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顔讀老子#
上節我們講了道的虛靜、深邃、不可思議,是一種感覺上的描述。有些不容易理解,畢竟理解道的有無之用,不如看現實中的具體事物更容易。這就是名和道的區别。
名可名,非常名。但從具體的事物中還是能對道知曉一二的,自然中的萬事萬物,社會中的悲歡離合、人情冷暖,才能讓我們感同身受。
非要經曆過之後,才會由衷感悟自己悟出了一個道理,這就是從名到道的一個求知的過程。很多道理和邏輯,都是在實踐中逐漸認識的,但代價也是巨大的。
比如對于風險的認知,有人堅持認為自己無風險,這種偏激是要不得的。有無本身就是對立統一的,相伴而生的,認為無風險恰恰就是最大的風險。當你有了無的念頭時,“有”就産生了。這就是道。
說别人不好,認為自己無不好時,也便承認了自己的不好。因為說别人不好本身就是不好的。倘若人人都能明白了這個有無相生的道理,這人世間就會少了許多悲劇。
我們接下去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說天和地都是不會偏心偏袒任何物種的,把這天地之間的萬物都當做草狗一樣,任其自生自滅,不會幹涉它們的生命曆程。
刍狗,就是古代祭祀用的用草編的狗,典禮之前倍加重視,典禮之後任人踐踏或者焚燒。刍狗代表了生死兩種狀态,因為在它身上能快速顯現,所以用它來做萬物的生死。
天覆萬物,地載萬物,萬物就像在天地的懷抱之中,在天地的眼前生生死死。而天地不會幹涉它們,就那麼在一旁靜靜地看着萬物,自生自滅。不會因為生而狂喜,也不會因為死而悲戚。
這樣的狀态就是不仁,看似冷漠,但其實是大仁。因為任何自身的偏袒都會帶來更大的傷害,因為萬物互聯,絕不是一個物種的問題,牽一發動全身。既然萬物都是天地的孩子,你說哪個該偏袒?哪個該抛棄呢?
比如,看到一隻豺狼在攻擊野兔,你到底要幫誰呢?如果天地妄為,幫了野兔,那麼接下去,看見虎豹在攻擊豺狼,又該幫助誰呢?如此生物鍊條,環環相扣,自有生死的規則,是不能去幹預的,它們自身會去平衡。
看見花開,天地就高興?看見花落,天地就傷心?那麼,天地可不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讓花永遠不敗不落呢?倘若花永遠不落,就不會結果實,不會有種子;那些依靠果實和種子生存的物種就要滅絕了,花自己也無法繁衍壯大了。
所以,天地就那麼冷眼看着這萬物遵循生态的道,自生自滅、弱肉強食。天地看似不仁,實則大仁。因為天地無為,萬物才能生生不息。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回到社會中,聖人也如天地一樣能夠做到無為,對百姓不會有任何偏袒和私心。百姓都是聖人子民,沒有該放棄哪個,該寵幸和幫助哪個。
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情仇都是有前因後果的,是無法拆解也無需拆解的。依靠聖人之力去幫助的人,就會失去自力更生的能力,做不到自強不息,又怎麼能稱之為人呢?
所有偏愛和溺愛也都是傷害,所以聖人如天地,讓百姓要經曆該經曆的所有酸甜苦辣,陰晴陽缺。人生五味雜陳,缺少任何一味都不行,聖人不能依據自己的喜好除去任何一種。
完整的人生就是體驗所有該體驗的,一樣都不落下,也就圓滿了。而隻有圓滿的人,才能悟透人生。
那種不經曆痛苦、失敗,隻在順風順水中的人,人生又怎麼能算完整,能明白這人生真谛呢?去看别人的故事,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劇,和自己親身經曆也都是完全不同的。
聖人不會讨厭假惡醜,就除去了人間的邪惡,隻留真善美;因為假惡醜中也包含了真善美,兩者是無法分離的。
所以,聖人如天地一樣,讓人們依據社會規則、人性規律,自生自滅、恩怨情仇。
兩個年輕人不顧家裡人反對私奔成家,父母悲痛欲絕,聖人是幫助年輕人還是父母?到底該成全誰呢?倘若都是你的兒女,你就無法插手。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橐龠,讀陀月,是風箱,就是那種催火的物件。說拉風箱,會生風吹火。
風箱都見過吧?風箱裡面是空的,隻有一個推杆。正因為它是空的,不動的時候很安靜,處于虛空的狀态;一旦動起來,拉起來,就呼呼生風,連綿不絕。
說這天和地,一個在上,一個在下,創造了萬物生存的這個空間。天無限高,給所有飛翔的動物以自由;地無限深厚,是所有土地上生物的家園。
這天地之間就像一個大大的風箱,空空的,也因為空空的,才孕育了萬物。樹木可以向着陽光的方向無限上升生長,因為空空的,所以陽光空氣風雨雷電才能照顧萬物。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看似空空的沒有東西,但卻生生不息,不會枯竭。一旦動起來,它的 力量也是勢不可擋,摧枯拉朽。一陣大風,一場大雨大雪,能改變世界的模樣,無人能阻擋。
因為天地之間是空的,才會有這樣的力量,就像風箱一樣。也因為不偏不倚,天地不仁,才會在風雨雷電面前一視同仁,這是天地的啟示,是自然之道。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所以,要行無言之教,多言就會加速匮乏和滅亡。與其說錯話做錯事, 破壞了原本的内在規律,還不如保持中庸之道,内心虛靜,給他們充分的自由,不要有偏見、偏袒和分别心。
這一節,老子把天地比作風箱,進一步闡述了守虛靜,不妄為的思想,給别人留出充分的空間去思考和自我調整;不能咄咄逼人,用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别人,不留任何回旋餘地。
沒有人是别人說服的,都是自己覺悟之後才能下決心做決定的。做你該做的,說你該說的,不要過分,然後給别人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和決策。
就像天地,日出日落,四季輪回,潮漲潮落,這是你該做的。剩下的萬物生死,就無須操心幹預了。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根本上就是一個界限的把握。說話做事,不能越界。婆媳之間、情侶之間、夫妻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國與國之間,都有一個界限,不能突破,突破了就是妄為。
妄為帶來的傷害一定是雙向的,沒有人能逃脫自然的懲罰;就像力的作用是相對的一樣,有作用力就會有反作用力。
所以,要明白老子說的無為,不是無所事事不作為,而是不越邊界不妄為;這也是論語裡說的禮,也是中庸之道的精髓。能不能看到邊界,識别邊界,就變成一個非常玄妙的東西了。我們稱之為情商。
話要說,在何時何地何種情形下該說?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事要做,在何時何地何種情形下去做?也非常非常難。
就好比炒股票,明知道該做,但何時進何時出?選擇什麼股票?這也是一個無解的謎。能理清這些,有答案的人就要做智慧了。
所以,智慧是識人斷事,是判斷和選擇。
何時冷眼相看,何時伸手相救?錯了,就有農夫和蛇的故事。可能因為萬物萬事太過複雜,天地也都懶得管,也管不過來了吧。清官難斷家務事呀!
道理、情感、利益,永遠都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就那麼和這人世間的一切糾纏着,理也理不清。卻下眉頭,又上心頭。
天地倒也不是不負責任,躲了個清淨;而是它有最重要的責任,最沉重的負擔才是。為萬事萬物創造一個生存空間,這是它真正的大愛。我們從天地之教中,能得到哪些啟示呢?值得深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