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十大神秘物質

十大神秘物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7:50:29

通過第一章的論述,我們知道,物體集合是由多個物體組成的。物體集合也有其表象、本質及本性。

在讨論物體集合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其範疇。隻有在确定了物體集合的範疇之後,我們才能确定這個集合是否是真實存在的。

确定了物體集合是真實存在的之後,我們才能談論物體集合的表象、本質及本性。由于諸多物體組成了物體集合,所以,這些物體的表象組成了物體集合的表象,這些物體的本質組成了物體集合的本質,這些物體的本性組成了物體集合的本性。例如,國家是一個物體集合的概念。狹義的國家指由諸多的人所組成的人類組織;廣義的國家則包括人、大地、天空、日月星辰、鳥獸魚蟲等多種物體。對于狹義的國家,人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國家的表象、本質及本性;對于廣義的國家,人、大地、天空、日月星辰、鳥獸魚蟲等多種物體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國家的表象、本質及本性(對于國家,我們将在後文中進行詳細的論述)。需要注意的是,物體集合的表象、本質及本性不是由諸多物體的表象、本質及本性簡單的堆砌在一起的,而是通過一系列複雜的方式形成的一個整體。例如,中子、質子和電子通過一定的形式形成了原子,多個原子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形成了分子,等等。

十大神秘物質(十三物質及運動)1

對于物體集合,我們将主要讨論兩種集合:社會與宇宙。由于讨論社會的條件尚不成熟,所以,在本章中我将重點讨論宇宙,主要原因在于宇宙是人類目前認知的極限。

宇宙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先秦雜家著作《屍子》裡。文中對宇宙進行了解釋:“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宇宙即是空間與時間。當然,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中國人所說的宇宙的含義與天地的含義是等同的。那時,人們對天地的認識是“天圓地方”,而“天圓地方”的說法基本上是等同于西方的“地心說”。即人們雖然也知道日月星辰,但認為它們都是圍繞着大地運行的。

現代中國人把宇宙理解為空間和時間,實際上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宇宙是由空間和時間構成的,所以宇宙又被稱為空間和時間。現代以來,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空間和時間并不是絕對的和獨立的,而是相互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由此,他建立了現代科學中的“時空觀”。現代的“時空觀”認為地球是浩瀚的宇宙中的一顆普通的星球。

十大神秘物質(十三物質及運動)2

既然時空構成了宇宙,那麼,宇宙的本質就是時空嗎?

回答:不是。物質構成了空間,運動産生了時間。沒有物質,我們不會具有空間的概念;沒有運動,我們也不會産生時間的概念。所以,空間及時間的實質是物質及運動。由運動的物質構成了時空,所以,物質及運動才是宇宙的本質。換句話說:空間和時間是宇宙所表現出來的規律的總結,它們并不是本質。

什麼是物質呢?

“物質”一詞,本身是一個科學概念,後被哲學家所引用。哲學家們歸納了物體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性質,即存在。同時,為了與唯心主義相區别,傳統觀念認為:物質是客觀的,其存在不依賴于意識。所以,物質是指客觀存在。需要注意:我們說的的“客觀”的定義與傳統的“客觀”的定義不同。“客觀”的新定義是指真實或真實的(将在下文中進行詳細論述)。因此,物質是客觀存在,即是說物質是真實存在。

什麼是運動呢?

運動是指物質的變化。這一詞彙也是來源于科學,具體地說,主要來源于物理學,後被哲學家引用。

在物理學中判定物體的運動,需要建立一個參照系。根據參照系來判定物體的運動。但是,這個方法隻能判定物體的位移:平移和旋轉。所以,需要把這個方法擴展到所有的運動:隻要物體發生改變,我們就認為物體發生了運動。例如,把原子衰變認為是原子的運動,以今天的人作為參照物來對比明天的人,等等。如此,隻要我們選擇适當的參照物,就可以觀察到物質的各種變化。這樣,就突破了物理方法的局限。

物質運動的本質是勻速直線運動。這在牛頓的運動第一定律裡表現的非常清楚。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态為止。這裡出現了靜止狀态。也許有人會說:既然勻速直線運動是運動的本質,那麼靜止也應當是物體的本質。

十大神秘物質(十三物質及運動)3

回答:在牛頓生活的時代,人類對宇宙的宏觀和微觀的認識尚不深刻,所以,認為物質存在靜止狀态。随着人類的認識的深入,科學家發現,在宏觀上,宇宙中的任何物體都是運動的;在微觀上,物質是由分子、原子、中子、質子、電子、誇克等基本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無時不刻的在運動着,所以,靜止狀态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假象,是不存在的(至少人類目前沒有發現過完全靜止的物體)。

勻速直線運動是運動,但它是一種特殊的運動:運動的狀态不變。這是物體本性(保持其自身存在)能夠産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在現實中,勻速直線運動基本是看不到的,我們所看到的勻速直線運動都是一種近似的運動,反而是其他的各種運動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是因為,宇宙中存在着衆多的物體,物體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導緻勻速直線運動發生了改變,從而出現了各種運動現象。因為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無時不刻的存在的,所以,勻速直線運動基本不會發生。

