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生物光子學領域研究團隊

生物光子學領域研究團隊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08:51:03

來源:讀特

日前,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冷凍電鏡中心研究教授王培毅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志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首次解析了新冠病毒兩個關鍵突變株奧密克戎和德爾塔RBD區(關鍵受體結合區)與人ACE2(hACE2)的複合物結構,闡明了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

生物光子學領域研究團隊(研究成果登上細胞)1

新冠病毒突變株奧密克戎和德爾塔目前是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五種“關切變異株(VOC)”中最重要的兩種。奧密克戎已在128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因此引起了全球廣泛關注,其突變株刺突S蛋白上最關鍵的受體結合域RBD攜帶高達15個氨基酸突變,涵蓋了阿爾法、貝塔、伽馬突變株具備的所有特征。德爾塔變異株是迄今發現的最具傳播性的新冠變異株。深入理解奧密克戎和德爾塔突變株的識别受體和入侵細胞的機制是疫苗和藥物研發的關鍵基礎。

研究團隊首先通過流式細胞分析、表面等離子共振和假病毒入侵實驗等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評估了五種VOC與hACE2的結合能力和假病毒感染能力。研究團隊發現,與新冠病毒原型毒株相比,奧密克戎和德爾塔突變株的RBD與hACE2的結合能力沒有明顯變化。為進一步探明奧密克戎RBD和德爾塔RBD 與hACE2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團隊解析了奧密克戎 RBD/hACE2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和X-射線晶體結構,同時還獲得了德爾塔 RBD/hACE2複合物的X-射線晶體結構。該研究結果提供了關于奧密克戎和德爾塔的重要分子信息,揭示了奧密克戎和德爾塔的RBD與hACE2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為疫苗研發和藥物篩選奠定了分子基礎。

該研究主要數據收集和處理工作均在南方科技大學冷凍電鏡中心完成,王培毅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研究員齊建勳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後韓鵬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生李霖傑、南方科技大學冷凍電鏡中心博士後劉升、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研究員汪啟勝和中國科學院大學與澳門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張弟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南科大生物系、冷凍電鏡中心是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訊單位。

(原标題:研究成果登上《細胞》!南科大王培毅團隊聯合研究首次揭示奧密克戎和德爾塔入侵機制)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