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生在玄虎城,我必定八擡大轎娶你,三書六禮,鴻雁為信,一生一世一雙人。”
網劇《傳聞中的陳芊芊》熱播時,哪個女生扛得住男主這句承諾與堅定的小眼神?
現在的年輕人,一邊沉醉于電視劇中的夢幻婚禮,一邊在現實中反感婚禮。/《傳聞中的陳芊芊》
在古代,婚禮辦得越風光、越隆重,就代表男方家對即将進門的女子越滿意、越珍視。
“禮數=愛情”這根弦緊繃了幾千年,如今卻松動了。
綜藝《毛雪汪》最近一期節目中,李雪琴在談論自己的婚戀觀時表示:“辦婚禮很麻煩,直接扯證就行了。”這個回答引起年輕人的廣泛共鳴。
根據騰訊發布的《2021年結婚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年受疫情影響,平均每對新人結婚花費達17.4萬元,較2019年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男女雙方月收入總和的8.8倍。
另外,雖然婚禮隻有一天,但由于結婚品類日趨豐富,結婚籌備的過程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更長時間。
在這個崇尚極簡、快速、經濟的時代,鋪張浪費、耗時耗力的婚禮已經不再讨喜。
一場婚禮,掏空婚姻
“不是不想辦婚禮,是沒條件辦出能讓自己滿意的婚禮。”徐婷與男友打算下個月領證,經過一年的讨論,兩人決定不辦婚禮。
認定彼此為人生伴侶後,徐婷與男友拿出了兩人“廣漂”三年的儲蓄,勉強湊出了40萬元。
一開始,兩人的想法還非常夢幻:砸40萬元辦婚禮,一定足夠排場了。
夢幻婚禮,是成年人建給自己的專屬迪士尼。/圖蟲創意
然而,徐婷與男友都不是廣州本地人,辦婚禮可能要回兩人的老家各辦一場,40萬元就隻能打對折使用。
如果堅持在廣州本地辦婚宴,成本就更大了。不僅要額外負擔親朋好友的路費、住宿費,還要承受一線城市婚宴的高昂價格。
徐婷之前參加過同事的婚禮,辦在廣州花園酒店的二樓中廳,賓客大概坐滿了20圍。根據酒店7000 元/圍的報價,這場婚禮光是婚宴就要花掉14萬—15萬元。
調查顯示,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新人婚攝(婚紗攝影)消費平均在10000元以上,二線以下城市新人的婚攝平均消費也相繼突破8000元。
當然,婚宴與婚攝還隻是婚禮龐雜環節中的兩個而已。
婚禮是女人的夢想嗎?不一定,但婚禮一定是每個商家的夢想。
《2021年結婚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随着結婚産業鍊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新人結婚涉及的品類平均為9.3個。
除了常見的珠寶鑽戒、婚紗、婚禮策劃、酒店、婚車等之外,新人籌備過程還涵蓋了很多其他品類,如“美”經濟、家庭服務類、咨詢類等。
商家總想方設法“滿足”新人的要求, 婚禮就會越來越“卷”。/圖蟲創意
或許有人說,降低标準不就好了嗎?但徐婷卻表示,其實花園酒店都沒有達到她心中理想婚禮場地的level。
很多女生在真正面對婚禮之前,都有些脫離實際的期待。
婚紗要定Vera Wang,婚鞋要穿Jimmy Choo,婚戒要足克拉,婚禮不論中式西式都要足夠盛大,度蜜月還得去馬爾代夫、巴厘島……
然而年輕人的現實情況是,婚房已經“啃老”,婚禮隻能靠自己微薄的積蓄來實現。
對徐婷來說,40萬元足夠緩解兩人的房貸壓力,足夠給新家添置家具家電,為什麼要all in給那場僅有一天、演給别人看,還夠不着自己理想的婚禮呢?
在美劇《老友記》裡,莫妮卡與錢德勒結婚時表示自己想要一場盛大的婚禮,但為此要花掉錢德勒6年的積蓄。
錢德勒很愛她,願意用6年的積蓄給她一場夢幻婚禮。
後來莫妮卡想到:“這場婚禮之後我們還要做些什麼呢?”