物質遍布我們的周圍,所以,我們有了上下四方的概念,這即是空間。空間的概念是直觀的,比較容易理解。

物質的運動産生了物體的變化,通過物體的變化,我們有了時間的概念。時間的概念不是直觀的,所以,常常導緻人們産生誤解。傳統的觀念認為,時間是物質運動的原因。因為時間流逝,所以物質産生運動。實質上,物質的運動是産生時間的原因。因為物質的運動使得物體發生改變,所以,才有了時間。如果物質不再運動,那麼,時間也将不會存在。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會明白關于時間倒流的說法的荒謬性。因為要使得時間倒流,不是要改變單一物體的運動,而是要改變整個宇宙的運動,如此,才能實現時間倒流。而改變整個宇宙的運動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所以,時間倒流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的:“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的真正含義。

也許有人說:宇宙中存在着真空地帶,說明宇宙中并不都是物質,所以,物質并不是宇宙的本質。

回答:這裡我們需要理解“真空”的含義。真空是指沒有空氣,而不是說沒有物質。這就如同工廠裡的無塵車間。無塵車間是指沒有灰塵或灰塵很少,而不是指沒有物質。實際上,宇宙中遍布着我們肉眼無法察覺的基本粒子,如光子、電子、中微子等,所以,不能因為宇宙中存在真空地帶而否認物質的存在。

談到這裡,讀者們可以明白,我是一個唯物主義者。既然談到了物質,那麼,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進行論述就具有了必要性。

西方哲學有兩大基本派别: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認為宇宙是物質的,物質是宇宙的本原,所以物質是第一位的,意識是第二位的。唯心主義認為宇宙是意識(精神)的,意識(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所以意識(精神)是第一位的,物質是第二位的。

根據本原數目的不同,唯物主義有兩種形态:一元論和二元論。一元論認為宇宙隻有一個本原:物質,且物質是不變的。二元論認為宇宙有兩個本原:物質和運動,物質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永遠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二元論的唯物主義又稱為辯證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也有兩種形态: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精神是宇宙的本原,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或是人的精神的産物;客觀唯心主義認為獨立于人和自然之外的“客觀精神”(又稱為絕對精神)是宇宙的本原,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觀精神”的産物。

由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觀點是相互對立的,所以,傳統觀念認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根本對立的兩種思想。這個結論是正确的嗎?下面我将進行論述。

前面我已經論述了物質是客觀存在。那麼,意識是什麼?

關于意識,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傳統觀念認為,意識是一種精神活動。如果繼續追問:什麼是精神呢?精神是一種意識活動。精神和意識互相解釋,實際上并沒有對意識或精神做出清晰的定義。

十大神秘物質(十三物質及運動)4

現在我們要重新對意識進行分析,這就要求我們排除傳統觀念的影響而回歸生活本身。從人們的生活經驗來說,物質是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是客觀存在;意識也是我們能夠感受到的,也是客觀存在。單憑現狀來看,我們無從判斷哪個才是世界的本原。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才是正确的。

從物質與意識的起源來看,物質是怎麼産生的?這是人類尚未解決的問題,我們也無從回答。現在我們隻能推測,物質的産生或許與宇宙的起源相關,所以,物質的産生或者說宇宙的起源的問題,是人類下一步需要回答的重要問題之一。雖然我們對物質的起源并不清楚,但這不會否定我們已有的諸多結論。因為對于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永遠是現在,隻要我們明白宇宙的本質-物質及運動,那麼,物質或宇宙的起源的問題的解決,隻能加深我們的認識,而不能推翻我們的結論。

意識的來源是什麼?這是我們所能回答的。意識産生于大腦的思考,所以,意識是大腦思考的結果。大腦是身體的一部分,屬于物質;思考是大腦的一種運動。沒有大腦,意識不會存在;沒有思考,意識也不會存在。所以,意識是物質的運動的結果。這樣,辯證唯物主義就完美的解釋了意識的起源。

意識産生的過程是這樣的:身體發出信息,通過神經傳送給大腦,大腦把信息儲存起來并給以一個名稱,這時,這個信息與它的名稱就會對應起來,由此,形成了意識(這是英國哲學家洛克發現的)。

信息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人自身産生的。例如饑餓。身體發出信息給大腦,大腦給這個信息以一個名稱:饑餓,人就産生了饑餓的意識。另一種是外物給予的刺激。例如,人們看到一張桌子,桌子的外形通過光線反射給眼睛,眼睛把信息傳送給大腦,大腦給這個信息以一個名稱:桌子,人就産生了桌子的意識。這種情況産生的是簡單的意識,也稱為概念。簡單的意識可以組合成複雜的意識,複雜的意識又稱之為觀念。人具有多種觀念,其中占主體地位的觀念即是人的人生觀或價值觀。

人的意識是由多種觀點組成的整體,這是奧地利哲學家弗洛伊德的重要發現。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他的主體意識将會受到削弱。當主體意識削弱到一定程度時,其他觀念會與主體意識争奪人的主導權,這時,人就會産生精神疾病。或者是當一個人的某種觀念變異地增強時,這種觀念也會與主體意識争奪人的主導權,這時,人也會發生精神疾病。

