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匾是嘉慶丁醜年由興甯縣正堂蔚常春受朝廷之托,為受匾人黃柏林七旬開一所題授的匾額。從外形看,此匾為橫式木質,缁黑地子。匾詞為楷書,陽刻貼金,字體勻橫瘦硬,骨力遒勁,氣概凜然。素框無飾,匾文上款有條形引首章一方,下款落筆前有兩枚方形壓角钤印。
匾額
匾額上所刻匾文:特授湖南直隸郴州興甯縣正堂,加五級紀錄五次,蔚常春題為
鶴算能齊
黃柏林七旬開一榮壽,嘉慶丁醜歲,季秋月,上浣榖旦。
匾文注釋:特授:超越常規授予某項官職。在過去任官制度中除了特授以外,三品以上的稱冊授,五品以上的稱制授,五品與六品稱敕授,而六品以下的稱旨授。特授最為特殊。
正堂:明清時期對地方官正印官的稱呼,也就是今天所指的正職主官。清·恽敬《新喻縣文昌宮碑銘》載:“江西省臨江府新喻縣,奉本府正堂牌開,為移咨事,轉奉布政使司奉巡撫部院準禮部咨議奏文昌帝君。”
加五級紀錄五次:這是清朝禮部獎叙制度的規定。官員考核,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即凡官員考核成績優良,或有功績者,可予以加級,而考核成績不佳的或予以降級處理。對不足以加級或降級的,則以紀錄載之。不要小看了官員考核“紀錄”,在過去“紀錄”是可以抵消降罰的,紀錄四次,可以抵降一級,紀錄一次,可以抵罰俸六個月。在清朝很多史書中,會看到 有些官員因為犯了小錯而被罰俸六個月。此時很多讀者以為真的會被罰俸六個月,其實如果此官員在過去考核時,曾被記錄過一次,就可以抵消六個月的罰俸;同理,如果犯了大錯将要被降一級處理,如果在考核中曾有四次紀錄就可以抵消降一級。(在前面講過)
匾額之字
鶴:鶴發,指白發。在古文經常見到鶴發童顔這一成語。明·陶宗儀《辍耕錄·宣發》載:“人之壯而發斑白者,俗曰算發,以為多思慮所緻。”
能:能夠。《老子·七章》載:“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齊:相等。《荀子·王制》有“勢其則不一,衆齊則不使。”意思為,實力地位相等了就誰也不能制衡誰,大家平等了就誰也不能役使誰。
七旬開一: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甚至誤認為七十一歲。實際指的是滿了六十歲。七旬開一,為七旬開始的第一天,故六十歲壽日即稱七旬開一。千萬不要以為是七十一歲。
季秋月:農曆七八九月為秋月。秋季的三個月分别為孟秋月、仲秋月、季秋月。因此,季秋月指的是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
上浣:上浣、中浣、下浣在石碑與匾額上經常見到。指的是唐宋官員農曆每月上旬休息日或泛指上旬。上浣、中浣、下浣分别為上旬、中旬、下旬,因唐朝時十日一休沐。(中浣見匾學匾說2)
榖旦:在匾中也寫成谷旦,皆指良辰、吉日。《詩經·陳風》載“榖旦於差,南方之原。”意思為,選擇良辰吉日,到城南原野上相會。
一塊鶴算遐齡匾額
匾詞解讀:《鶴算能齊》匾乃興甯縣正堂蔚常春受朝廷之托,為受匾人黃柏林七旬開一所題授的匾額。
其中鶴發、算發皆稱白發,白發代指老人,比喻長壽。因此鶴發也就是鶴壽。唐《上嘉會節賀表》中載“值清明馭氣之時,當仁壽悅随之始,固可年同鶴算,歲比山呼。”
“能齊”一詞則出自唐《月中桂樹》中“能齊大椿長,不與小山同。”意思為月中桂樹的壽命能有與大椿的壽命相等的長度。《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 可見,古人認為大椿樹壽命極長。
因此,鶴算能齊乃祝壽之詞,祝受匾人的壽命如大椿樹一樣,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每日一匾,持續更新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