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去宣城參加一個會議,結束後到泾縣看皖南事變紀念館,一路風景很漂亮,路邊一個牌子引起我的注意“琴魚茶”。對于喜歡喝茶的我就特别好奇,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霍山黃芽都嘗過,這個茶還真沒聽過。
後來一查,才知道這個茶還真不一般,确實用魚做的。
回來好奇買來嘗嘗。
琴魚
這個琴魚茶是用當地琴溪裡的一種産的琴魚做成的。每年清明前後是捕琴魚的季節,捕到的琴魚被放入鹽開水中,并佐以茴香、茶葉、食糖,然後将魚炝熟,再用炭火烘幹,精制成琴魚幹收藏起來。平時或逢年過節可用來沏茶,作為杯中佳茗,招待上門的客人。
若是密封存放,數月不變形色。 琴魚茶略帶茶味,更有淡淡的腥味、鹹味與鮮味,喝起來别有一番風味。琴魚茶随着沸水的沖泡,杯中立即會騰起一團綠霧;須臾、清澈的茶湯中琴魚就好像“死而複生”,它們個個頭朝上、尾朝下、嘴微張、眼圓睜,在杯中搖擺遊弋,如戲水、似遨遊,可謂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此時,那“琴魚茶”的茶湯是鮮香甘醇,飲之則使人回味無窮……茶湯飲後,可将魚幹放入口中細細咀嚼,其肉嫩酥軟、鹹中帶甜,鮮美爽口令人欲罷不能。
我吃起來更喜歡邊喝着茶邊嚼着吃,如果純用它泡茶我還是有一點不習慣,畢竟綠茶喝習慣了。
生吃起來,酥脆,鹹鹹的有香味,單獨吃的話有點貴。
琴高趁鯉
琴魚遠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琴魚雖是魚羮,卻從不作盤中佳肴,而以飲茶精品著稱。琴魚栖生在泾縣古鎮琴溪一帶,村裡至今還流傳着一個古老的傳說,說是相傳琴溪這個地方,晉時曾有位名琴高的隐士,來此煉丹修仙,丹渣弄入溪中,化成條條小魚。琴高“成仙”後,村民們為了紀念他,遂将山下石台取名“琴高石”。山下水溪取名“琴溪”,而溪中小魚便喚作“琴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