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上部曲的,傳送門在這(因有雙标題功能,内容是一樣的,随便點哪個鍊接):
标題之1:戰略之父漢尼拔是怎麼毀在豬隊友手裡的(上)
标題之2:讓羅馬屈服的幻夢:第二次布匿戰争中的梅陶羅河追擊戰(上)
标題之1:戰略之父漢尼拔是怎麼毀在豬隊友手裡的(中)
标題之2:讓羅馬屈服的幻夢:第二次布匿戰争中的梅陶羅河追擊戰(中)
中部曲講到,漢尼拔一個人讓整個元老院操碎了心,今天就來講講”梅陶羅河追擊戰“的終結下篇:
3.魂斷梅陶羅河
▲公元前206年夏季意大利北部的态勢
作為羅馬共和國公元前206年兩執政官之一,尼祿得到了Crispinus留下的第31和32軍團指揮杖。抵達在盧卡尼亞的軍團冬營後不久5月間,傳來了哈斯德魯巴沿着他哥老路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波河流域的消息——行動雖在意料之中,但來得如此之早之快還是震驚了尼祿。
▲羅馬軍中經驗最淺的青年兵
而在尼祿的正面,很明顯已經得到消息的老毒蛇漢尼拔率領手下精銳浩浩蕩蕩開出卡拉布裡亞。尼祿不敢怠慢,立即率領手下軍團迎上前去。在阿格裡(Agri)河谷中的格魯門托(Grumentum(Grumento)),尼祿豁出老命,将營寨一步步推進到迦太基大營跟前1500米處,和漢尼拔打起了空前激烈的前哨戰。可老毒蛇畢竟是老毒蛇,逮住個深夜的空擋冷不丁繞開了羅馬大營。
等到尼祿回過神來,漢尼拔已經跑到了塔蘭托前面的維尼西亞,吓了防守塔蘭托的第36和37軍團一個大跳。乘着羅馬人一圈懵B,漢尼拔大踏步北進,一口氣沖到了離坎尼幾公裡的卡諾莎(Canosa)。被狠狠玩弄了一番的尼祿,頂着元老們的口誅筆伐,尾随漢尼拔也抵達了卡諾莎。
再度與迦太基人展開對峙幾天後,繃緊了全身每一個警覺細胞的尼祿突然收獲了一份意外大禮。身後塔蘭托的羅馬軍團重兵押解來6個五花大綁的俘虜,說是捕獲的迦太基人信使,随身查獲了重要情報。這還真是天上砸下了大餡餅,尼祿趕緊拆信來看,讀罷密信,表面雖是平靜,背上隻怕已是一身冷汗。
▲梅陶羅河之戰期間意大利南部的态勢
信中,哈斯德魯巴聲稱自己本打算迅速奪取波河流域兩個羅馬殖民地之一的普拉森(Placentia),但沒能成功。為免鈍兵挫銳,他決定南進,與大哥漢尼拔彙合于翁布裡亞(Umbria)。
自從在盧卡尼亞被漢尼拔繞開後,尼祿一直很郁悶地在漢尼拔身後趕路。沒成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哈斯德魯巴派來送信的這4個高盧人和2個努米比亞人。馬不停蹄趕到盧卡尼亞後,才知道漢尼拔已經北上,又為了躲開跟在漢尼拔身後的尼祿,鬼使神差繞行亞得裡亞海岸,一頭撞進了塔蘭托附近軍團的羅網。
可誰又能保證哈斯德魯巴隻派出了這一組騎手呢,如果漢尼拔得到消息,以現在自己還被甩在身後的态勢,迦太基兩支大軍間實際已經空無一物。他們順利會師後,瞬間膨脹到8萬人以上的迦太基大軍将沿弗拉米尼亞(Flaminian)大道直取百裡外的羅馬城,屆時,倉促中從全意大利趕回的羅馬軍團将不得不為了守護羅馬城與漢尼拔進行會戰,十年費邊戰略之功化為烏有不說,再在漢尼拔手下吃一次坎尼式的慘敗,羅馬還有可能再拿十年青春拖瘦漢尼拔麼?
