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你怎麼成為優秀的老師

教你怎麼成為優秀的老師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5-07 01:18:17

  教你怎麼成為優秀的老師(如何成為一名很)(1)

  所謂做一個很贊的老師即是做一個讓學生能夠眼前一亮,并且能夠感到驚喜且與衆不同的老師。

  很贊的老師能夠對學生的觀念甚至行為等産生積極地影響,對提升學生對老師的認同感,并接受老師思想觀念的熏陶發揮着重要作用。

  很贊的老師一定要有堅持力。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從小處做起,堅持學習、工作、創造;萬難不屈,發展自己。

  很贊的老師能保持追求奮鬥目标的持久性和忍耐性,讓自己具備走向成功的堅強意志,讓自己在漫長的修煉中成為能手,成為名師,成為專家。

  因此,不管是工作、學習、生活,還是對待學生,老師應注重對自身品質等的提升,才能做一個讓人稱贊的老師。

  一、語言很“贊”

  坐在教室旁聽别的老師的課,時間到,開始上課。過了一會兒,有個遲到學生敲門進來,我也沒太在意,這種現象培訓機構應該很常見,處理方式也無非就是讓趕緊進來,頂多再說一下下次記得準時來,然後加上點積分刺激,告訴孩子準時到才可以獲得積分獎勵。

  可是接下來這位老師的話卻讓我心裡忍不住點贊了一下,老師說:“哇,你終于來了,老師心裡一直在盼望着你來。”

  接下來正常上課,兩個學生開始叽叽咕咕講話,音量越來越沒有控制,引得其他孩子也開始躁動,接下來這位老師的處理方式又讓我稱贊了一下。這位老師先是兇了一下,待學生靜下來後繼續上課,把該講的内容講完後讓大家開始練習,然後自己默默地走到剛剛說話的兩個孩子旁邊說:“你們知道嗎,老師心裡對你們有很多的期望,你們這樣老師會很難過的”。

  課堂練習中,有個學了很久的學生的字還是一言難盡,老師對姿勢進行反複指導後也總是不對,這時這位老師說的話又讓我第三次在心裡稱贊了一下,她說:“你知道嗎,老師現在很擔心你,你的字被姿勢封印了,老師想幫你快點沖破封印這個字就能寫好,所以你要繼續加油哦!”

  一堂課聽下來,我深深地被這位老師震驚了,如果我是學生,上這位老師的課,一定會很幸福。

  讓語言很贊的技巧:

  (1)語言表述要有激勵性,如“非常好,你的進步老師都看在眼裡哦!”“感謝你為同學們提供了思考!”

  (2)語言表述要生動形象,也就是說一定是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有機結合;

  (3)語言表述也有藝術,試試直話曲說,急話緩說,硬話軟說;

  (4)幽默不失為最好的語言;

  (5)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對語言的積累,如積累豐富、優美的詞彙,可以來源于生活當下,也可以來自古代經典,還可以來自國外精華,通過多聽、多看、多思、多記,形成積累素材和感悟體驗的好習慣。

  二、備課很“贊”

  何捷老師執教近三十年,備課近三十年,他的備課心得是這樣的。

  首先,備課時,習慣在腦海中想象教學現場,預演教學發生時的場景。教學設計初步形成後,還會思考:真要按照教學設計執行的話,學生會不會喜歡?哪個環節容易卡殼?哪個環節的教學風格可以更加活潑?哪個問題是在刁難學生?

  自己備課,自己設計教學活動,自己安排教學流程,自己靜靜地思考、演繹,在大腦中想象教與學發生時的樣子,這既是一種對教學設計的檢驗,更是一種享受。猶如“嘗鮮”,也似“曆險”。當老師在頭腦中進行預演之後,教學設計可以再次得到改良。

  其次,從最初的猜想,再到孕育、孵化、落地,備課就像完成一次實驗。準備課件、準備教學素材、創設教學情境,這些準備工作已足夠讓人興奮;付諸實踐、推動進展、得出結論,當設想變成教學實踐時,老師們會更加欣喜。在付諸實踐的過程中,老師也許會看到不同的樣态、不同的結局。但始終牢記:實驗可以重來,但學生的學習無法重來。

