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在教育孩子方面發揮獨特學科功能,提升孩子們的價值。小學一年級上冊的課本識字從“天地人”開始,這是教材發生變化的細節之一,其中用意深刻。作為家長,對于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你會教導孩子“天地人”這三個字?
許多的家長可能會認為這非常的簡單啊,兩橫、一撇一捺就是人字,按照筆畫順序教導就可以了,簡簡單單完事。實踐證明這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教導方法,失去了語文的意義,也斷送了中國文化的傳承。“天地人”在中國有着深刻的内涵的,去掉了内涵的教導方法就不是教導中國字了。
“彼上而玄者,世謂之天。”古人認為頭上的就是天,天高高在上而自由規律。古人對于天是存在敬畏之心的,或者說人本能地對天有着一種依賴。人遭遇大事之時會表達“天啊”,在遇到悲憤時會說“蒼天啊”。古人認為天是公平的象征,“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自有其演進的規律,并不會因為堯帝賢明就多待一會兒,也不會因為桀纣暴虐而突然失控。
科技發展的今天,我們對天有了更多的認識,人們也認為要“知天命而用之”,也就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天的規律,然後去利用與控制,為我所用!
“下而黃者,世謂之地。”古人認為腳下的就是大地,大地是寬廣無邊的。大地是萬物之母,一切由大地孕育而生。大地是慈祥的,寬容的,“厚德”。古人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這雖與科學相悖,卻深刻影響着中國文化。天壇圜丘、祈年殿的圓融,地壇各種建築的方正,正是這一觀念的最集中體現,而“外圓内方”也成為中國人推崇的處世之道。
一撇一捺是人字,人講究的是“立”,頂天立地!我們本土的創世神話是女娲造人,傳說女娲就是抟黃土和甩黃泥造的人。人是萬物之靈,古人對人是非常看重的。古人有“法天則地”的說法,講的是人可以借用天地的規則為人所用。用并不是奴役,而是學習,“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依然昂首站立在世界民族之前,靠的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靠的就是探索天地之間的自然規律為自己所用。
正因為自強不息,中華民族才能經曆重重磨難而文明薪火不絕,甚至愈挫愈勇;正因為厚德載物,中國文化才能吐故納新,兼收并蓄,曆經數千年仍卓然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總的來說,“天地人”并非簡單的三個漢字,實則包含着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思維在内。中國字不簡單之處在于其中有智慧,作為中國的孩子不僅僅要懂得字,更要知曉其智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