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象概述
概念:指事物不在面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
特征:直觀性,概括性,可操作性(心理學家庫伯、謝帕德通過“心理旋轉實驗”證明了此特征)。
二、想象概述
知識點1、想象的概念
想象:指人腦對已存儲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知識點2、想象的種類
根據想象的目的和計劃性,可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知識點3、想象的加工方式:
1、黏合。把兩種或兩種以上客觀事物的屬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結合在一。
如:孫悟空
2、誇張。改變客觀事物的正常特點,對某些特點加以誇大和強調,市級增大、縮小,數量加多,色彩加濃等。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千手觀音。
3、拟人化。把人類的特點、特性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過程
如:雷公、電母,太陽公公。
4、典型化。根據一類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創造新形象的過程。
如:祥林嫂 、阿Q,紅領巾
知識點4、想象的功能,一,預見功能,二,補充功能,翻替代功能,四,調節功能
三、再造想象與創造想象
有意想象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再造想象:依據詞語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頭腦中形成與之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
産生的條件:豐富的表象儲備;提供的詞語及實物标志要準确,鮮明,生動;正确理解詞語與實物标志的意義。
創造想象:按照一定目的、任務,用自己積累的表象,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過程。
産生條件:強烈的創造願望;豐富的表象儲備;積累必要的知識經驗;原型啟發;積極的思維活動;靈感的作用。
四、幻想
概念:與生活願望相結合,指向未來的有意想象。
形式:科學幻想,理想,空想。
五、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知識點1、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再造想象
1、要擴大學生頭腦中的表象儲備,
2、教師要幫助學生真正弄懂描述中關鍵性詞語和實物标志的含義,
3、教師要喚起學生對教材的想象,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知識點2、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
1、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打開想象力的大門,
3、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4、注意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5、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6、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