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南京最近為啥給年輕人免費體檢

南京最近為啥給年輕人免費體檢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08 16:45:31

  南京最近為啥給年輕人免費體檢(南京拿出首份城市)(1)

  南京最近為啥給年輕人免費體檢(南京拿出首份城市)(2)

  6597平方公裡的南京,經曆了近5個月的全面“體檢”後,拿到建城史上首份“體檢報告”。經測算和評定,南京城市健康體檢定量綜合評價為86.62分,城市健康狀況良好。今年3月,住建部啟動首批“城市體檢”試點,南京城市健康狀況列全國試點城市第一方陣。

  截至2018年,中國城鎮化率已接近60%,城鎮化進入“下半場”,“上半場”城市建得怎樣,“下半場”怎麼建,到了答題時。尤其南京,是長三角除上海以外,唯一特大城市,也是唯一一個城鎮化率超過80%的城市。縱覽那本涵蓋43項指标、超過百頁的體檢報告,一個個客觀、嚴肅的數字卻真實、鮮活地印證了“南京印象”,也指出了城市潛在“病症”所在。

  “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與最美好的希望。”愛德華格萊澤在《城市的勝利》一書中說。南京,這座承載着千萬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特大城市,未來怎麼建,将會有更為清晰的方向。

  “特色”成為城市健康指标

  這場“靜悄悄”開展的城市體檢由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牽頭,市發改委、市規劃資源局、市房産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綠化局、市園林局等20個部門參與推進,堪稱舉全市之力開展了這場浩蕩的體檢行動。

  住建部印發城市體檢基本指标體系表包含“生态宜居、城市特色、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多元包容、安全韌性、城市活力、社會滿意度調查”8個方面,涵蓋36項指标。

  “11個試點城市,各有各的特色,要想真正得到一份有南京特色的‘體檢報告’,就要根據南京實際情況定指标。”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綜合計劃處處長明勁松介紹,南京城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對标找差”、“創新名城、美麗古都”,還有居民最關切的問題,都是城市體檢的重點。

  最終,南京的自檢确定了體檢指标定量評價和社會調查滿意度定量評價兩個一級指标層,兩個一級指标層下保留了住建部要求的生态宜居、城市特色、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多元包容、安全韌性、城市活力7個方面為二級指标層,并将住建部列出的36項指标體系調整為符合南京實際的43項指标體系,其中1項為社會滿意度調查。

  城市體檢分别在南京市域範圍、11個行政區和1個國家級新區兩個層次展開。43項指标體系,如43根蔓延在6000多平方公裡土地上的X光線,把南京“照”了個清楚。

  南京成立專門城市體檢工作領導小組,由南京市市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各相關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并成立包括第三方社會調查技術服務機構在内的8個城市體檢專班。

  由于住建部暫未對相關指标制定參考指标區間,南京市依據2016年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獎評價體系”、江蘇省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标2018年省平均值、南京市對标找差2018年的目标值、行業規範等,對42項定量指标進行評價。并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社會滿意度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1012份。

  曆時四個多月,體檢報告出爐,南京7個專項得分均在85分以上,即良好級别以上。

  在“城市特色”這一項,南京的得分尤為亮眼——90.82分。曆史建築、傳統民居保護完整性,曆史建築普查挂牌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達标率三項均為100%。調查顯示,南京市民十分珍愛城市曆史。在2017年南京開展的“漫步南京,尋找遺落的曆史建築”活動中,通過社會線索征集,新發現了十處曆史建築。前不久,南京“喜提”世界文學之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京對于曆史文脈的珍視和傳承。

  緊随城市特色之後,城市活力以87.64分位列第二。人口的流動直接反映着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圍繞人的指标也最能反映出城市活力。

  城市活力指标有一大子項是小學生新增人數增長率。2018年,南京市小學生新增入學人數增長率為13.08%。縱向來看,南京這個指标在2017年是7.2%,2016年是6.26%;橫向對比,北京是16%,廣州是8%。小學生入學增長率持續增高的背後,是青壯年人口大量湧入城市,是由他們組成的一個個小家庭在城市開始安穩生活。