▲梅陶羅河之戰期間意大利中部的态勢
不敢再如果下去的尼祿當下提筆修書一封,建議元老院火速将加普亞的第29軍團,連同還未整訓完畢的42、43軍團一起派往羅馬城北70公裡的弗拉米尼亞大道上的納爾尼(Narnia(Narni))。擔心遠離戰場的元老們不曉輕重,尼祿幹脆把哈斯德魯巴原筆信和拿獲的6名信使也打包一起送了過去。
眼見着不遠處漢尼拔還一點動靜沒有的尼祿越來越沉不住氣,鬼才知道這條老毒蛇又在盤算什麼損招。他打定主意,豁出去了,賭一把國運!夜深人靜後,尼祿帶着挑選的6000名步兵和1000名騎兵精銳,順着執政官營帳後方的裁判官大門,人銜草,馬銜枚,不舉火燭,不展旗幡,消弭于夜色中。
▲羅馬共和國騎兵與輕步兵
走出一段路程後,稍解緊張的士兵們開始大起膽子打聽行軍的目的。尼祿倒也不避諱,我們去盧卡尼亞,找個近點的倒向迦太基的鎮子練練手。聞說是打鎮子分繳獲的美差,羅馬大頭兵們頓時來了興緻,跟着尼祿順着奧托凡(Ofanto)河谷一路西去。可直到走過最後一個通往盧卡尼亞的渡口,執政官大爺也隻是催促:快走!大頭兵們心知着了這厮的道,尼祿也看出這茬,反正離漢尼拔老賊也幾十公裡了,索性挑明了心意——到賽尼加利亞去,和Salinator一起砍漢尼拔弟弟的狗頭。
這個勁爆的消息立即從頭傳到了尾,埋頭趕路的大頭兵們可謂是五味雜陳。哈斯德魯巴固然多金多銀,更有賺頭,可是個硬核桃不說,還得先趕500多公裡路才能到呢,吃喝咋整?
這個上,尼祿的做法頗為前衛,早早派出騎兵帶着他的命令打前站,知會部隊即将經過的Marrucini、拉裡諾(Larino)、Frentani和Praetuttii轄區村鎮,讓他們把給養堆積在道路邊。沿途的羅馬居民在當地官員加鹽甜醋地煽動下,紛紛愛國主義大爆炸,又出物來又力,很快将糧秣飲水堆滿了道路兩側。在軍團士兵經過時更是瘋狂鼓勁助威,搞得本來頗為蒙圈的士兵們頓時士氣大振。
在極端的狂熱中,不少超齡的退役老兵和不夠年齡的愣頭青,幹脆回家翻出祖傳的裝備,跟在尼祿的部隊後面,也要去砍漢尼拔兄弟狗頭。這根尾巴越來越大,尼祿不得不騰出時間對他們進行篩選,留下精壯備用,好言相勸老弱返鄉。
布匿戰争中的羅馬步兵。他們出于對祖國的義務服役,不僅沒有薪饷,還得自掏腰包購置裝備。戰利品和戰勝後分到的土地,是他們愛國主義的物質基礎。
就這樣,尼祿的特别行動部隊一路北入亞平甯山脈,繞開迦太基人控制下的盧切拉(Lucera),在拉裡諾(Larino)将山脈抛在身後,折入亞得裡亞海沿岸平原。籍着月色靜悄悄穿過瓦斯托(Vasto)山下的海岸大道。幾百米外山頂的Histomium,是此行中最後一個控制在迦太基人手中的城鎮,不管是哈斯德魯巴還是漢尼拔,得到此次行動的一點風聲,那後果都将是不言而喻的災難。
出發一周後,他們終于望見了亞得裡亞海畔的賽尼加利亞。尼祿派人聯系Salinator,詢問是希望部隊迅速開進營寨,還是等到入夜後秘密開進。Salinator回答說希望以後一種方式。得到回複的尼祿想必樂開了花:看來哈斯德魯巴還蒙在鼓裡呢!