變異地增強的觀念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現象。例如,酗酒、抽煙、吸毒、沉迷遊戲等,這些屬于負面作用較多的觀念;還存在正面作用較多的觀念,這些有癡迷讀書、美食、音樂、美色等。不管是負面作用較多的觀念,還是正面作用較多的觀念,其實都屬于變異地增強了的觀念。由此,弗洛伊德把由精神傷害所産生的精神疾病的發病原理分析清楚了。

至此,我們可以給意識一個新的定義:意識是指通過大腦的思考而産生的概念和觀念。

經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意識(精神)是物質運動的産物,歸屬于物質及運動。所以,唯心主義實質上是歸屬于唯物主義的。這就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統一性。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物質是永遠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基本屬性,兩者不可分離。故此,二元論的唯物主義或者說辯證唯物主義是正确的,而一元論的唯物主義是錯誤的。

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内容上進行分析,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其内容都包羅萬象,這使得我們很難對它們一一地進行詳細的分析。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找到它們的核心内容,然後對兩者的核心問題進行分析。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有三大終極問題,這些問題不但是它們核心内容,還是它們各自的終極目标。換句話說,這些問題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全部内容的集中體現。所以,分析了這些問題,就基本上分析清楚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的三大終極問題是:

如何正确地認識和改變自己;

如何正确地認識和改變人類社會;

如何正确地認識和改變世界。

唯心主義的三大終極問題是: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到哪裡去?

唯物主義的第一個問題“如何正确地改變和認識自己”,這個問題的核心點是人,而關于人的問題,其核心問題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和“我到哪裡去?”,這就是唯心主義的終極問題。所以,如果不能解決唯心主義的三個問題,就不能完全地、徹底地解決唯物主義的第一個問題。

唯物主義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正确地改變和認識人類社會”。組成社會的第一要素是人,有了人才有人類社會,沒有人就不會有人類社會。故此,第一個問題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條件,而解決唯心主義的三大問題,才能解決唯物主義的第一個問題。所以,這個問題也歸結到了唯心主義的終極問題上。解決了唯心主義的終極問題,這個問題才有解決的可能。

唯物主義的第三個問題是“如何正确地改變和認識世界”。人和社會都是世界的組成部分,不能正确地認識人和社會,很難正确地認識和改變世界。所以,前兩個問題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隻有解決了唯心主義的終極問題,唯物主義的終極問題才有完全解決的可能。

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唯物主義包含了唯心主義,即唯心主義歸屬于辯證唯物主義。這個結論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唯心主義的基本前提錯誤,卻仍然可以得出很多正确結論,且有頗多的結論比唯物主義更加精彩和深刻。例如,唯心主義的三大終極問題。

唯心主義的産生是有其曆史原因的。人類認識自身和宇宙,必須要通過意識。隻有通過意識,人類才能感知到自身和宇宙。沒有意識,人類無法感知到任何一個物體。這就導緻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産生有意識即存在萬物,沒有意識即沒有萬物的感覺。究其原因,是因為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逐漸進行的,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水平不高、知識積累不足時,人們沒有能力正确地認識意識的起源。等到知識的積累足夠時,偏見和誤解又充斥了人們的頭腦,從而使得人們不能正确地認識意識。所以,沒有正确地認識意識,或者說,對意識的片面的認識,是唯心主義産生的根本原因。

現在,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唯物主義包含了唯心主義,唯心主義歸屬于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的一部分。這就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統一性。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統一性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當代中國,普遍的認為唯物主義是正确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這導緻人們一方面贊揚精神的偉大,另一方面卻對精神被侵犯的事情視而不見或不予重視。究其原因,就在于認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對立的,由此,不承認精神的重要性。

十大神秘物質(十三物質及運動)5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這句話的拉丁文意思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這是人類第一次把人的精神(意識)提高到與“人的存在”相等的高度。他明确地指出:精神(意識)是人類的重要的權利,不能被任何權威或特權所侵犯。在他之前,雖然有很多人已經認識到了精神(意識)的重要,例如,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但從未有人明确地把精神(意識)提高到這樣的高度。所以,物質權利是人的重要權利,不容侵犯;精神權利同樣是人的重要權利,也不容侵犯。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路在遭遇衛國内亂時,“死而冠不免”,這是維護自身的尊嚴,也就是精神權利不容侵犯的實例(雖然我并不認同子路的具體行為,但我贊同他的這種精神)。

明白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統一性,就應當知道,精神(意識)也是物質的運動的結果,與身體、财産等一樣是屬于人的重要的權利,不能被任何人所侵犯。那些侵犯精神(意識)的行為,也應當受到應有的懲罰。

改正錯誤的唯心主義會恢複其唯物主義的本來面目,成為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将極大地促進唯物主義的發展。

論述到這裡,本章的内容即将結束。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尚未論述:宇宙的本性。但是,對于這個問題,我不準備在這裡進行論述,因為論述該問題的條件尚不具備,所以,我将把這個問題放在後文再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