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宣傳”微信公衆号(ID:sdxcweixin)
裡院之于青島,就如四合院之于北京,石庫門之于上海,窯洞之于陝北,土樓之于客家,充滿了地方特色和故土情懷。那些錯落有緻、成排連片的老裡院,沐浴了100多年的風風雨雨,它們不但目睹了這塊土地的興衰變遷,更承載着一代又一代青島人的記憶。它們構成的青島老城區,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城市發展的印記,蘊藏着青島最純正的人文景觀,形成了獨特的“裡院文化”。而這種“裡院文化”,正是青島的根和魂。
01
合璧中西
兼具商鋪住宅功能
所謂根,就是生發之地。每一座城市,都有它最初的發源地,而青島這座美麗的現代化都市,就是從老城區的每一條街道、每一棟建築裡生發出來的,這些建築,就包括大大小小的裡院。
裡院的興建源于帝國主義對青島的殖民統治。19世紀末,德國租借膠州灣後,殖民者曾令青島南部沿海的中國村民悉數搬出,拆毀所有建築,并對這裡進行現代城市的規劃建設。
他們以德縣路—保定路為界,把租借地的市區劃分為南北兩片,南片叫“青島區”,北片叫“鮑島區”,中國人雖然可以進出青島區,但隻能住在鮑島區。盡管生存空間被擠壓,勞動價值被剝削,但頑強的中國人從未喪失對生活的熱情,他們在鮑島區建房造屋、興商開市,在城市的一隅紮根落戶、開枝散葉。
德國殖民者通過一系列規劃和條例,對鮑島區住宅建設作出了嚴格規定,從建築形式到材料應用,從結構容積到衛生設施……基于這些規定,一種中西合璧、兼具商業和住宅功能的建築形式——“裡院”便應運而生。
裡院屬于院内天井式的居住院落,多為兩層,少數為三層或四層,它們依據青島地勢而建,高低大小不一,造型各不相同,一層臨街的房屋面積較大,常用于開辦店鋪,樓上為多個小型單間,用來居住。從平面布局來看,裡院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西方近代規劃模式,但每一個院落及其内部構成卻兼具了中式建築的特點,比西方集合住宅更加人性化。
還有一處獨具特色的是,中國傳統建築是黑瓦,而青島的裡院卻是紅瓦,這也是康有為所言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中“紅瓦”的來由。
裡院大多有個寓意美好的風雅名稱,不僅僅體現出了建築者的心态,更诠釋着居住者的向往。比如寓意為“留下清白坦蕩的聲譽”的“贻清裡”,單院落最大、寓意“喜慶之事紛至沓來”的“廣興裡”,寓意為“樹立德業”的“立德裡”,此外還有吉善裡、吉祥裡、安康裡、慶馀裡、泰福裡、平康五裡……
由于裡院建築提供了大量的商業用房,所以“鮑島區”裡商鋪林立,貿易繁榮,一些老字号也紛紛在此開店。“身穿謙祥益,頭戴盛錫福,腳踏新盛泰”,這幾乎成為老青島人的“标配”,也是身份的象征。此外,還有春和樓、三江會館等知名飯館以及供大衆洗浴的天德塘……
02
彙聚南北
記錄市井生活百态
裡院的栖身功能為青島人提供了生根之地,而在裡院裡發生的悲歡離合更讓青島人魂牽夢萦。100多年裡,一代代青島人生在裡院,長在裡院,他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無不和裡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青島人的“裡院情結”,猶如刻在骨子的DNA,無論走到哪裡都驅之不散、揮之不去,捧起來就是一壺酒,倒出來便是一杯茶。
裡院大多興建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到了四五十年代,迅速城市化的青島吸引了大批移民和勞力,導緻人口數量激增,而中山路一帶又是城市的中心,無論是做工還是經商,這裡都是最佳位置。另外,能毗鄰熱鬧與繁華,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如此裡院便陷入了一房難求的狀況。在許多裡院,一間十多平方米的房間能居住着老少三代,由于房間陰暗狹小,許多居民又在院井内部進行了擴建、插建,形成了一個個擁擠不堪但卻溫暖有愛的大雜院。
