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劉琪彧 □醫學人文學院 李 曈
我們在藥店常常會看到,非處方藥區的指示牌上寫着英文字母“OTC”,是櫃台發售藥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縮寫;處方藥區寫的則是“Rx”,似乎不是任何單詞的縮寫。醫院開具的處方單左上角,印着一個醒目的“℞”符号,像是“R”的斜線與“x”相連組合而成。不僅如此,“℞”也經常出現在藥學組織的标志中。例如,澳大利亞藥學協會的标志就是以藍底金十字為背景,正中央繪有“℞”符号,自1962年啟用沿襲至今;香港藥房标志于1987年啟用,是以白底紅十字為背景,“℞”符号同樣位于中央。
由此可見,“℞”與藥學有着密切聯系,如果不是任何單詞的縮寫,那它究竟代表着什麼呢?在史學界,關于“℞”的由來與含義,主要有三種說法:一種認為它是從拉丁文“recipe”演化而來,另兩種則認為它與悠久的神話學有淵源。
“recipe”在拉丁文中有拿、取的含義,而在英文中卻是烹饪方法、食譜的意思。事實上,英文的“recipe”原本就來自于拉丁文的“recipe”,從1584年的資料可以看出,當時它兼具藥品配方和食品配方雙重含義。由于在中世紀的一些手稿中,人們習慣将大寫字母“R”的最後一筆向斜下方拉長,并在末端做裝飾,因此有學者認為,“℞”符号便是由“recipe”的大寫首字母R演化而來。到了19世紀末,英文“recipe”逐漸成為“食譜”的專用詞,不再作為“藥方”使用,隻在“℞”符号中保留着曆史的痕迹。
不過,大多數學者認為“℞”的由來沒那麼簡單。一種更常見的說法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神荷魯斯。荷魯斯是冥界之神奧西裡斯和自然女神伊西絲之子,是生命、天空與王權的主宰。在古埃及神話中,奧西裡斯的弟弟賽特為了篡位,殘忍謀殺了奧西裡斯。後來,悲憤的荷魯斯戰勝賽特,奪回了王位。在這場激烈的戰争中,賽特刺瞎了荷魯斯的左眼。勝利之後,荷魯斯憑借神力(也有說在智慧之神透特的幫助下)令左眼恢複了光明。從此,“荷魯斯之眼”便成為重生、治愈的象征。
在古埃及文化中,眼睛并非被動接受信息,而是具有主動放射光線的能力。因此,“荷魯斯之眼”不是被動地防禦疾病,而是意味着驅逐疾病與詛咒,帶來健康、好運及财富,故而廣受古埃及人喜愛。考古學家發現,“荷魯斯之眼”是古埃及重要且常見的符号,不僅大量雕刻在金字塔牆壁、棺椁、器具等上,人們還會鑄造該形狀的護符随身攜帶。希臘化時代,這些護符在地中海沿岸各國廣為流傳,成為最受歡迎的埃及護符之一。因此許多學者認為,“℞”正是從“荷魯斯之眼”演變而來,具有祈求治愈之意。
另一個神話學觀點認為,“℞”源自古羅馬信仰中對朱庇特的崇拜。朱庇特作為古羅馬主神,在治愈疾病方面起着關鍵性作用,曾出現在許多醫療禱詞、護符之中。關于“℞”與朱庇特的淵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是羅馬語“REX”(意為“王”,指代諸神之王朱庇特)的縮寫;二是說朱庇特主宰木星,而“℞”與木星符号相似,是其書寫的變體。
當然,這兩種神話起源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許多學者認為,羅馬醫生所用的“℞”符号直接來源于“荷魯斯之眼”,是埃及文化向羅馬滲透融合的結果。宗教學家約翰·艾略特教授指出,古羅馬醫生也時常會向荷魯斯祈禱,使用含有“荷魯斯之眼”的護符和咒語來輔助治療。很可能在中世紀,埃及的“荷魯斯之眼”和羅馬的朱庇特符号合二為一,成為各國醫生鐘愛的符号。
除上述說法外,也有其他觀點。例如,在中世紀,基督教教會在清理異教的過程中,要求醫生們用“祈求拉斐爾(基督教信仰體系中的長天使)”的符文來取代異教神的印記。因此,不論是古埃及的“荷魯斯之眼”,亦或是古羅馬的朱庇特符号,都逐漸被拉丁字母“R”取代,最終演化為“℞”。
當下,古老的宗教已漸行漸遠,作為處方标志的“℞”卻長久留存,與之一同傳承的,是醫務人員對藥到病除、患者康複的美好祈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