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邊塞小股民
來源:雪球
今天呢,我就在說說保險行業怎麼賺錢的問題。
保險公司怎麼賺錢呢?其實沒那麼複雜,咱們就抓兩頭就行了。一個是承保端,一個是投資端。
所謂承保端,最通俗的大白話其實就是收你的保費。而投資端呢,就是把把這些收上來的錢在想着投資點别的,賺點錢。
簡單總結為:保險公司盈利=(投資收益率-負債成本)*投資資産規模。
這個負債成本就是,保費具體來說比如,你買的一些理财保險,公司承諾給你4%的收益,那這個負債成本就是把保費和這4%給投保人的收益也算上了。當然這個隻是比較簡單的假設,真實情況比這要複雜的多。
就這麼簡單的一個事,你們咋就搞不明白呢。
你在換位思考一下啊,假設你開了一家保險公司,你要是想利益最大化是個情況?
是不是就是在承保端方面,最好你們這些投保的人都沒事(健康險),健健康康啥事都沒有,這樣我就不用給你理賠了,你好我好皆大歡喜。而在投資端,我把你們這些人收上來的錢,都投資出去,盡可能的獲得最大的收益率。你要是老闆,你當然是希望這樣的了,對不對。
這就是保險行業的商業模式,也沒那麼複雜,别搞亂了。
如果細分的話呢,大家一定要抓住保險公司的主要矛盾:三差。
這個我相信你不懂至少也是聽過的。
(注:我這裡說是壽險公司特有的)
所謂三差其實就是:保險精算假設與實際經驗之間的差(利差、死差、費差)
這樣說你可能不明白,我在進一步說明。
假設你買了一份保險,這份保險在你買入的時候給你約定的利率是4%,但是保險公司在這期間通過投資,拿上你的錢獲得了5%的收益,那麼利差就是:5%-4%=1%
這個有點類似銀行,把錢從儲戶中收上來,然後再投資,賺中間的差價。
中間商賺差價,買家少花錢,賣家多賺錢.....
同時呢,你這錢保險公司收上來,肯定得管理吧,還有運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花錢呢,自然會産生一定的費用,那比如說保險公司一開始預估差不多這筆費用是50萬,最後實際卻才花了30萬,那麼費差就是50-30=20萬。多出來這20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就是賺來的錢嗎?
接下來呢就是死差,這個話題比較沉重,但咱們不能不提,所謂死差呢,就是保險公司雇一堆精算師,算出一個預期死亡率,假設這個死亡率是10%,也就是說100個人可能有10個人死亡,但是呢,實際情況,卻隻死了6個人 那麼這個死差就是10-6=4。這剩下的不好意思,就是我賺的。
具體來說,就是下面這張圖:
别小看這三差,它們可是保險公司的盈利來源。最理想的狀态當然是三差都為正。
所以呢,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去研究保險公司的思路,從他的三差占比來看公司。
反正呢,保險公司的收益來自于三差(死差、費差、利差),而目前國内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利潤來源主要是利差,占比高達 7,8 成,甚至有些保險公司僅僅靠利差吃飯,死差費差處于虧損狀态。換句話說,大多少公司主要還是靠利差來增加收入,利差才是其收益的最主要來源。
這裡面很有意思啊!
你想啊,本來這個保險行業的盈利來源是這三個方面,但是你卻隻依賴其中一個(利差),甚至把他當作是利潤的主要來源,這從一方面說是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呢,其實是公司能力的體現,因為你沒有辦法去其他兩個方面去獲得收入。
最關鍵的是什麼呢?
