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是沃森和克裡克,他們也因此和威爾金斯共享了1962年諾貝爾獎的榮光。
其實這件事背後還有故事,當初富蘭克林是第一個對雙螺旋結構拍照的人,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和威爾金斯沒有很好的溝通,導緻兩人罅隙越來越大,一氣之下,威爾金斯把富蘭克林的研究成果給了沃森和克裡克,從而加速了他們的研究進程。
溝通不通暢,最後導緻了富蘭克林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在我們看來一個小小的溝通,竟然引發了這麼大的問題。
所以,溝通從來不是小問題,而是需要我們重視的技能,尤其對孩子來講,越早練習越早受益。
現在有這麼一套書《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課》,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口才,讓孩子長大後,可以更好的融入社會。
看完這套書,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就是如何做好溝通。作者從四個方面講述了如何做一個會溝通的人。
一、會溝通,要先會說話
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五取決于溝通。
要溝通最重要的就是要敢說。我們經常見到課堂上的孩子們,有的特别喜歡發言,有的孩子則是默默的不說話。這些孩子就是不敢說話的代表,和老師互動,與同學交流就少了一些。
面對這樣的孩子,老師和家長應該創造一些說話的環境,鼓勵孩子多說話,隻要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才能讓别人更了解你。
徐悲鴻是衆所周知的大畫家,在他年輕的時候,去法國留學。
到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連交流都有困難,徐悲鴻并沒有膽怯。在見到了自己的導師的時候,大膽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先生,我是來自東方國度的窮學生,您是富有盛名的大畫家,但藝術部分國界,我十分仰慕您的才華,所以很希望成為您的學生,得到您的教誨。
徐悲鴻這麼一說,給老師留了一個特别好的印象,使得他在國外的求學得以順利。
俗話說,話是開心的鑰匙。所以我們都要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會溝通,要說到點子上
一位作家說,你說出的話要命中靶心,否則請不要亂彈琴。
這句話就是要求我們說話要說重點,不要羅利巴索的說一堆。
這一點在工作後尤其顯得重要。
工作後,大部分人都會向領導彙報工作,有的人就喜歡長篇大論,說一大堆,沒有主次,沒有重點,讓人聽了一頭霧水,領導還會認為你的工作沒有做好。而有的人的工作彙報很簡潔明了,把重點勾畫的很清楚,領導一聽就知道做了什麼,做到哪一步了。
對比這樣的兩種彙報,領導肯定更喜歡第二個人的彙報。如果有晉升的機會,領導也會優先考慮第二個人。
溝通感覺就是說說話而已,其實不然,說話沒說到重點,别人就不會重視你。
話說到點子上,說話有邏輯,有層次,才會讓人更理解。
平時可以多看一些書,鍛煉自己的邏輯能力,抓問題主次的能力。
三、會溝通,要考慮他人
一個人想要成功,就應該懂得把自己置于衆人之下。
溝通中,多肯定别人,照顧别人的感受,而少強調自己,你才能得道多助。
前蘇聯領導人列甯,在一次演講中,被反動黨派伏擊,差點丢了性命。列甯逮捕了這些士兵。
不久後德國進攻蘇聯,前線急需戰士。這些被捕的士兵要求去前線,列甯允許了。
他對這些士兵們說,你們是這個國家最優秀的士兵,雖然曾經因為受他人蠱惑,對新生的證券有敵意,但是當國家遭受欺淩時,你們仍然願意沖在最前頭,你們是真正的愛國者。
列甯的簡短發言,讓士兵們熱血沸騰,不但堅定了參加戰鬥的決心,也成為了列甯的擁護者。
列甯的發言,完全是從士兵們的角度去說話,所以才會有了這樣的效果。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的,你若是不管對方在做什麼,你就叽裡呱啦的說個不停,對方雖然不說什麼,内心已經開始反感你了。
如果你照顧對方的感受,說話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讓對方感覺到被重視,這樣的溝通才會更有效。
四、會溝通,要懂得贊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 詹姆斯說,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尊重。
人們都想聽到贊美,而不是批評。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劉德華未成名之前,有幸遇到了林子祥。
林子祥提攜新人,衆人皆知。劉德華知道後,就主動在公共場合要求唱首歌,希望得到林子祥的點評。
劉德華唱過之後,林子祥給了很多的意見和建議,劉德華受益匪淺。
後來劉德華紅了,仍然不忘林子祥的提攜之恩,經常性的贊美林子祥。
劉德華的贊美拉近了兩個人的關系,而且得到了跟多的指點。
從心說出來的好話,大家都愛聽。
生活中,我們也要刻意讓自己多去贊美身邊的人。剛開始也許很難,但是時間久了,你會發現贊美得來的人際關系更和諧。
寫在最後
溝通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事情,也許現在的你溝通表達能力比較差,但是也不要氣餒,好的溝通是可以練習。
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點,時間久了,你的溝通能力就會上一個台階。
這套《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課》裡面包含了許多的内容,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素材,方法,都是為了讓我們擁有一個好的溝通能力,讓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更好的暢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