入夜,跟出發時一樣,尼祿的部隊偷偷摸摸從黑暗中竄出,由裁判官大門溜進營寨,随後,護民官、騎兵隊長、各級百夫長、十夫長、士兵按照階級分散到對應的帳篷中。
一夜過後,晨曦中漸漸明晰的Salinator營寨,在僅僅500米外的迦太基人看來,并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不久,端坐帳中的哈斯德魯巴接到了對面下來的戰書,不愧是漢尼拔的兄弟,血脈中流動着同一脈名将骨血,面對表面是一掃敵軍的良機,敏銳地察覺出異樣。即使他的斥候又把羅馬營寨裡的帳篷從頭到尾數了一遍,他也沒有倉促接受會戰。沒有白等,晚飯時刻,對面羅馬農民的演技終于撐不住場面,露出了馬腳。
▲嚴密的野戰營地是羅馬軍事技術的重要一環
波利比烏斯曾幹癟地評價:“對于夜間警衛,羅馬人總是以最大的嚴謹執行。”立國建軍500年後,刻闆嚴肅唯有後世德國人能比肩的羅馬人确實發展出了一套異常複雜殘酷的夜間營地警衛制度。陷于篇幅,這裡不能詳述。但必須一提的是,這套制度下,任何當值軍官、哨兵和騎兵巡哨員的失誤,即使隻是忘了在記錄闆上簽名,都會帶來一場中隊級别的公審大會,而判決結果隻有兩個,無罪或者亂棍打死(也有亂石丢死的)。
▲打瞌睡的哨兵在古羅馬軍隊中絕對是揍死沒商量。擔心哨兵靠在長盾上裝清醒,哨位上的哨兵甚至不被允許攜帶盾牌
夜間警衛開始的信号,按規定是晚飯後由執政官大帳外的号手和鼓手發出。而這天,盡管隻有一個執政官大帳,害怕被亂棍抽死的号手最終又吹了一次彎号……潛伏在裁判官大門附近的迦太基精銳斥候沒有聽漏這後一聲号響,回報哈斯德魯巴說在羅馬執政官大帳外夜警号聲響了兩次。
從小就聽父親沒事唠叨羅馬人各種臭毛病的哈斯德魯巴立即意識到自己的直覺沒有錯,羅馬人就是得到了援軍,而且還是一個執政官帶來的援軍。應該說,到這兒為止,無論偵察的斥候還是做判斷的哈斯德魯巴,表現都可圈可點。可接下來,隻能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此開了腦洞的哈斯德魯巴認為自己的兄長很可能已經出事了,才讓羅馬有膽把兩個執政官都集中到自己這個方向,妥妥的是要圍殲的節奏。而自己不比老哥,身後并沒有經營多年的根據地,當務之急,必須趕緊退回波河流域拿下一片立足之地。
不能慫,趕緊走。當夜,哈斯德魯巴就下令全軍撤向身後的梅陶羅(Metaurus)河。如果神明真的存在,那他一定也是在這個夜晚才決定抛棄迦太基人。迦太基軍摸黑趕到河邊,卻發現唯一的向導已經不知所蹤,大概是被哈斯德魯巴的腦洞吓開了竅,果斷抛棄了吃棗藥丸的迦太基人。故作鎮靜的哈斯德魯巴隻能率軍沿着大河南岸來回逡巡,希望憑人品在一片漆黑中找到渡口。
可惜沒等人品爆棚。晨曦的第一縷曙光中,身後的原野上出現了羅馬人的身影。随着光線的增強,越來越多鎖甲閃耀、披風飛舞的羅馬騎兵躍入迦太基人視野,為首的正是執政官尼祿。9時左右,全速逼近的他們向迦太基人投出第一波密集的标槍。
▲進攻中的羅馬騎兵
哈斯德魯巴組成後衛且戰且退,無奈迦太基軍還是越走越慢,緊随尼祿。裁判官Licinus指揮,披狼皮持圓盾的輕步兵也趕到戰場。6000多名騎兵的反複沖擊和13000多名輕步兵劈頭蓋臉的标槍,讓迦太基軍後衛瀕臨崩潰,哈斯德魯巴指揮全軍搶占不遠處一座俯瞰河谷的小山,開始構築營壘。
▲兇悍的羅馬輕步兵很好的拖住了對手
羅馬輕步兵和騎兵憑借優越的機動性,追上了在河邊徘徊的迦太基人,并在軍團步兵趕到前迫使迦太基人不得不返身戰鬥。最後,重要的事情反複說,羅馬騎兵用的是标準的長劍Spatha,步兵用的劍短不是因為鍛造技藝,而實在是提着長盾劍超過1米根本拔不出來。
午後,執政官Salinator指揮下的全部軍團步兵終于趕到了小山前的河灘上。哈斯德魯巴的大哥漢尼拔,擁有一支8000多人的北非長槍手部隊,搭配上3000多人的北非輕步兵,出色執行了所有戰鬥的前衛和後衛掩護,是漢尼拔賴以施展妙策奇術的法寶。可惜漢尼拔當初一兵一卒都沒有留給哈斯德魯巴。面對一步步壓上來的羅馬軍團步兵,缺乏可靠掩護力量的哈斯德魯巴隻能下令放棄築營,列陣備戰。