還有錢做其它事情嗎?/《老友記》
錢德勒說,他想要四個孩子和一隻貓咪,還想要市中心外的一所小房子。孩子可以在小房子外面學騎單車,貓咪脖子上挂着一隻鈴铛,每次它跑出小門時都聽得到鈴聲響……
這時莫妮卡明白了,比起一場婚禮,她更想要一段美好的婚姻。
婚姻不是愛情墳墓,
但婚禮是
近些年,關于傳統婚禮儀式的吐槽有增無減,戲谑用語從“社恐的天敵”到“文明觀猴的場合”。被童話故事、happy ending喂大的孩子,或許該看看目前婚禮最普遍的樣子。
梁實秋曾這樣寫婚禮:
“新娘是不吃東西的,象征性的進食亦偶爾一見。她不久就要離座,到後台去換行頭,忽而紅妝,遍體錦繡,忽而綠襖,渾身亮片,足折騰一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換上三套衣服之後來源竭矣。客人忙着吃喝,難得有人肯停下箸子瞥她一眼。那幾套衣服恐怕此生此世永遠不會再見天日。
時裝展覽之後,新娘新郎又忙着逐桌敬酒,酒壺裡也許裝的是茶,沒有人問,繞場一匝,虛應故事。可是這時節,客人有機會仔細瞻仰新人的風采,新娘的臉上敷了多厚的一層粉,眼窩塗得是否像是黑煤球,大家心裡有數了。”
《奇葩說》辯手臧鴻飛曾在節目裡吐槽:“婚禮就是一場大型、尴尬、自嗨式的私人廟會。”
以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婚禮既定流程為例,婚禮大緻可以分為“接親—舉行儀式—宴請賓客”三部分。
然而,這三部分伴随的婚俗卻常常鬧出悲劇。
多少新人還沒來得及接受生活的考驗,就被“婚鬧”鬧散了。/圖蟲創意
比如接親。前段時間,網上就流傳了一段關于“暴力接親”的視頻。視頻中,新郎與接親的伴郎不顧門内人員的安危,直接将門撞開,結果導緻伴娘與攝影師受傷。
也有新郎在接親時,塞了紅包,玩了遊戲甚至在起哄中下了跪卻依然接不到新娘,一氣之下甩袖走人。
娛樂圈裡也有因一場婚禮而鬧出多年不愉快的兩方——新郎包貝爾與伴娘柳岩。
活躍氣氛與婚俗陋習的邊界到底在哪,直到現在也很難界定。
2020年5月,民政部印發了《關于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将在試點地區對天價彩禮、鋪張浪費、低俗婚鬧、随禮攀比等不正之風進行整治,推進社會風氣好轉。
婚宴過程也并非大家想象中那樣美好感人。
曾小姐已經結婚五年了,回想自己五年前的婚宴,她記得最清楚的是自己在上台前被工作人員臨時塞了張紙條。
“應該就是對我先生的講話稿吧,該寫名字的地方是空着的,一看就是從網上下載的模闆,要我自己把名字填進去。尴尬的是,講話稿中還有兩個我不認識的字。”
告白,親吻,擁抱……這樣的煽情婚宴仿佛就是程式化的批量出品。就算你沉浸在感動中,享受着自己成為主角的快感時,台下賓客最關注的可能也隻是面前那些菜。
美妙動聽的情話,必定得是發自内心的。/圖蟲創意
在豆瓣“結婚不辦婚禮”小組中有人提出,原來覺得爸爸送女兒出嫁是一件感動溫馨的事情,現在看來倒有點像把女性所有權從父權轉移到夫權的交接儀式。
雖然言辭并不完全妥當,但是這樣的形式的确有些“抓馬”。畢竟對于2021年的女性來說,結婚後想回家陪爸媽那是分分鐘的事呀。
婚禮的最後,是新郎新娘開始挨桌敬酒。很多人覺得這一環節無足輕重,其實相反。
辦婚禮,
但不辦“廟會式”婚禮
當年輕人提出不辦婚禮時,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一定是自己的父母。
一是禮數觀念使然。他們認為,沒有昭告天下的婚姻仿佛見不得人。
二是要面子。在他們心中,不辦婚禮的原因隻可能有一個,那就是辦不起。
三是要收禮金。對于父母來說,給别人的婚禮“打點”了那麼多錢,怎麼不給自己一個收回來的機會呢?
