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茶古代的雅稱

茶古代的雅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30 07:16:45

茶古代的雅稱?查了古籍,茶的别稱、雅稱計有74種,另外還有5種少數民族稱呼:,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茶古代的雅稱?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茶古代的雅稱(古人對茶的74個美稱)1

茶古代的雅稱

查了古籍,茶的别稱、雅稱計有74種,另外還有5種少數民族稱呼:

槚(jiǎ)、蔎(shè)、茗、荈(chuǎn)、荼、嘉木、“甘露”、 荈詫、瓜蘆、葭萌、臯蘆、酪(lào)奴、酪倉頭、“水厄”、不夜侯、晚甘侯、苦口師、冷面草、草中英、滌煩子、清風使、琉璃眼、瑞草魁、麒麟草、忘憂君、苦節君、消毒臣、餘甘氏、水豹囊、“玉川子”、漏影春、淩霄芽、茶荈、森伯、葉嘉、清友、鳳團、金葉、靈芽、龍芽、露芽、茗飲、瓯蟻、日注、山芽、水芽、兔毛、先春、仙芽、香茗、雲腴、紫筍、桡、椒、葭、詫、姹、選、物羅、過羅、清人樹、離鄉草、草大蟲、甘露、香乳、碧旗、蘭芽、金芽、雪芽、玉蕊、瓊蕊、綠玉、瓊屑、木萌等稱謂。“恰依”、老拔、 “拉”、槚“jia”、“啦博”是少數民族的叫法。

在古書中“槚(jiǎ)、蔎(shè)、茗、荈(chuǎn)、荼”都是茶的别名。在最初,茶隻是作為一種藥材使用,三國時,古人飲茶的習慣已經逐漸形成,南北朝時,飲茶風氣漸盛,至唐代陸羽著《茶經》,将“荼”字減一畫作“茶”,茶成為了家常飲品。另外陸羽《茶經》還美譽茶為“嘉木”、“甘露”。

茶的别名,從古至今,數不勝數,其中最為常見的要數 “茗”。古代的文人書畫作品中,以“茗”代“茶”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此字的風雅韻味。

槚(jiǎ),原意指楸樹。《爾雅·釋木》:“槚,苦荼。”晉代郭璞《爾雅注》釋曰:“樹小似栀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蔎(shè),原指一種香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為,是草香之意。

荈(chuǎn),也是茶的一種别名。《玉篇·草部》認為,荈是“茶葉老者”。

葭萌 西漢揚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别國方言》,世稱《方言》載:“蜀人謂茶曰葭萌。”《方言》‘蜀人謂茶曰葭萌’,蓋以茶氏郡也。”表明,葭萌指的是茶,也是最早以茶入命郡的一個郡名。

荈詫 在西漢司馬相如的《凡将篇》中,是将茶列為藥物的最早文字記載,其中談及二十種藥物,稱茶為“荈詫”。三國魏《雜字》曰:“荈,茗之别名也。”晉代陳壽的《三國志》談及吳王孫皓為韋曜密賜茶荈“以當酒”。

瓜蘆 東漢《桐君錄》稱:“南方有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通夜不眠。”一般認為瓜蘆亦是古代茶的異名。

臯蘆 東晉裴淵《廣州記》雲:“酉平縣出臯蘆,茗之别名,葉大而澀,南人以為飲。”

酪(lào)奴(酪倉頭):王肅于太和十八年亡命北魏,時年方三十。數年之後的某日,在宮中舉行的宴會上,王肅暢食羊肉,痛飲酪漿。見此情形,孝文帝不禁訝異。他問王肅:卿中國之味也,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王肅答曰:羊者,是陸産之最;魚者,乃水族之長。所好不同,并各稱珍。以味言之,甚是優劣。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唯茗不中,與酪作奴。

“水厄”,出自《世說新語》。晉代司徒長史王蒙,喜歡飲茶,常請客人陪飲,士大夫們不習慣喝茶,每次拜訪王蒙,都會說:“今天有水厄了。”厄,災難之意。

不夜侯:宋 陶谷《清異錄•茗荈》:“胡峤《飛龍磵飲茶》詩曰:‘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對不夜侯。’”

晚甘侯:茶的異名。宋 陶谷《清異錄•晚甘侯》:“孫樵《送茶與焦刑部書》雲:‘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此徒皆請雷而摘,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澗雲龛之侶,慎勿賤用之。’”

苦口師:宋 陶谷《清異錄•茗荈》:“皮光業最耽茗事。一日,中表請嘗新柑……才至,未顧尊罍而呼茶甚急,徑進一巨瓯,題詩曰:‘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

冷面草:茶葉的異稱。宋 陶谷《清異錄•茗荈》:“符昭遠不喜茶,曰:‘此物面目嚴冷,了無和美之态,可謂冷面草也。’”

草中英: 唐 鄭愚《茶詩》:“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滌煩子: 古人謂茶能消除煩惱,故稱。唐 施肩吾《句》:“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清風使:宋 陶谷《清異錄•茗荈》:“大理徐恪見贻卿信錠子茶,茶面印文曰‘玉燀膏’,一種曰‘清風使’。”

琉璃眼:唐 李泌《賦茶》:“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

瑞草魁:唐 杜牧《題茶山》:“茶稱瑞草魁”,後因稱茶為“瑞草魁”。宋 孫奕《履齋示兒編•雜記•人物異名》:“茗曰酪奴、瑞草魁。”