  2018年9月,家住南京市江甯區的陳思穎正式進入東山小學讀書,成為一名小學生。陳思穎的父母于2009年大學畢業後,留甯工作,打拼數年,安家置業,送孩子入學,用他們的話講,“漂泊的心落定,在南京的奮鬥才剛剛開始。”

  如同所有大城市一樣,南京也有專屬自己的“城市病”。在指标達标情況方面,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人均避難場所三項未達到參考區間;在社會滿意度調查中,有超過25%的受訪對象,對噪音污染、垃圾分類及回收利用等方面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有超過10%的受訪對象,表示對自然濕地保護、公租房建設、緊急避難場所等不了解。

  “城市體檢評估是城市發展決策、優化城市空間治理手段的重要依據。無論優劣,報告的部分結果,都印證了近年來南京城市發展思路的正确。” 明勁松告訴記者,南京正探索實施“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長效機制,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多元包容獲最高點贊

  在社會滿意度調查報告中,對外來人口的包容性一項以87.2分,成為各具體指标中的最好評價。在城市多元包容各分項評價中,市民對外來人口的包容性、對國際人士的包容性、對弱勢群體的包容性、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性4個指标滿意程度高,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比例綜合達到50%以上,說明外界對南京的包容性已形成好感。

  承東啟西,接南連北,南京有多元包容的天然土壤。“南京的包容氣質由來已久,受海洋文化因素影響,南京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明代建都後,南京成為世界第一大城,為城市留下很大的發展空間。” 南京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作家薛冰分析,21世紀初形成的一城三區,現在的擁江發展格局,同樣具有這樣的優勢。南京人樂見新市民、新事物、新因素、新思想,善于包容和融合,這讓城市有活力。

  調查樣本中,籍貫外地已獲得本地戶口人士,八成以上在對外來人口包容性評價方面表示滿意及以上。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帶着滿意的笑容為南京的包容點贊?有一組數據可見端倪。2018年,南京教育類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覆蓋率為100%,醫療類為93%,社保類為98%,養老類為88%,就業類為99%,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覆蓋率總體為94.22%。

  覆蓋水平高,代表受益人群多,這些實實在在的服務資源支撐了多數的“滿意票”。

  體檢報告中,不少指标與多元包容專項息息相關,如生活舒适專項涵蓋社區與基層服務設施建設、住房負擔與條件改善兩項,涉及15分鐘社區服務圈、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率等7項,南京全部達标。

  有專家指出,城市化的高質量發展基本前提是人的高品質生活。事實上,生活體面,獲得尊重,正是城市包容的題中之義。從2011年至2018年,南京全市新增普惠性幼兒園近400所,普惠性幼兒學位占比提高到78%;形成15分鐘健康服務圈,全市建成13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67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組建全科團隊920個,開設80個家庭醫生工作室;全市共有養老機構275家、床位6.2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9.5張,1335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銀發助餐點年底前可實現主城區全覆蓋……

  人口在包容多元的濃厚氛圍中,持續湧入。南京市從業人數的增速迅猛,2018年度南京市從業人數為462.6萬人,較2017年度淨增5萬人,2018年度增量是前兩年累計增量2.6萬人的近2倍。南京市對外地人員來甯就業創業的吸引力不斷增強,2018年南京市新增就業參保大專以上人數中外地戶籍27.75萬人,占比81.26%。

  根據我愛我家相關統計數據,2019年南京租房市場呈現出租金緩慢上漲态勢,尤其三季度租金水平小創曆史新高,達到43元/㎡。相關負責人分析,近兩年,南京人才政策持續加碼,人才競争力加強,人口流入速度有所加快,帶動租房市場向好發展。

  海納百川,理當是創新名城、美麗古都最鮮明的個性。配套2018年南京市委1号文件《關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幹政策措施》,南京市出台國際社區建設規劃,根據規劃,7個社區成為首批國際社區建設試點。

