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癌症,大家往往都會談之色變。
即便醫學發展迅速,但并不代表所有癌症能夠達到根治,也并不代表所有癌症患者能夠痊愈。
本身而言,癌症是腫瘤細胞的異常生長所緻,具有易失控、滲透性、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征。
癌症的發生是一個多層次、多步驟的複雜過程,與職業、環境污染、生活習慣、遺傳因素等密切相關。
臨床上發現的癌症多達100多種,且大部分預後較差,比如皮膚癌、肺癌、前列腺癌、淋巴癌等。
正因為這種複雜性,大家也對癌症産生一些誤解。
癌症會傳染嗎?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其實又并不那麼簡單的問題。
所謂的癌症傳染,主要存在2種情況----癌細胞本身從一個患者傳播到另一個患者;以及導緻癌症的病毒或許細菌污染。
但現代科學家的普遍共識是----癌細胞并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
癌症并非是一種傳染病,而是一種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隻具有在本體内侵襲和轉移的特性,不會從患者體内轉移至别人體内,因此不會傳染給别人。
主要有2點---
第一,癌細胞其實很脆弱
跟我們想象中不同,癌細胞一旦離開自身原始體内環境,會因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大大削弱病毒的傳播性,一個小差池可能就小命不保。
第二,人體具有強大的免疫系統
對于“外來侵略者”,人體免疫系統發揮足夠強大的作用,能夠瞬間識别并且清除外來危害人體細胞。
在經過300年研究,至今尚未能夠發現人類癌細胞能夠直接傳染的案例。
癌症雖說不會傳染,但緻癌因素卻會傳染他人
需要注意的是,癌症雖然不會有傳染,但緻癌因素卻可能傳染給他人。哪些“緻癌”因素可能會傳染給别人呢?
1、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大部分肝癌患者都有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若是病情未能得到及時控制,便可能有發展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病症,嚴重時甚至演變成肝癌。
一般情況下,與乙肝、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共同生活不會發生交叉傳染,但肝炎病毒卻可通過母嬰傳播、醫源性感染、輸血傳播、性傳播等方式傳染給他人。
2、幽門螺杆菌
胃癌不會傳染給他人,但其緻病菌幽門螺杆菌卻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且可寄生在人體的胃黏膜組織中。
如果與幽門螺杆菌攜帶者共用餐具,便可能染上該病菌,如此便增加了患上胃癌的概率。
因此在外就餐時最好使用公筷,避免發生交叉感染,如果家中有幽門螺杆菌攜帶者,其個人物品也應與家人分開使用。
3、EB病毒
幾乎所有的鼻咽癌患者都感染了EB病毒。
若是EB病毒潛伏在體内反複發生感染,便可能發生癌變,而且EB病毒可以通過口口傳播,比如親吻、用嘴喂食等。
4、HPV病毒
研究表明,65%~75%的子宮頸癌皆是由HPV16和18亞型引起的。HPV病毒可導緻宮頸反複發炎,出現腫瘤病變,繼而誘發宮頸癌。
這種情毒大都是通過性生活進行傳播,因而男女皆可感染。如果男性感染了HPV病毒,便可能出現尖銳濕疣、瘊子等病症。
而女生感染後,就會大大增加患上宮頸癌的風險,因此女性最好是定期進行産科檢查,并及時接種HPV疫苗。
當然,上述這些情況實際上也就跟“癌症傳染”打了擦邊球,與傳統意義上的傳染并不一樣。
咱們最關鍵是-------一旦發現問題後,就得需要積極防治,從而組織這些病變轉變為癌症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