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縣,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南面,是安徽省首個“千億縣”,也是安徽省省會合肥打造“具有競争力的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如何打造更好的城市形象,創建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是肥西縣政府的不懈追求,也承載着肥西人民共同期盼和美好願望。如今,綠意盎然的街道、規劃整齊的車庫、全新粉刷的樓房外立面、精細的垃圾分類管理、下雨天再也不用擔心的雨污水……肥西一改老城面貌。從3月啟動,至今年10月份,肥西縣将通過大規模的城市更新,老城改造,向未來展露它的全新風貌,也為所有肥西人民重塑生活方式,成為老城更新中全新樣本。
蝶變下的新縣城
老舊的縣城,總有很多年代悠久的老式小區。“老、破、小”問題突出,基礎設施破損嚴重,樓頂漏雨、排水堵塞、路燈不亮、監控缺失給小區居民帶來諸多生活不便。肥西縣也不能免俗,雖然能依靠一些社區幹部的鄰裡協調、籌措維修資金等,但核心問題卻難以解決。于是,在想着能更多解決小區居民實際問題的思想動力下,肥西政府出面,決心将老舊小區集中改造,把居民遇到的問題一次性解決。這,既是肥西政府為群衆辦實事的根本體現,也是政府回應群衆關切的重要方式。
“從今年3月開始,我們決定要啟動這樣一系列的舊城改造計劃,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肥西縣人居環境,改善生活品質,還可以增強人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可以說,老舊小區的問題,一直是我們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社區環境改善,會進一步帶動城市品位提升,市民就可以真切地獲得生活上的享受。同時,改造老舊小區,還能夠幫助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這對于整個縣城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肥西縣住建局老舊小區改造辦公室趙曉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于是,一張城市更新的大圖徐徐展開。據悉,此次肥西縣城關地區老舊小區小巷綜合提升改造項目,一共圍繞着288個老舊小區以及周邊10條小巷進行提升改造,共涉及22個社區,總建築面積約285萬平方米,工程總投資估算約8.2億元。整個項目分5個标段實施,工程内容涉及小區内的雨污水分流改造、道路改造、停車位和鋪裝改造、景觀綠化改造、智慧化監控照明改造、建築立面屋面、圍牆及廣場等配套基礎設施改造。
據了解,此次改造項目在空間上按照由下而上,分成“3步走”同步推進。一是完成地下雨污水改造,二是組織地面恢複,三是房屋和小區基礎配套設施綜合整治。截至目前,地下雨污分流已完成工程量的99.9%,強電入地,已完成35個中的18個,弱電入地已完成99個中的90個,瀝青路面恢複已完成125個中的65個。一系列改變讓老舊小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讓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
柔性關懷下的城市更新
如果要說此次老舊小區改造的最大特點,用“柔性”來形容也許最不為過,趙曉雲告訴記者。首先是政策上的柔性。從改造之處,整個肥西縣的相關部門就充分征求群衆意見,從全面系統策劃開始,注重對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次,暢通設計與居民、物業、社區的溝通渠道。規劃、城管、屬地政府等多部門也多方面出謀劃策。末了還實施訂單制改造,由文明辦、物業辦等職能部門,根據文明創建及物業管理需求,精準開單。“接單”的單位還會根據需要,對基本改造内容進行補充。
“總之,我們會積極打造政府、企業、社區、個人之間的溝通平台,這樣既能保證我們的工程可以順利推進,又能恰當地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讓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得到體現,讓他們有一種被尊重被照顧的感覺。”
當然,在改造的過程中,遇見的困難也不小。對于一些需要征遷的居民來說,更是要照顧他們的情緒,積極考慮他們的需求。肥西縣的屬地征遷部門多次牽頭召開協調會、組織征遷聯席會議,協調處理疑難問題,做深入細緻的宣傳解釋工作。在這樣的不斷努力下,居民對改造充滿了理解,也充滿了期待。
當然,柔性的關懷還體現在項目的落實中。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往往房屋質量,外立面等的确是變漂亮了,但是也容易在統一的改造中失去一些特色。肥西縣在涉及一些老建築的改造中,既提升了小區的居住品質,卻又保留下了“老”的元素。
比如,在一些小街小巷的打造中,徽州特色的“紅磚牆”就采取了修繕保留的措施,讓人行走其中,能感受到一種曆史文化的悠遠之情。而在小區的綠化景觀中,除了保留小區現有綠化,還對目前長勢較好的香樟、紫葉李、水杉等優質的鄉土樹種進行修剪、移栽,草花 花灌木 大小喬木相互結合,更給人一種四季風光,情景交融的美感。房屋的外立面根據現狀情況進行改造,局部破損,采用原色修補,現狀條件較差的,根據片區内建築外牆統一風貌進行改造,使得整個小區呈現出統一又溫馨的美感。
可以想象,未來漫步在肥西的社區中,眼中是随處可見的綠色,嗅到的是各種繁花似錦,加上在社區健身角或者活動室聊天休閑的市民,以及伴随着城市小巷的古老韻味,一個更有市井味、煙火味、人情味的城市将令人流連忘返。
新理念更體現“友好”
“事實上,人的生活方式與城市更新息息相關。我們希望通過一些新的理念、一些新的措施,讓城市和人的生活方式更緊密,更能體現一個城市對人的‘友好’,通過城市更新推動城市發展,重塑小區與居民間的情感聯系,也為未來老城改造樹立全新樣本。”趙曉雲解釋說。
比如,在改造過程中,肥西縣非常注意建管結合,做到改造完成一個、物業管理推進一個、移交屬地管理一個。同時,激發居民參與改造的主動性、積極性,在綜合治理和物業管理中确保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充分調動小區關聯單位和社會力量支持、參與改造,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而且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充分發揮了屬地鄉鎮(園區)和社區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因地制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特别指出的是,肥西縣在此次工程中倡導“節點工作法”,以基層黨建為統領,以信息化為基礎,依托縣項目智能管理系統,探索實行“節點工作法”,層層壓實責任,提高幹部執行力,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項目進度有效提速。
“一個好的城市,需要完善公共配套設施,具有人文氛圍好、社區環境優美的特質,同時,優質的物業管理服務也必不可少。因此,城市更新将體現在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上。當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得到大幅提升後,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這就是城市所書寫的‘友好’。”趙曉雲總結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