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圈裡很多藏友都認為古玉器隻要是和田玉的,一定是和田籽料制作的。
作者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首先我們要從古玉的制作開始講起。工匠制玉,首先要選料,選的料定是明料,肯定不會拿一塊帶皮子的籽料,來賭裡面的玉質如何吧!古時工藝不論線切還是片切,開料都是相當費時費力的。
再說匠人千裡迢迢曆盡千辛萬苦,從新疆運回帶皮的籽料賭石嗎?切出來垃圾料怎麼辦?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玉料在出發地時就已經是明料了。這個明料定是籽料嗎?不盡然,為啥?開料費時呗!而且開出來的不一定是好玉啊!
所以是山流水和山料的可能性更大,最能直觀展現出玉質的料子,才會被優先選擇。
最能直觀展現玉質的品種是什麼?那肯定是山料了。所以作者認為古玉器制作采用山料、山流水居多,籽料反而用的少,這也是除清代以外各個時期的玉器,顯有籽料皮殼的原因,并不是古人不懂皮色的美,是見不到啊!
藏友們都知道和氏璧的故事,《韓非子》書中,楚國人卞和獻玉卻被玉匠說是石頭,然後被砍去了手腳,結局是這塊石頭被剝開以後才漏出了美玉。裡面的故事明确地告訴我們,當時的人所認為的美玉是直觀的明料,可能連玉匠都不曾見過帶皮的玉料。
有人會說山料生澀不如籽料熟美,一塊山料把玩些時日也會變得熟美,更何況埋藏于地下千年之久,密度早已經發生了變化,晶體結構間隙變大,一盤就熟。
再說一證,籽料多有棉雜色和水線,透光性低,山料山流水卻少有這些特征,透光性高。館藏和田高古玉基本上沒有水線和棉雜色,透光性高。
以上論述為集玉錄個人觀點,還望藏友指正糾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