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九、成長路上最不能忘記的是恩師。《論語》先進篇第十一之二。(0927)
【原文】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學習】本章從典故“絕糧于陳蔡”說起。夫子遊曆于陳國、蔡國的時候,遇上戰亂,跟着他一塊兒遊曆的學生都餓得起不來身了,孔子這時候還在彈琴。子路問孔子:“君子也這麼窮嗎?”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窮途末路時,尚能堅守節操;小人遇到困難時,可能就會胡作非為了。正是夫子的這種境界,使得大家面對如此絕境,也能彼此團結,緊緊圍繞在夫子身邊。公元前484年,孔子回到魯國以後,子路、子貢等先後離開了他,他們有的做了官,有的回了老家。顔回也病死了。夫子感歎道,當年随我在陳蔡之間一起蒙難的學生,現在都不在了。
這說明唯一不可挽留的是時間,當年厄困時都能抱團取暖,而如今日子雖已有所向好,可時光流逝,帶走了該走不該走的、想走不想走的一切。
同時聯系上下文,夫子是否也在感歎,當年那些弟子沒有真正得到禮樂的教化,所以下一章就列舉了他目前有成就的弟子。我更願意理解成,夫子面對當下“好日子”,之所以開始懷念當年的困苦,不是對人去物非的怨言,而是對時光流淌的無奈。
今年的中秋節,在微信中學群裡看見當年的高老師發信息說:當年的盛老師已過八十,如果能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接到學生的問候,那将是很溫暖的。見到号召,我立刻按照留下的座機号碼撥了過去。可惜,試了幾次,老師因聽力不濟,難以直接交流。但38年前老師的教導卻曆曆在目。
我們成長的路上,可能記不住所有的老師,但對自己有影響的在不同的階段總有那樣一些老師。自己當了老師後,雖不求學生的回報,但看見他們的進步,也是暗喜。在我身邊發生的事,有個學生大我六歲。參加培訓時因聽了我的課而對我留下了印象,幾年後函授畢業論文由我指導。巧合的是20年後其女兒的畢業論文也是我指導的。從相知到相識,一路走來無話不談,成了知己。
【注釋】子曰:“從我于陳、蔡者(都是國名。孔子周遊列國,62歲時從陳國到蔡國,斷糧于陳蔡之間。随從弟子史書有記載的隻有五人:顔淵、子貢、子路、子張、宰予),皆不及門(門,這裡指受教的場所。不及門,是說不在跟前受教)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