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立鱗病又叫鱗立病、松鱗病、炸鱗病、松球病。病原初步認為是水型點狀假單胞菌。是金魚、鯉、鲫以及各種熱帶魚的一種常見病,華北、華中、華東等養魚地區常有發生,南方飼養的草魚、鲢、鳙等有時也可發生這種病。主要流行于冬末初春,一般當水質惡化或魚體受傷時,經皮感染。發病嚴重時可引起患病鯉的親魚死亡率高達85%。
病因
經研究,引起豎鱗病的細菌有:點狀極毛杆菌、水型假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等等。在水溫低的季節,尤其是越冬之後的魚,體質較差,抵抗力也弱,容易患病。再有就是受傷後,容易部分立鱗,換水頻率不宜過大。
症狀
(一)初期
1、體型:病魚的腹部或者鰓後胸部出現輕微膨脹的現象,有的白體色魚會出現輕微充血,一般不容易發現。随後幾天繼續膨脹,膨脹部位的鱗片輕微翹起,這時可以基本确診為腹水型的炸鱗了,一般不超過一周即可确診;
2、患處觸感:腹部并無柔軟的感覺,鰓部和肛門無異常;
3、食欲:食欲正常能吃能拉,便便無異常;
4、狀态:此時的魚狀态與正常時無太大差别,當然也不排除個别體質差的魚會出現離群趴窩現象;
5、持續時間:一般為一周左右,但體質差的魚發病很快,幾乎可以在一夜之間就達到中期的症狀。此時開始治療雖然不能阻止病症進入中期,但越早治療越好。
(二)中期
1、體型:腹部因腹水繼續膨脹,并繼續炸鱗。逐漸蔓延到全部的腹部鱗片。體型像松果、刺猬;
2、患處觸感:把魚抓在手中時,可以感覺到腹部很柔軟而魚鱗硬而紮手(因為翹起了嘛,你懂的),像是有很多液體在體内。鰓部和肛門無異常;
3、食欲:食欲正常能吃能拉,便便無異常。注意此時投喂過多的話,會加速病症;
4、狀态:此時魚的狀态也還算好,但活動能力下降,逐漸出現離群趴窩的現象;
5、持續時間:此階段一般會維持2-3周,體質差的魚或者小魚可能會更短一些。這階段是治療的關鍵時期。
(三)晚期
1、體型:身體全部腹水炸鱗,所有的鱗片豎起,甚至尾柄也膨脹炸鱗,魚體像一個圓鼓鼓的松果,像一個刺猬,讓人看起來很不适;
2、患處觸感:腹部很柔軟而魚鱗紮手,可能還會有魚鱗脫落現象,魚死後解剖時可以留出大量液體,而魚肚子随之癟掉。鰓部和肛門無異常;
3、食欲:食欲減弱逐漸拒食。當拒食現象出現後基本會在一周内死掉。不吃了當然也不拉了(其實隻要是魚拒食,基本就無救了,不管得什麼病);
4、狀态:這時的魚肯定離群趴窩,受到驚擾後才會遊動,但很快還會繼續趴窩;
5、持續時間:病魚一般在一周左右會死掉,死時沉底。
預防
1、盡量減少對小魚的各種刺激,比如水的溫度、金魚生活的環境、光線的強暗;
2、增加換水的頻率,但是要盡量減少換水的量,每天換入少量晾好的新鮮水,水盡量用經過過濾且放置一天的水,換水時切不可直接将新水快速倒入魚缸甚至直接沖着小魚頭頂澆,應緩慢加入;
3、配置合适魚缸大小的濾材以及增氧裝置,有規律的換魚缸的濾材,定期對魚缸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但是間隔時間要長;
4、即使魚缸中的魚健康,也要在魚缸中添加适量的鹽,可以起到良好的消毒殺菌的作用;
5、喂食要規律,喂食盡量在短時間内吃完,若是時間允許,要一條一條的喂,因為有些魚擅長吃食,有些不擅長,一股腦放入很多事物,容易讓有些吃撐,有些吃不着。
治療
1、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濃度浸洗魚體。當水溫20度以下時,浸洗20-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2、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濃度全池遍灑,病情嚴重可提高濃度為0.5-1.2MG/KG,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3、用紅黴素2-2.5MG/KG濃度浸洗魚體,水溫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鐘,每天1次,連續3~5天,直到病情好轉;
4、注射鍊黴素或卡那黴素,每千克魚重注射12萬-15萬國際單位,通常隻注射1次,患病嚴重時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
5、用氟哌酸(諾氟沙星)内服,每10KG魚體重每天用藥粉0.8-1.0G,每天一次,連續服用六天;
6、用利凡諾20MG/KG濃度浸洗,當水溫5-20度時,浸洗15-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早期治療效果顯著;
7、用利凡諾0.8-1.5MG/KG濃度遍灑有特效。
使用上述處理方法的同時進行鹽水浴,效果顯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