資料圖片
裡院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青島已故著名文史專家魯海曾在他的文集《青島舊事》有過這樣的記錄:“‘裡’是一個集體,一般住20—30戶,鄰裡關系較好,有專人管理,條件也比較好。我家住的三星裡,鄰居中一家為甯波人,開了一家鐵匠鋪,一家為東阿人,是大英煙草公司職員,幾家的孩子如同親兄弟一樣,大人們關系也很好。過去的民間藝人,許多是靠‘串裡’謀生,如山東琴書(過去叫揚琴)、茂腔(過去叫肘鼓)演員,到哪一個裡演出,各家自帶凳椅觀看,集體湊錢。有的‘裡’自娛自樂,有票社,自拉自唱,形成‘裡’的文化……”
寥寥數語,便講明了裡院的制式管理、居民構成、相互關系和文化生活,也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個鄰裡和睦、其樂融融的裡院大家庭。
說到“串裡謀生”,81歲的青島“古彩戲法——二十四孝”的第五代傳人牟衍銘感慨萬千:“裡院是我的‘苦海’,也是我的‘福地’。1954年,13歲的我來到青島,就租住在劈柴院附近的大昌旅館。那是一個三層的裡院,我就住在三樓一個十來平方的小屋裡。”
牟衍銘說,當時著名京劇演員“徐小仙”也住在大昌旅館,見他想學戲法,就介紹他拜了穆派戲法大師“小天一”為師。拜得名師,牟衍銘覺得幸福無比,卻也從此踏入了學藝和賣藝的辛苦人生。3年多的時間裡,牟衍銘就在裡院學藝,在各個裡院和第三公園撂地賣藝,那一段日子讓他學到了古彩戲法的絕活,也讓他嘗盡了人生的苦辣酸甜。
在青島城區東擴之前,擁有衆多裡院的中山路一帶,一直是最火的商圈,那裡被老青島人稱為“街裡”,因而去中山路逛街購物,也被稱為“上街裡”。隻要是青島土著,都會有“老街裡情結”,在老街裡休閑購物,成為青島人最向往的幸福。那個物質并不豐富的年代,能在街裡吃頓飯,買件心愛之物,足以讓人幸福感滿滿,成為一生的美好記憶。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青島的城區建設開始東擴,裡院裡的老居民大多搬走了,但因為這些裡院靠近中山路商圈,所以這些租金較低、設施簡陋的房子就成了外來商戶在此淘金的首選。
曾幾何時,漫步在老城區的小街小巷,很多潮牌小店就開在裡院裡。雖然店面都不大,但在裡面淘貨卻是一種極大的快樂。裡院聚集的四方路、黃島路,那裡的夜市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來客。
昏黃的燈光下,平平仄仄的石頭路兩邊,聚滿了擺攤賣貨和逛街采購的人,海鮮、啤酒、面食、蔬菜、鹵煮、水果、雜貨……應有盡有,整條街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那種場面,你絲毫不覺得吵鬧,相反卻隻想融入其中,或許這就是“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吧。
資料圖片
03
舊物生新
百年裡院涅槃重生
裡院猶如一塊肥沃的土壤,滋養着一撥又一撥的外來商戶,他們在這裡謀生,在這裡緻富,條件好了就去新城區買房置業。随着城市的不斷擴大和新商圈的形成,中山路一帶漸漸蕭條下來。
走過百年風雨的青島裡院,真的老了,舊了,它就像一位耗盡了體力和精力的老人,默默地守在老城區,回味着青春時代的生機與榮光。為了給城市建設騰出空間,一些破舊不堪、無法居住的老裡院被拆除,原址上蓋起了高樓大廈。
老了,就該被遺忘嗎?這裡是城市的發源地,是無數青島人夢開始的地方,也是他們想起來就感慨滿懷的地方。
一些專家和市民提出了“保護老裡院,便是保護青島的根脈”的建議。老城區、老裡院是青島區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所在、特色所在。
一邊是城市發展和城市更新,一邊是古建保護和文脈延伸,在現代化的城市建設中,這二者應該怎樣取舍?對于老裡院,有沒有一條兼具保護和發展的道路?
