假犀牛角及制品、亞非犀牛角及制品就能輕易分辨清楚了! 現在我們生産的“溫病三寶”(也叫“急救三寶”)之一的安宮牛黃丸(其餘二寶為“紫雪丹”、“至寶丹”),與1993年前生産的安宮牛黃丸,最關鍵的區别就是少了犀牛角這味珍貴主藥,以水牛角代之。犀牛角是名貴藥材,能解髒毒、血毒、尿毒、暑毒,治大熱症,還有強心定驚的功效,最重要的作用其實還是防癌抗腫瘤。另外,除有極強的藥用療效外,民間傳說有辟邪、鎮宅、護平安的作用,所以,犀牛角自古以來被視為“物之珍”、“國之寶”。然而,犀牛是世界稀有動物,受到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的保護。為保護犀牛免受屠戮,1993年我國也明令禁止再用犀牛角入藥。犀牛角主要含犀氨酸(s一磺酰半胱氨酸)、角朊、碳酸鈣、多種氨基酸、肽類,蛋白質、膽甾醇等,而水牛角主要含丙氨酸、精氨酸、肽類等。兩者成分相近,但是水牛角的功效遠不如犀牛角,因此常常加大水牛角的用量來彌補功效弱勢。1916年,蘇門答臘犀在我國境内絕種!1920年,印度犀在我國絕種!1922年,爪哇犀在我國絕種!至此,三個犀牛亞種在我國已全部滅絕!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非洲犀牛數量目前僅剩16000頭,印度犀牛不到2500頭,而爪哇犀隻有20頭,蘇門答臘犀也不到300頭。由于犀牛角極度珍稀,又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不易保存,明清時期留下的亞犀角制品價值不菲,尤其是用料足、題材好、工又好的雕件,拍賣價格連續多年攀升,一個明清亞洲犀角杯往往價值五、六十萬元,很多精品老雕件都已保存進博物館。

  曾經輝煌一時的犀角雕現在已成絕響,讓我們祈福犀牛這個神秘珍稀的物種長存于世!(完)

  小薛藝術會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