時運不濟,勢窮力竭的哈斯德魯巴到最後也沒有玷污自己的名将血統。将部隊全部開到小山和河流之間的河灘上後。他冷靜地将精銳集中到右翼一個狹小的正面上,在全部10頭戰象的引導下,氣勢如虹攻向羅馬軍左翼,羅馬軍也不示弱,一頓投槍招呼後,在震天動地的戰吼中發起反沖擊,一時間,雙方劍刺矛戳,投槍紛飛,鬥得天昏地暗,山河染血。
典型的羅馬步兵格鬥風格:先扔标槍,再把盾牌一扔,來個近身肉搏(大誤)。好吧,不挖苦别人,是先扔輕投槍,再扔重投槍,從身體右邊(有的百夫長劍挂在左邊,因為他的盾牌小一些,不會影響拔劍)拔出西班牙短劍(短是相對于騎兵的spatha而言),猛沖到對手身前,以盾牌猛擊對手,繼而從盾牌側面刺向對手暴露的腰腹。
左翼惡鬥正酣,右翼的羅馬軍團卻郁悶地發現,要怼上迦太基人,自己得先翻過小山,可萬一左翼的哥們在自己翻山時頂不住這TM就很尴尬了。要是隻有一個執政官,這仗很可能就變成那樣。但這次羅馬人有兩個執政官在場,雖然波利比烏斯和李維都沒說是兩位中的哪一位,但應該是後到的Salinator,當機立斷,指揮右翼的兩個多軍團迅速繞過小山,從後方猛下黑手。
在伊利帕(Ilipa)會戰中,西庇阿希望用圖示的機動方式重現漢尼拔在特雷比亞和坎尼的包圍,實踐證明并不成功——沒有人會眼看着敵軍向自己側翼活動而不後退。但在梅陶羅河之戰的特殊環境下,這種機動方式就非常有效。
前後夾擊下,迦太基軍終于全面潰敗,身上紮滿投槍的戰象瘋狂踐踏不能動彈的西班牙凱爾特步兵,象背上的馭手不得不含淚将長釘錘入它們的腦骨。轟然倒下戰象揚起的巨大塵埃中,喪失勇氣的迦太基士兵成群結隊跪地乞降,對身後不幸被趕入河流袍澤聲嘶力竭的呼救,也隻有充耳不聞。一堆屍骸下,羅馬士兵興奮地翻出了哈斯德魯巴已經快被剁成肉醬的屍體,将沒怎麼被壓壞的頭顱送到了尼祿手中。
此戰,波利比烏斯記載迦太基軍戰死10000多人,羅馬軍戰死2000餘,李維記載迦太基軍戰死50000多人。波利比烏斯的無疑更接近真實情況,李維則多半是有筆如刀把迦太基投降和逃亡者統統寫死。羅馬軍的傷亡達到2000多,這無疑是真實的。考慮到迦太基人被兩面包圍後應該是立即兵敗如山倒,這2000多死傷應基本發生在迦太基人集中突擊的左翼。也就是說,羅馬左翼到戰役中盤已是險象環生,如果不是羅馬右翼及時繞過小山發起攻擊,左翼全線崩潰也毫不奇怪。
▲迦太基軍隊對于戰象的倚重經常适得其反
曆史沒有假設。刷出史詩大捷的第二天夜裡,不敢懈怠的尼祿就率軍啟程返回卡諾莎(Canosa),不再需要避開迦太基人耳目,6天後他們就抵達了營地。讓尼祿欣喜若狂的是,漢尼拔這條老毒蛇,不知是不是由于得不到弟弟的消息,又顧慮到自己僅剩的盧卡尼亞和卡拉布裡亞根據地上。還有弗拉庫斯的兩個軍團,在這可以說決定性的16天裡,竟然曬了整整半個多月太陽沒挪窩,就這麼毫無作為地将勝機付諸時間的洪流。
在台伯河畔的羅馬城,關于梅陶羅河畔的大捷,起初還隻是一些模棱兩可的流言,不久就變成了有鼻子有眼的“路透社”新聞。最後,聽說勝利軍團的使者們正沿弗拉米尼亞大道策馬而來,整個城市陷入了瘋狂。遲到了11年的複仇讓居民們喜極而泣,捶胸頓足,奔走相告。等候的人牆從城門一直延伸到米爾維(Milvian)橋,長達5公裡。市民翹首以待,引頸相望。如此這般全民發自心底的盛大凱旋,羅馬從前沒有過,以後也再不會有。恰如同這次讓羅馬共和國屈服的機遇,一旦錯過,便絕不再來。
對于毫不尊重她之賞賜的漢尼拔,命運女神正給予嚴厲的懲罰。打開尼祿手下騎兵扔到營寨前的一個包裹後,他看到了弟弟在痛苦與不甘中極度扭曲的面龐。肝腸寸斷的他應該無法料想,這隻是這場殘酷懲罰的序章。
▲DC紀錄片《名将漢尼拔》中看到弟弟人頭仰天慘嘯的漢尼拔
接下來的4年中,他将困于亞平甯半島的足尖,在手足無措中坐視西庇阿用漢尼拔式的包圍,将漢尼拔家族的西班牙老巢碾為粉末,坐視西庇阿以自己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氣勢,登陸北非大陸,将迦太基城連根拔起。
直到飲下結束生命的毒藥,漢尼拔唇邊抹不去的,一定還有那命運十六天的無盡悔恨!
(完)
冷爺個人xhgame20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