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快餐,你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肯德基、麥當勞這種西式快餐。而在中式餐飲界,有着這樣一個風靡全國、物美價廉、滿足不同飲食階層的國民小吃,那就是與黃焖雞米飯、蘭州拉面并稱“中國飲食三大巨頭”的沙縣小吃。
沙縣小吃起源于福建省三明市的沙縣,是具有沙縣當地特色的一系列小吃的總稱。扁肉、拌面、蒸餃、馄饨、炖罐……沙縣小吃種類繁多,口味大衆化,深受國民喜愛。
傳統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沙縣小吃發源于古代中原飲食文化,同中原人民曆史上的多次南遷有關。據族譜調查,沙縣境内各縣居民,無一不是中原各省(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的後裔,各地漢人的遷居使得的沙縣成為成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彙集地,不同飲食文化的碰撞交流,成就了沙縣這座“小吃城”。
沙縣不少小吃還保留着古老的傳統意識文化的特點,有些小吃的制作方法甚至保留着原始的特點,堪稱古代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沙縣闆鴨的制作方法,與《周禮》《禮記》上描述的臘肉的制作方法大緻相同,經過時光的沉澱,在配料、烘烤方法上不斷改良,炮制出今天我們能品嘗到的美味。
沙縣的“酒釀”“新沉紅”“冬酒”,亦可在《周禮》中找到出處。《沙縣志.物産》記載:夏茂釀造的酒有“長水、短水”之分。長水釀造的時間較長,短水即釀造的時間較短,同《周禮》中記載的“昔酒”“清酒”一樣。
沙縣小吃制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成為舌尖上的“非遺”。
不一樣的“國企”
在餐飲領域,國資、國企并不少見,而沙縣小吃和其他老字号不同的是,沙縣小吃的經營主體以個體戶為主,共用品牌,國企不占有實體店鋪股權,而是通過商标的控制來營運企業。
改革開放後,大衆餐飲市場蓬勃發展,走出家鄉的沙縣人,憑借着自己的手藝在各大城市開起了沙縣小吃店,生意紅火,衣錦還鄉,帶動越來越多的沙縣人離開土地,外出創業。
餐飲業迅速帶動當地經濟,引起沙縣政府的重視。1992年,沙縣政府開始申請注冊沙縣小吃商标,但因《商标法》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不得作為商标而失敗。
沙縣政府多年來锲而不舍,多次協商申請,2015年,“沙縣小吃”商标終于特批下來。
“沙縣小吃”商标為集體商标,注冊方是沙縣政府,“沙縣小吃集團”是沙縣政府100%控股的國資企業,使用“沙縣小吃”商标需經過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授權方可使用。
沙縣小吃這個不一樣的國企,可以說是公有經濟領域典型的加盟連鎖制企業。多年來,沙縣小吃憑借着這套特殊的組織模式火遍全國,遍地開花,用扁肉為磚頭,以拌面為鋼筋,築起“小吃王國”。
香飄五湖四海
數據統計,全國沙縣小吃門店已覆蓋62個地區,年營業額超500億元,門店數量超過8.8萬家,其中有3000 連鎖标準化門店,帶動30萬人就業。其店鋪規模幾乎是肯德基中國的5倍、麥當勞中國的10倍,“沙縣小吃”的招牌早已貼滿了整個中國版圖。
2006年,沙縣縣政府與中國烹饪協會聯合舉辦“首屆中國(沙縣)小吃文化節”,推出“海峽兩岸風味小吃展”“海峽兩岸小吃賽”等活動,成為海峽兩岸小吃交流合作的舞台。
2010年5月,沙縣小吃首次登錄寶島,台灣餐飲、商貿、旅遊等社會各界人士共赴沙縣小吃盛宴,沙縣小吃“以小帶大”,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2011年7月,沙縣小吃的澳門之行,赢得了澳門特首崔世安的厚愛,促成了豐澤(澳門)沙縣小吃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
沙縣小吃在全國“攻城拔寨”的同時,也走出國門,進軍國外市場,在美國、新加坡、奧地利等地都開過分店,深受歡迎。在進軍美國的第一家分店,因生意火爆,顧客把材料吃沒了,僅營業3小時結業。
再領風騷
2021年3月23日下午,來到革命老區村——沙縣夏茂鎮俞邦村了解沙縣小吃發展現狀和前景,希望繼續做好“小吃”文章。
為加快推進“沙縣小吃及圖形”集體商标認定中國馳名商标,沙縣小吃被賦予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卡通形象。
“标準化、連鎖化、産業化、國際化、數字化”,這些不僅是新時代産業的熱點名詞,更是沙縣打造小吃産業園的标準。
在沙縣小吃産業園,食品加工“二産”企業不斷向沙縣區聚集,産業展示服務中心、研發中心、培訓中心、産業大數據和檢測中心“五大中心”的建設,全面展示大數據時代小吃産業創新成果。
沙縣小吃集團與沙陽文旅集團合并,重組為沙縣小吃文旅集團,與惠發集團達成深度合作,推進沙縣小吃繼續創新發展。
數字化時代,沙縣小吃借助互聯網巨頭,在拼多多、抖音等各大電商平台,建立沙縣小吃線上旗艦店,擴大銷售渠道。
“千店加盟賦能提升計劃”,從提升門店形象,到引進智能設備、再到資本證券化,沙縣小吃強化“一盤棋”意識,引導傳統小吃門店升級改造,快速提升标準化門店數量。
2021年,全國新增沙縣小吃加盟店617家,總數達到3650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