  最後,身處信息時代,備課時可以調動整個世界的力量。可以閱讀參考資料,了解文化背景,比對同類成果……隻要肯下功夫,就沒有找不到的信息。但要備出優質課,簡單的“加法”還不夠,老師不僅需要做“減法”——删除與本次教學目标無關的信息,還需要做“乘法”——統籌、搭配、融合信息。

  讓備課很贊的技巧:

  (1)平時的閱讀和思考,都是在備課;

  (2)時常寫教學反思,形成二次備課;

  (3)備課時,預設的環節不宜太過緊湊,内容不宜太過豐滿,那樣會束縛課堂的生長空間;

  (4)備課時要關注教學環節之間的邏輯關系;

  (5)備課,應該預設“各種可能性”;

  (6)借助各種資源與學習平台;

  (7)看各種名師的優質課視頻。

  教你怎麼成為優秀的老師(如何成為一名很)(2)

  三、閱讀很“贊”

  對于閱讀,常生龍老師最大的體會是讀書不能急于求成。他堅持每周讀一本書并寫出讀後感,已經整整15年了。在開始的幾年中,基本上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态,遇到一本喜歡的書就拿起來讀,沒有什麼章法。

  讀了一段時間之後,逐漸發現不同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絕活,會策劃各具特點的書系,在編輯力量上聚焦,在挖掘作者上着力,在出版質量上精益求精,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長。

  慢慢地,他的閱讀開始有了專題,找尋相關書籍的方向逐漸明晰,在選擇優秀圖書方面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堅持不懈地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收獲的過程。近些年來,他先後出版了5本專著,還在各類報刊上發表了近百篇與閱讀、寫作相關的文章。

  在席延飛老師看來,閱讀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業,讓自己擁有自己的專業,幫助别人變得更專業。他常給自己定下閱讀目标,比如100天讀30本書,寫100篇千字文,将大目标分解到每一天,那就是3天要讀完一本書,每天讀書時間至少要1個小時,每天寫完一篇文章,就行了。最後,他寫了102篇文章,讀了35本書。此外,他早中晚三個時間段讀書各讀書至少一個小時。

  讓閱讀很贊的技巧:

  (1)給自己布置一個非常舒适的書房;

  (2)讓讀書從興趣到成為習慣。制定一個100天讀30本書的計劃,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從興趣閱讀開始,隻要堅持每天閱讀,養成習慣即可;

  (3)自我激勵。通過自我暗示自我激勵鼓舞信心,每天早上晚上自己對自己說三遍:“我要讀書!”隻要讀完一本書,就可以自我獎勵一下。

  (4)擴大社交圈,與作者為友。每本書讀完後,給作者寫一封信,交流讀書心得,成為朋友,建立人脈圈;

  (5)一次隻讀一本書;

  (6)讀完一本書後寫一篇讀後感;

  (7)試着開展主題式閱讀;

  (8)學會看豆瓣評分篩選書。與其買一本自己都不想看第二眼的書後悔,不如讓優秀的人幫我們把關分析,豆瓣評分9.0以上的書可以看看。

  四、自控力很“贊”

  田冰冰校長多年來堅持每天劃撥8分鐘時間,來專門做時間的自我管理。早晨上班的車上,花上5分鐘時間,思考當日班級管理中需要處理的工作,需要對話的學生,需要開的短會等等,并一一羅列出來。每晚歸家路上的3分鐘,簡單回味當日工作閃光點,找找今天說過的值得欣賞的話,課堂課餘值得點贊的事,為自己高高興興豎起大拇指。

  于潔老師從2006年開始,在博客上記錄學生的教育成長日志,整整12年,她拍20000多張照片,寫了2000多篇日志,為學生制作了一本又一本的成長紀念冊。2012年,她又開始在每個周三晚上舉行2個小時的主題沙龍,和全國各地的一線班主任一起研究教育,不斷提升自己。

  從一個普通農村教師成長為名班主任,鐘傑老師除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堅持外,她還特别自律。無論多忙,她都能保證每天學習一個小時。為了練習寫作,她自掏腰包,接受學習,不斷實踐總結,形成自己的思路,她在某到上買了很多課,利用間隙時間收聽學習,做筆記,思考複盤。

  讓自控力很贊的技巧:

  (1)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問清楚自己的内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隻有明白自己心裡需要什麼了,你才知道前進的方向!

