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公衆号“世界重啟”計劃的第五十八篇。
前幾天,群裡一位家長朋友曬出了她家孩子的一個學習計劃表。
感覺雖然安排的非常細緻,但還是有些不盡人意之處。
我一直覺得學習計劃的制訂,首先要适合孩子,适應孩子當前的學習水平和主要的學習任務;
其次要有針對性,在計劃中要有所側重,抓住主要矛盾,即計劃的制訂是要解決問題的,隻不過是把解決過程切分成一個又一個的小步驟;
再次計劃不能太緊,要張弛有度,一方面是因為每天的作業任務量不一,如果計劃訂的太緊太死,就容易給孩子加重負擔,另一方面如果計劃安排的太緊密,不給孩子留出活動、娛樂和社交的時間,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疲憊不堪,不堪重負;
最後計劃的制訂要主次分明,主要的目标要敢于投入時間,不要試圖面面俱到,最後反而變成蜻蜓點水,效果不佳。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來制訂計劃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制訂計劃的目的是什麼。
制訂學習計劃,不僅僅是為了把時間填充滿,而是為了有效率的組織時間,做到有目标,有計劃,有安排,把控好自己的學習進展,做到自己的學習自己做主,進而減少時間的浪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且我們要始終明确,這隻是學習計劃,而不是生活計劃!
生活中不應該隻有學習!
這一點尤其要和家長朋友們強調。
比如我和糖媽都是老師,受職業影響,我們總是有種沖動,想把兒子的所有時間都填充滿,每一個時間段都安排上任務。
所幸我們都努力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因為要給孩子的時間留白,為他的未來蓄力,為了讓他學會把控自己的時間。
當然,對于初高生而言,生活和學習基本上是重合的,這也是無奈的現實,那麼我們在制訂計劃的時候,最好是保證計劃的全面性——對學習和生活做出全面的考慮和安排,不光隻是安排學習,或者把學習安排填滿整個時間表,而是在計劃中給自己留出社會工作時間、鍛煉身體時間、充足的睡眠時間、文化娛樂時間等等,這樣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才能使學習生活豐富多彩,生動有趣。
有的學生和家長在制訂學習計劃時隻考慮三件事:吃飯、睡覺和學習,對集體活動不管不顧,對鍛煉身體不予考慮,至于娛樂和休息,計劃内更是沒有它們的位置。這種學習計劃過于枯燥,很容易引起學生疲勞,進而耽誤學習。
就比如鍛煉身體,對于初高中生而言,一個強健的體魄是經受高強度、高壓力學習的必要條件。很多孩子初中三年還頂得住,但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的時候,身體已經是強弩之末,支撐不住,倒在了終點之前。
再比如适當的社交、娛樂,我們的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種傾向,恨不得孩子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學習上,一看到孩子與“狐朋狗友”一起玩遊戲或者聊天就如臨大敵,這樣效果反而不好。
中學生已經慢慢的有了懵懵懂懂的成人意識,他們也需要自己的社交和娛樂去放松,大家在一起玩幾盤王者,吃雞,吐槽吐槽老師、家長,放松一下神經,其實是很正常的事。
孩子們也是人,不是學習機器。
我寫這篇文章的直接誘因——那位群友給孩子制訂的計劃表就有這樣一個特點,滿眼精确到分的計劃安排,周末卻隻給孩子安排了一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還是去打籃球。
我理解中學生的學習的确很緊張,但越是緊張,反而越要給孩子留出加油、充電、調整的時間啊。
對于學習計劃中的學習時間,可以分成兩種類型——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常規學習時間是指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知識的時間。
在常規學習時間内的學習有幾個特點:
①學習内容是最基本的,但重複性很強,有時候比較機械;
②學習的任務是具體的,主要是由老師安排,隻要完成任務就好;
③帶有強制性,不管你的成績如何,都必須要完成。
一般在常規學習時間内,學習的效率還是比較高的。
但是現在的中學教育,實在是壓力太大了,很多時候單單是常規的學習任務就已經把時間全部擠占完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抓住一些零散時間去完成任務,比如上學放學的路上,課間、自習,盡量将一些零散任務提前解決。
其目的就是為了空出足夠多的自由學習時間!