  11月9日,從美國畢業的博士生、來自澳大利亞的國際居民趙乘骥,走進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水城分校,為30多名中學生上了一堂國際數學編程課。這是趙乘骥來到江北新區工作、生活以來的第三重身份,還有兩個身份是社區議事員、網格員。

  與趙乘骥一起生活在這個社區的外籍人士有四十幾個,水城社區正是南京市首批試點打造的國際社區。在社區服務中心,設有外籍人士服務站,每周四上午,服務站有國際社工當班,外籍人士可以通過線上、雙語熱線預約辦事和咨詢。

  “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在這裡感受到了故鄉的溫暖,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在接下來的每一個周末裡,趙乘骥都将與孩子們一起探索編程世界。

  未來建設韌性城市

  對于城鎮化率超80%的南京而言,已經很難按圖索骥從那些國際大都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經驗。體檢的最終目的是要為一個更高質量的城市化發展框架找到依據,讓城市化進程中的紅利流向每一個身居其中的人。

  區域發展不平衡在南京的城市版圖中依然突出。南京老城四區人口占全市人口的49.7%,老城人口密度3.97萬人/平方公裡,這一密度已高于東亞地區人口密度最高城市香港的建成區水平。江北、仙林、東山等主城片區以及闆橋、湯山等新城片區,人口密度分别僅為0.44和0.24萬人/平方公裡。

  根據體檢報告,南京開發強度最高的區域為江南六區,為51.8%,其次為江北新區33.92%,随後為江甯區、六合區、浦口區、溧水區以及高淳區。可以看出,區域開發強度的差異化特征與南京提出的 “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交融”總體格局,以及“中心城區(一主、一新)、3個副城、9個新城、29個新市鎮和若幹個新社區”的城鄉體系相一緻。部分新城城區由于規劃定位不突出,功能比較單一,存在同質化現象,人口的集聚承載能力和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亟待提升。

  “韌性”這個此前很少被提及的詞彙,在體檢報告中成為“關鍵詞”,南京被“提醒”,人均避難場所面積還未達标。截至2018年,南京市人均避難場所面積為0.692平方米,而2016年“中國人居環境獎評級體系”中人均有效避難場所面積需大于等于2平方米。

  “根據南京市防災規劃,我們編制了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規劃,截至今年上半年,南京已建成120個應急避難場所。”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科研設計處副處長張殿齊介紹,南京建設應急避難場所的難點在老城區,根據規劃,近幾年,南京一直在見縫插針建設應急避難場所。

  就在前不久,南京又有10處應急避難場所項目已竣工驗收,古林公園就是其中之一。多了“應急避難場所标志”的公園,已成為一個處處有“玄機”的生命安全島。指示牌上,除各個休閑區域闆塊、功能區等标志外,一個個醒目的綠色箭頭,指向應急指揮中心、應急宿住組團、應急監控、應急停車等避難點的方向。應急帳篷、應急水井、應急供水點、地埋式應急淋浴位、地埋式應急廁所位……平時是綠地公園,災害發生時是應急避難地,古林公園可提供3684人中期避難宿住。

  在社會滿意度調查中,住房負擔、停車便利、生活垃圾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要素,成為了評價較差的重災區。

  把脈城市,各項體檢指标緊密相關,相互影響。例如,交通擁堵、停車難題的現象,與主副城潮汐式交通明顯、城市職住分布不平衡等問題存在交織,這些表象透視出區域發展的不平衡。

  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在南京遞交了體檢報告之後,住建部自行組織清華大學專家團隊進行“不打招呼”調研,結果與南京自檢基本一緻,南京的城市健康水平位列第一方陣。

  聯合國《2018年版世界城鎮化展望》中提出,目前世界上有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這一比例到2050年預計将增加到68%,到2030年,全球預計将有43座人口超1000萬的超大型城市。城市化進程勢不可擋,超級大城市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人們用腳投票,選擇心儀的城市實現夢想。城市需要體檢,正如《城市的勝利》中所說,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要精心培育和維護自己的城市。 見習記者 許雯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