利差這種盈利模式,大家想一想,其實和銀行大同小異,都是從老百姓手裡低成本吸收資金,然後自己在對外不管是投資呢還是借款,反正就是賺中間的那點差價。
可是,這保險能和銀行比嗎?銀行有天然的低成本吸取資金的優勢啊,另外現在各大金融app,如支付寶,理财通這些的貨币基金的出現,銀行為了生存利率也在上調,吸取資金的成本也在上升。
那你說保險,你在厲害,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在資金的吸收端,壓力其實是很大的。吸取資金的成本上來了,這時候就會對投資端有很大的要求。因此我們會看到最近這幾年有部分保險公司盈利已經出現下滑,就是這個原因。
這種情況呢,短期來看可能不明顯,你也感覺不到,但是長期來看反而對于一些保險公司是受限制的。
所以說,保險公司太依賴利差,不是啥好事,反而未來可能會帶來不小的沖擊。因此最理想的狀态其實就是三差的平衡。也就是說,我都能撈點錢,這樣才不至于把公司自己置身在尴尬的境地。
另外,如果我們去看保險這些個公司投資端的統計你就會發現:
他們還是比較偏保守的,固定收益類安全穩健的産品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各位想一下,在資金的吸收端呢,成本逐年上升,而在投資端呢,公司又主要投資穩定的收益率相對不高的産品,所以其實如果嚴重依賴利差盈利的公司其實壓力挺大的。短期内可能看不出啥,但長期來看公司要不改變,業績其實是有壓力的。
就比如說2013年中國人壽開放日的材料公布了三差中“利差”的占比,可以看到在某些年份中國人壽的利差比例超過100%。(雖然數據有點老,最大的原因是各大公司對他們避而不談)
這從另一方面就說明中國人壽的死差和利差是虧損的,承保利潤是負的,利潤完全靠投資收益。
因此呢,未來保險的在利潤方面的大趨勢,絕對是三者的平衡。比如說中國平安,其實已經做的很好了。
我們在中國平安的18年年報中就可以發現,其利差隻占34%
這已經可以與友邦保險相媲美了:
數據是16年的,但就目前來看,兩家公司差别不大。
三差的平衡對于公司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好的象征,也更加趨于成熟的占比。
ps:友邦是一家注冊在百慕達(北大西洋某群島),總部在香港,業務範圍在亞太的獨立上市公司。甚至呢,你如果去看各大研報的話,你就會發現友邦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标尺來衡量其他公司。
坊間号稱中國壽險行業有兩個标杆:平安人壽和友邦保險,一直以來都是衆多壽險公司學習的對象。
就比如說17年底發布的“134号文“對18年壽險行業來說還是有不小的沖擊,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弱化保險産品投資屬性,當然長遠來看是有利于這個行業的發展的,所以依靠利差的公司招架不住了,我們從18年整個全國的壽險保費收入來看呢,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下滑,但盡管如此,中國平安的壽險業務依然同比增長20%左右。
這裡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這個三差的披露你要去翻看各大保險公司的年報中你很難找到他們的情況,而唯獨平安這幾年有意無意已經開始公布其壽險保單的三差數據了。
這種感覺就像是平安在侮辱其他的保險公司,因為其他的公司基本靠利差來獲得收益,其他2差基本無望,而平安三差結構優質而且還可以盈利,這從某種程度上我絕得就是“調戲”,有本事也披露呀,但是他們不敢~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坐的同行你們都是垃圾~
很早之前,我有幸拜訪了一位資深大佬,他有個習慣呢就是每天看新聞聯播,我當時還嘲笑他這有什麼好看的,結果他是這樣回複我的:
不管是看新聞聯播,還是看報紙,說什麼,寫什麼統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沒說沒寫什麼。
同一件事可能有十幾種表達方式,那麼到底這個談判的結果是什麼呢?其實都和你說了,隻不過你沒有識别出來。
這個分析公司也是如此,我們總把關注點放在了年報裡說了什麼,而不想想為啥它不說什麼?
總得來說,三差均衡的模式意味着險企利潤釋放更加穩定,盈利也相對較強,未來必定是保險公司發展的大方向,因此我們從結構上來說平安的這種結構很優質,當其他公司準備要轉型的時候平安已經在這條道路上深耕多年。
可惜,正因為衆多公司藏着掖着,我們沒有辦法把這項數據全部拉出來好好給各個公司客觀的評判個一二三,但我們可以證明平安之所有成為平安并不是靠其他的花裡胡哨的,還是靠的實力。
今天最主要的是我們了解了壽險的主要盈利模式。這個“三差”可是保險行業中最重要的概念,你如果今天把三差搞明白了,你今天就不白看這篇文章。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從始到終說的都是壽險,最大的原因呢就是因為目前我國的保險行業呢,主要還是依靠在壽險來運作的,就拿最出名的中國平安來說,盡管它是名副其實的金融綜合類集團,但是壽險業務依然占據主營收入的一半以上,所以說我們談保險,就必須要談壽險。
至于财險這個小分支是個什麼情況呢?我們以後不定時的在慢慢說,因為我隻要一說保險,肯定不如說其他行業看的人多,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就不願意了解。
最後,我毫不吝啬的可以告訴大家,這個行業我個人很看好,并且在年初到現在一直在布局,這個老朋友應該知道.....隻要我不下車,這個保險話題就不會終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