  (2)把目标細化成若幹小目标;

  (3)讓自己主動感染自控力。找一個意志力強的人,當作我們的榜樣,無論是身邊的朋友,還是偶像。當你需要多一點意志力的時候,想想你的榜樣。問問自己:那個意志力強人會怎麼做?

  (4)在朋友圈公開自己的意志力挑戰。比如減肥、讀書等,就可以發在朋友圈,讓朋友來監督自己;

  (5)形成以結果為導向的思維方式。凡事以過程為導向的想法,都是懶惰,都是為自己不自律找借口。

  教你怎麼成為優秀的老師(如何成為一名很)(3)

  五、形象很“贊”

  對于教師穿搭,來自廣州白雲區良田小學的王彎彎老師就非常經驗。

  她會注意特殊日子的着裝,如新學期首次與學生見面時,身穿新中式的旗袍,文藝範十足,也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會穿出自己的學科特色,因為教授語文,想把傳統文化傳遞給學生,再加上骨子裡的文藝氣質,所以常以新中式風格亮相。

  她會因學生年齡特點注重色調的搭配,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及小學生,着裝色調應偏暖色系,可以給孩子們溫暖陽光的感覺,服裝樣式也不要過于古闆,可以多考慮活潑風格的衣服。對于中學生,教師着裝應大氣端莊,給學生留下清爽幹練的印象,較為正式的服裝還可以凸顯自己的專業素養。

  她會通過美妝來點綴,為了讓自己看上去氣色更好,她每天會塗一點粉底,化一下眼線,抹幾抹腮紅,塗上豆沙色口紅,這樣立馬顯得精神百倍。

  王彎彎老師認為,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也是對孩子們的一種美育教育、美育熏陶。孩子們在校學習,不隻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對美的認識、對美的發現,而世界多麼需要多一些會發現美的眼睛,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讓形象很贊的技巧:

  (1)頭發幹淨整潔,每月可找一位固定的托尼老師進行打理;

  (2)穿衣打扮沒有天賦,但卻可以找喜歡的對象模仿。歐美的名媛、王室成員的着裝和肢體語言就很值得模仿,端莊大氣;

  (3)衣服顔色不要超過三種,顔色幹淨有秩序更能彰顯出自己的品味;

  (4)平整的衣服,會讓一個平平無奇的人立馬提升好幾個氣質level(等級);

  (5)服飾越簡約越易搭配,注意面料材質的選取不能太廉價;

  (6)注重體态,挺胸擡頭,舒展肩背,一瞬間就能拔高自己的體态;

  (7)适當地學一些禮儀知識,推薦老師們閱讀金正昆的《教師禮儀規範》;

  (8)不會化妝也沒關系,可以放一隻豆沙色的口紅在包裡,簡單塗個口紅就能擁有好氣色。

  六、研究很“贊”

  數學特級教師劉善娜老師就是一位通過課題研究成長起來的。她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将棘手的事情做得輕明,從數學錯題困惑轉化成簡算單元教學研究。針對四下的《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單元中,綜合測練出錯率高的問題,她先翻閱各個版本的教材,通過分析教材發現人教版教材在内容編排上提升了學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難度。

  于是便将這一單元的課時内容進行了調整,撰寫了11課時的教學設計,提出了“跨域溝通、遷移還原”的教學策略。單元教學結束後,又設計了關注運算能力的簡算單元專題性過關檢測卷。這個階段的研究,讓她認識到研究可以真正助力教學,研究可以從家常日子中萌生。

  第二個階段,将熟悉的事情做得出彩,從作業精品展示轉化成探究性數學作業研究。什麼樣的數學作業才能更好地發揮孩子的自主性?面對這個問題,她結合教材知識點進行了探究性數學作業設計,并一邊設計一邊收集優秀的作業進行交流展示。