所謂自由學習時間指的是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後,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
自由學習時間一開始是很少甚至沒有的,但随着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學習能力的提高,完成常規學習任務所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少,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就會慢慢增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而這些時間才是學習計劃的主體,也正是學習計劃中要做出具體安排的時間。
一般而言,在上學期間,孩子的自由學習時間很少,可供支配的大塊時間主要集中在周末。
因此一般建議,把一些日常性的自主學習,比如讀背英語、閱讀寫作、日常的培優練習都可以放在平時。
而周末的大塊自由學習時間,一定要做專題研究。
比如連續幾周周末圍繞圓錐曲線大題去研究,每周圍繞一種題型,利用幾周的時間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去突破一個專題。
自由學習時間内的學習效果,對改變學習現狀具有重大作用,因此,自由學習時間的安排應當成為制定學習計劃的重點。
但正由于自由學習時間比較集中大塊,往往孩子們容易浪費,此時可以利用番茄鐘,将時間切成25分鐘的小段,中間休息一下,這樣便于長時間集中精力。
一個學生如果看到自己學習水平不高,或者急于改變學習現狀,那就應當以分秒必争的精神去抓緊自由學習時間。
長計劃和短安排要結合好。
有些學習任務是短期的,有些學習任務則是長久的。
比如學習新概念英語,就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那麼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内究竟學些什麼,應當有個大緻的計劃。
這個月我要學幾章,會背多少,會默寫多少,要做掉哪些習題,解決哪些語法問題。進而每周要完成哪些任務,每天要完成哪些任務,都可以分解到位。
這樣安排以後,在每天學習時,心中就會明白當天的學習任務在學習全局中的地位。
但計劃制訂的再完美,如果不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的話,要麼任務完不成,要麼就會過于疲憊。
那位家長朋友之所以制訂一個那樣的計劃表,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時看到群裡那些牛娃家長的聊天記錄,試圖效仿追随那些牛娃,進而把任務安排的比較滿。
但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的娃學習效率就是很高,也有可能他老師布置的作業沒有那麼多。
而有的娃可能暫時沒有那麼高的學習能力,甚至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是超負荷的,怎麼能簡單的比照、模仿呢?
那麼什麼是學習的實際情況呢?
一是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是什麼。
例如,在這個月的學習計劃中要接受和“消化”多少知識?要着重培養哪些能力?
二是學習時間的多少。
在每個學習階段,能有多少确實可用的學習時間?常規學習時間可以安排多少?自由學習時間可以安排多少?
三是學習上的缺欠和漏洞。
自己在學習上欠的“債”是哪些?在某一階段的學習計劃中可以償還多少“欠債”?
四是老師教學的實際進度。
如果自己的學習計劃能和老師的教學進度有機地配合好,就可以對學習起到推動作用。
例如,一個初中的優秀生,在老師講函數之前已經将高中的函數内容做了提前預習,那麼高打低,再看初中函數内容,簡直不要太簡單。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計劃,所以一定要給計劃留有餘地。
計劃再完美,一開始也隻是設想而已。
可能符合實際,也可能訂的過高或者過低。
所以在實行過程中一定會面臨一定的調整,那麼在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的内容時一定要有一定的伸縮性,就可以适應臨時變化的情況,完成計劃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
有的家長、學生在定計劃時滿腔熱情,一絲餘地也不留。
一旦遇到變化,計劃就難以實現,慢慢地還會對制定學習計劃的必要性産生懷疑,有的幹脆取消了定計劃的做法。
其實要想有效的執行計劃,變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變化的過程,每當執行了一定階段,就應當檢查一下學習效果如何,如果效果良好,不妨繼續堅持,如果發現效果差強人意,那麼就要及時調整計劃,使計劃更加切實可行。
主要是比照以下的内容:
總之,科學的、切實可行的并認真執行的學習計劃,必将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意志品質,從而對學習的成功越來越有信心,随之而來的是在學習上獲得“豐收”的喜悅。而那些不科學的、脫離實際的、為應付老師而制定的、不認真執行的計劃,隻是一紙空文而已。
歡迎關注公衆号:安然的數學小酒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