2019年,青島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保護更新聯席會議制度,全面推動曆史城區保護更新,确定了“留住曆史根脈,保護好特色文化街區,打造青島新的百年地标,以裡院改造帶動老城複興”的發展方向。随後,市北區便開啟了改造以“廣興裡”為代表的多處裡院的進程,市南區也把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列為“一号工程”,百年裡院再次迎來了屬于它們的“春天”。
2020年5月,修繕之後的“廣興裡”驚喜面世,随後一個個老裡院重獲新生。經過近三年的改造,一個集懷舊與新生意義的“大鮑島”休閑文化街區在老城區悄然形成。
對于這些老裡院,政府沒有大拆大建,而是通過保留原汁原味的“微更新”“一樓一策”制定修繕、活化、利用方案,拓展建築設計和産業策劃路徑,讓街區改造、建築保護修繕、産業業态策劃互融互促、相得益彰。
經曆了更新改造的裡院,成為很多青島人心頭的“回憶殺”:有些人說自己家就曾經住在那個裡院,自己小時候就經常去那個店鋪買包子,那條小巷就是自己兒時最常走的路……
2022夏季,市南首屆“上街裡”啤酒節無疑成為青島夏日狂歡的“爆款”,累計吸引市民遊客近百萬人次,商超、餐飲等服務業營業額翻倍……
上街裡同樣的效應,也發生在修舊如舊的裡院裡,也許真正住過裡院的人并不多,但是那種不分親疏、依賴幫扶、和睦友愛的人情味和煙火氣,依然感染着來此遊玩的人。市井煙火新場景的四方路裡院、宜居宜業新場景的三江裡人才公寓、原創潮趣新場景的銀魚巷……在這裡,人們可以在觸摸老城的根與魂中感受勃勃向上的新興魅力,感受到青島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指數。
2022年10月1日,高密路開街,經過建築修複、重新規劃、産業導入的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重新驚豔亮相。它在城市更新和建設中堅持既傳承文脈,又豐富業态,積極導入“老建築 新消費”“原場景 新體驗”等新業态新場景,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前來“打卡”。在這裡,市民和遊客不僅可以看到修複的裡院建築,還可以參加新派裡院文化體驗季,參觀裡院油畫作品展,觀看實景話劇《裡院》的演出……
新業态的店鋪鱗次栉比,店鋪間人流熙攘,咖啡店、酒吧、文化沙龍、科技館、手作體驗店等一系列新業态讓這個老商業區煥發新生,成為了年輕人聚集的地方,一個市區消費的新高地正日漸隆起。
在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漫步在石闆鋪就的街巷裡,高大的梧桐樹投下斑駁的樹影,穿梭在修舊如舊的裡院裡,堅固的石基、雪白的牆壁、木質的廊柱、窄胡同、長門廊、豁然開朗的天井院……
一切都如同它剛建好的樣子,老青島的熟識舊景讓人仿佛回到100多年前的時光;忽而轉角,我們又可以走進充滿現代氣息的店鋪,品一杯咖啡,嘗一口美酒,或是翻翻自己喜愛的閑書,欣賞一下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兒,或是在街邊的小景緻裡拍個美照……私藏的市井文化與生活氣息展現得淋漓盡緻,輕而易舉便喚起了每個人心底的共情與記憶。
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新,也沒有永恒的舊,新和舊都是相對的,隻要選準道路、找對方法,那麼“舊”物也能生“新”。從百年裡院到大鮑島休閑文化街區,就是遵循了“舊”物生“新”的原則,從空間形态的置換、人文情感的營造、曆史文脈的延續、場所精神的再生出發,從而塑造出新舊共生的空間營造模式。
未來,青島将加速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北區的規劃建設速度并盡快開街,與高密路“南北呼應”,不斷導入新興業态、落地新消費場景,努力實現“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可記憶”,讓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再度成為消費、活力集聚的城市街區,實現城市功能的“複活”和升級,成為城市更新和建設的标杆區域,助力青島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