  慢慢積累了紀念後,她又将探究性數學作業申報了課題,在專家的指導下,逐漸構建出探究性作業的理論支撐框架,同時将課題研究曆程和研究成果撰寫成書稿出版。此階段,劉善娜老師再次體會到借助課題研究熟悉的事情的美妙。

  第三階段,将有趣的事情做得深透,從主題實踐活動轉化成長周期實踐作業研究。除了自己熟悉的領域外,劉善娜老師更從别人的一個建議,一個想法中,提煉出研究的課題。孔企平教授說,空間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數學能力。于是她就構建了“長周期主體性數學實踐活動作業”課題研究,并成功立項。

  一線教師的研究,無須多高遠,圍繞着孩子進行,就有意義。

  讓研究很贊的技巧:

  (1)做工作之前想想學生需要什麼,猜猜學生會怎麼樣;做完工作之後再想想,學生是如我所想、如我所猜的那樣的嗎?如果是,記下來;如果不是,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想清楚了再試驗一次;

  (2)從最令老師普遍感到頭痛的問題中,尋找感興趣的點,開展實踐研究;

  (3)把平日的教學實踐總結歸納整理,這是形成課題選題的關鍵;

  (4)廣泛閱讀各種優質文獻,從中找到啟發;

  (5)從讀好所教學科的課标、教材入手。

  教你怎麼成為優秀的老師(如何成為一名很)(4)

  七、寫作很“贊”

  著名教授葉瀾女士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所以,寫作是對教育實踐進行觀察、總結、提煉、反思,進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所以,有智慧的老師,不會漠視寫作。那些中小學名師,無論是闫學、管建剛,還是華應龍、萬玮、王木春等,最初也都是籍籍無名之輩,但他們有讀書、寫作的興趣愛好,通過自己的努力,補上了寫作這一課。

  鐘傑老師最開始寫的都是教育叙事,怎麼做的就怎麼寫,怎麼想的就怎麼記錄。後來她開始有主題的寫作,先敲定兩個主題,然後一直寫這兩個主題相關的文章,直到把這兩個主題裡要寫的内容寫完,再換其他的主題。堅持寫,不斷地寫,在寫作的一開始就去這樣練。

  讓寫作很贊的技巧:

  (1)專門抽出一塊雷打不動的寫作時間,形成習慣;

  (2)早起或者睡前寫作,總體要求就是安靜,安靜的環境才有利于思維的輸出;

  (3)寫作的角度有很多,教案、教育生活、觀課記錄、讀後感等,都可以入手;

  (4)每天至少增加輸入,如果沒有時間看書,就利用折疊時間聽書,思考并輸出。

  八、教學很“贊”

  著名的數學特級教師張宏偉老師為了研究教學可以通宵達旦;為了讓孩子學好數學,他能把數學課上成語文課、科學課、音樂課……;為了帶好畢業班,他“啃掉”了學校當時所有的教學錄像和數學教學資料。

  他給孩子構建了全面、豐富、完整的數學課程,讓學生無死角地認識數學世界,無死角地用數學認識世界,繼而無死角地認識自己,成長為獨具個性而又完整發展的人。

  他的教學往往會超出常人的想象,令聽課的老師震撼和感動。在他的教育教學中,“不給學生設限”是一條很重要的原則。他還常常将“家常課”錄制下來,回去一遍又一遍反複研究,課堂上哪句話該說,哪句話不該說,哪個環節需要調整,他都要反複琢磨。

  張宏偉老師用自己的熱情“照亮”了數學教育,更照亮了孩子們的心靈!

  讓教學很贊的技巧:

  (1)研究适合自己的教學技巧;

  (2)上好每一堂家常課;

  (3)将聽課、觀課的内容學以緻用;

  (4)試着将教材重組再開發;

  (5)向智慧的人借智慧,多聽、多看、多學各類名師的教學視頻;

  (6)閱讀優質的教學類書籍。

  磨煉的深度與廣度決定你的高度。在專業水平和教學藝術上追求高度的人,就是奮鬥方向正确的人。

  願每一位老師都能成為那個讓人忍不住點贊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适合3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