沒錯,婚禮的意義不僅是以儀式見證愛情,更是傳承父母那輩的人情往來——以收禮金的形式體現出來。
婚禮中的重要角色,是父母。/圖蟲創意
“現在的新婚之夜哪有什麼洞房花燭,都是兩人坐在一起數錢到手軟。”過來人曾小姐講述了自己的經曆。
地方習俗不同,但在大多數人心裡,禮金的多寡大都可以代表感情的深淺。所以,曾小姐也是靠着計算、記錄禮金數目從而拿到了夫家親朋關系的“說明書”。
有來就得有往,如果是想憑禮金收回婚宴成本那恐怕就打錯了算盤。禮金數目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漲幅,後面還的禮一定會比當下收的多。
難怪現在年輕人過個小長假就得“吃土”。/圖蟲創意
然而,婚禮還是兩代人情感宣洩的機會。
中國人不善于表達感情,但是在重要的節點上,人們往往會将自己壓抑多年的情感釋放出來。婚禮就是這樣一個節點。
在韓劇《請回答1988》裡,長女寶拉一直看起來與父親不夠親昵。她不會像妹妹德善一樣說好聽的話哄爸爸開心,也不會像弟弟餘晖那樣向爸爸撒嬌要冰激淩吃。
同樣,父親對她不是贊揚就是批評,很少有寵溺等其他感情的表露。就連鄰居都覺得,寶拉與父親的關系不冷不熱。
但在寶拉的婚禮上,爸爸和寶拉各自将積攢多年的情感化作語言傾訴在信裡,兩人讀着信、感受着愛,都哭成了淚人。
這部分的真情流露才是最動人的。/《請回答1988》
如果沒有婚禮,兩人或許永遠也沒有機會表達。所以,現在年輕人在高喊“不辦婚禮”口号時,也該體諒一下父母的心情。
其實,我們對婚禮的積怨大都來自于傳統婚禮中與時代發展相悖的環節,如果将婚禮辦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誰不願意給自己一個圓夢的機會呢?
資料顯示,當90後、95後成為結婚主體後,行業中的便利性和個性化需求逐漸提升,人們更願意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取代傳統婚禮形式。
在進行消費決策時,他們更容易被熱門話題、IP等信息種草,願意為IP同款包括影視、遊戲合作、明星代言的服飾等服務進行付費升級。
比如,最近登上熱搜的“王者榮耀婚紗”吸引了許多遊戲女粉絲的目光。在婚攝方面,許多年輕人提出“能否被制作成屏風、油畫”等更多形式的要求。
前段時間,湖南浏陽,一對新人就在自家屋前的稻田裡舉辦了婚禮。
現場布置的顔色搭配上稻田的顔色,氛圍熱鬧又溫馨。95後新娘梁女士說,老公特意提前半個月看場地,按照自己的喜好裝扮布置,現場效果感覺特别好。
節省、方便又不失美好。/ 視頻截圖
旅行結婚也是對抗傳統婚禮繁文缛節的方式。
根據某旅遊平台公布的婚嫁消費數據,今年以來,“目的地婚禮”訂單以149倍的速度增長,三亞、大理、青島、廈門、麗江是最受歡迎的國内目的地婚禮城市。
當然,辦場婚禮的價格也足夠很多年輕人來場國外遊了。
兩個人相擁着穿越大雪紛飛的街道,在異國廣場的小提琴樂曲中來段即興探戈,在日月天地之下表白、擁吻……
這都比站在一群陌生人面前“表演”結婚來得浪漫吧?
參考文章:
[1]騰訊營銷洞察:2021年結婚行業洞察白皮書
[2]熱議:為什麼年輕人不想辦婚禮了?| 結婚産業觀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