麒麟草:盛唐朝廷科舉時,很多人将茶稱為“麒麟草”,不僅借以寓意祝福,而且還用來助發文興情思。《鳳翔退耕傳》即曰:“元和時,館客湯飲待學士者,煎麒麟草。”

忘憂君、苦節君:蒙古人入主中原的元代,崇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漢族士大夫階層中,有許多有志氣、有才學的文人,不事權貴,退隐山林,茶便成了這些文人苦中求樂的朋友,而被稱為“忘憂君”;他們以茶解憂時,茶也成了這些人表示清節的工具之一,而被稱為“苦節君”。

消毒臣:唐 曹邺《飲茶詩》:“消毒豈稱臣,德真功亦真。”

餘甘氏:宋 李郛《緯文瑣語》:“世稱橄榄為餘甘子,亦稱茶為餘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餘甘氏,免含混故也。”

水豹囊:宋 陶谷《清異錄•水豹囊》:“豹革為囊,風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滌滞思而起清風,每引此義稱茶為‘水豹囊’。”

“玉川子”,即唐代詩人盧仝好茶成癖,寫了許多關于茶的詩歌,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為“茶仙”。因此,有人以“玉川子”代稱茶葉。

漏影春:其實是一種大約出現于五代或唐末、流行于宋代的玩茶方法。宋代陶谷《清異錄》中,比較詳細地記錄了這種做法。大意為用繡紙剪出镂空的藝術形狀,鋪在茶盞中,撒上茶粉後取出繡紙。再用其他的食材擺出一張精美的茶畫,觀賞之後用沸水激蕩沖飲。因此,茶在宋代的一段時間便喚作“漏影春”。

淩霄芽:元代楊維桢《煮茶夢記》稱茶為“淩霄芽”。

橄榄仙:對茶的美稱。宋 陶谷《清異錄•茗荈》:“猶子彜,年十二歲。予讀胡峤茶詩,愛其新奇,因令效法。近晚成篇,有雲:‘生涼好喚雞蘇佛,回味宜稱橄榄仙。

茶荈:唐 皮日休《茶中雜詠》:“生于顧渚山,老在漫石塢。語氣為茶荈,衣香是煙霧。”

森伯:宋 陶谷《清異錄•茗荈》:“湯悅有《森伯頌》,蓋茶也。方飲而森然嚴乎齒牙,既久四肢森然。

葉嘉(清友): 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雲:“葉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姚合的《品茗詞》亦曰:“竹裡延清友,迎風坐夕陽。”

鳳團:宋代貢茶名,團狀,印有鳳紋。泛指好茶。宋 周邦彥《浣溪沙•春景》:“閑碾鳳團消短夢,靜看燕子壘新巢。”

金葉:茶葉的美稱。宋 朱敦儒《好事近•茶》:“隻願主人留客,更從斟金葉。”

靈芽:唐 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複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宋 黃儒《品茶要錄》:“前此茶事未甚興,靈芽真筍,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

龍芽:宋 楊萬裡《過平望》:“午睡起來情緒惡,急呼蟹眼瀹龍芽。”元 謝宗可《茶筅詩》:“萬縷引風歸蟹眼,半瓶飛雪起龍牙。”

露芽:宋 梅堯臣《和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纖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宋 陸遊《起晚戲作》:“雲子甑香炊熟後,露芽瓯淺點嘗初。”

茗飲: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正覺寺》:“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

瓯蟻:瓯中的茶沫,借指茶。晉 王浮《神異記》:“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瓯蟻之餘,不相遺也。”

日注:宋 歐陽修《歸田錄》:“草茶盛于兩浙,兩浙之品,日注為第一。”宋 蘇轼《和錢安道寄惠建茶》:“粃糠團鳳友小龍,奴隸日注臣雙井。”

山芽:宋 曾幾《述侄饷日鑄茶》:“寶胯自不乏,山芽安可無?子能來日鑄,吾得具風爐。

水芽:宋 楊萬裡《謝木韫之舍人分送講筵賜茶》:“淳熙錫貢新水芽,天珍誤落黃茅地。”

兔毛:細嫩的茶葉上的白毫,借指茶葉。唐 呂岩《大雲寺茶詩》:“兔毛瓯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先春:茶的異名。唐 盧仝《走筆謝孟谏議寄新茶》:“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仙芽:茶葉的美稱。胡懷琛《春日寄家兄閩中》:“海扇占春信,仙芽問武夷。”

香茗:香茶。唐 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

雲腴:唐 皮日休《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青棂子》:“味似雲腴美,形如玉腦圓。”

紫筍:唐 白居易《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茶香飄紫筍,脍縷落紅鱗。”宋 蘇轼《宿臨安淨土寺》:“覺來烹石泉,紫筍發輕乳。”

此外,茶還有桡、椒、葭、詫、姹、選、物羅、過羅、嘉木、清人樹、離鄉草、草大蟲、甘露、香乳、碧旗、蘭芽、金芽、雪芽、玉蕊、瓊蕊、綠玉、瓊屑、木萌。等稱謂。

維吾爾族人民稱茶為“恰依”,其實,這一稱謂出自“茶葉”一詞的譯音。

哈尼族兄弟仍稱茶為老拔,并一直延伸到現在。

彜族同胞稱茶為“拉”,意為是萬物之源。

西藏還沒有将對茶的稱謂從衆多稱呼中分離和獨立出來,有許多民衆稱茶為“槚”。所以,藏語茶字至今仍讀為槚“jia”音

基諾族兄弟世代以種茶為生,基諾語稱茶為“啦博”。“啦”是依靠的意思,“博”指的是芽葉,其意是賴以生存的芽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