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高峰時期;雖然自春秋到戰國,通過近三百年的時間,已經兼并了不少,但是依然還是有不少諸侯國存在;諸侯之争,勝則強,敗則亡,叢林法則,就是如此殘酷;在這種情況下,諸國還能秉持什麼傳統?能讓國家變強就行,于是諸國有志之君,紛紛推行變法,現在列舉戰國時期的六大變法家:
TOP、6 公仲連
公仲連是戰國初年時期的趙國變革家,當時的趙王是趙烈侯,而這個趙烈侯算得上是趙國的第一任國王了,當然是壯志滿滿;而公仲連乃是當時的相國,公仲連薦牛畜、荀欣、徐越三人進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為政講究王道仁義;延攬人才任官使能;節财儉用;對官吏進行考核和監督。烈侯乃官牛畜為師,荀欣為中尉,徐越為内史。趙通過改革,國力漸強。這算得上是戰國時期早期的變法了,雖然變革不徹底,但卻也讓趙國的國力增強了很多。
TOP、5 申不害
申不害是戰國時期法家重要創始人物之一、思想家。以“術”著稱,乃是百家争鳴中的代表人物,被尊為申子。他原本是鄭國人,韓國滅掉鄭國後,韓昭侯重用他為丞相,在韓國主持改革,他在韓為相15年,“内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内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十五年間便使韓國強盛起來。但,韓國始終堅持“術治”,不思改變,在戰國中後期,由于上下思想固化,導緻韓國成了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之一。
TOP、4 李悝
李悝早年師從子夏,魏文侯想要變法,于是便以李悝為相國,主持變法事宜。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産量。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餘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糧價;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獎勵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而且還彙集當時各國法律編成《法經》,其“重農”與“法治”結合的思想對商鞅、韓非影響極大。自李悝變法後,魏國自始至終都是戰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強國。
TOP、3 吳起
吳起是衛國人,一生曆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其在魏國任職之時,親手訓練出來的魏武卒,橫行天下,鮮有對手。但魏國已經貫徹實行李悝變法,容不下他來變法,後來吳起又去了楚國,輔佐楚悼王主持變法,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國疆域擴展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後由于趙國聯手打敗戰國霸主魏國,諸侯都畏懼楚國的強大,但吳起的變法招緻了楚國貴族的怨恨,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在楚悼王死後,吳起被楚國舊貴族所殺,而且屍體還被楚肅王處以車裂之刑;吳起死後,他在楚國的變法宣告失敗。不過吳起的确是一個不世之材,因其所著的《吳子兵法》傳于世,與兵聖孫武并稱“孫吳”。
TOP、2 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不僅是趙國國王,而且還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變革家,他15歲時成為趙王,當時趙國國力不強,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在其39歲時頒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趙國因而國勢大盛。趙雍率将士攻擊匈奴,占領今内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前296年吞并中山國。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國都被齊國、中山國攻破,趙武靈王扶植燕昭王回國即位。趙雍晚年傳位于子趙惠文王,自号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宮變中被圍困活活餓死于沙丘宮。
TOP、1 商鞅
商鞅應該是戰國第一變革家,不是說商鞅的變法就一定比以上五人的變法要好,但是商鞅所推行的變法卻是最徹底的;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并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複了河西之地,因功得賜商于十五邑,号為商君。雖然在秦孝公去世後,商鞅便被殺了,但是他所推行的變法,卻被貫徹的實施了下來,這一點上,商鞅應該比吳起稍微好一點吧。
自古以來,都知道變革維新能讓國家更為強大,但卻沒幾個人敢去推行變革,因為自古以來,變革之士,沒有幾個有好下場;而且也沒有幾個君王會去尋求變革,因為其中的風險太大,一着不慎,就可能萬劫不複。這也是為何,在華夏大一統後,極少有變革出現的緣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