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話詞典
《福清方言詞典》
作者陳則東先生嘔心瀝血,終于編纂成功《福清方言詞典》,該書于2006年第一版,2013年第二版,2018年第三版。
一、作者簡介
陳則東,筆名夢庵。福建福清人、劇作家、國家二級編劇、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福州市“十佳”文藝工作者。曾在福清第五中學等校任教。1983年起,調任福清閩劇團編劇。主要作品有:一,戲劇:創作《灞陵傷别》、《棘門賦》、《黃花約》、《書癡》、《門檻》、《柳如是》等五十餘部,劇作多次在國家及省、市戲劇會演征文中獲獎;二,電視劇:3集電視劇《門檻記》(導演何愛玲,福建電視台拍攝)、32集電視連續劇《葉向高》(與鄭衛建合作)、38集電視連續劇《大儒朱熹》(合作)。三,出版專著:《福清方言熟語》(與鄭衛建合作)、《新注五言雜字》。應邀作客閩都大講壇,主講《大明良相葉向高》。
二、作者的詞典前言
前 言
我對福清方言産生興趣,始于20年前。
20年前,我離開講台,走向舞台,玩起閩劇來。從此,便與方言結下了不解之緣。
自擔任編劇之日起,我就離不開《戚林八音》,還有《美全八音》。
《戚林八音》由戚參将八音和林碧山字義二書合訂而成。我隻用戚參将八音一書,不及林碧山字義。為叙述方便起見,仍稱《戚林八音》。
由于《戚林八音》和《美全八音》都是福州方言韻書,福清人隻能參考使用,不能照搬。因此,我便萌發了編撰一部屬于福清人的辭書的沖動。
另一個讓我産生這種沖動的原因則是“杞人憂天”。福清的年輕人可以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宏篇巨著,然而,卻少有人能用方言準确地讀完一篇短文。福清人說不準福清話,甚至不會說福清話,乍聽起來,匪夷所思;細細一想,并非谵語。任其下去,福清方言将自行消亡,而蘊藏在福清方言中的大量的文化信息亦将一起消亡。也許,這不是危言聳聽。
再者,我在審閱劇本時發現,有一些作者在使用方言時,忽略了福清方言的文白異讀這一獨特的語言現象,而用白字替代,讓人啼笑皆非。如“一”,一頭牛寫成“石”頭牛,或“蜀”頭牛。又如“穿”,穿鞋寫成“頌”鞋。等等。在福清方言中,“一”文讀【øin12】,如“一鼓作氣”、“一馬當先”等;白讀【syo53】,如 “一頭牛”“一座厝”等。“穿”文讀【cuon53】,如“穿針引線”、“看穿”等;白讀【syn42】如“穿鞋”“穿衣裳”等。而“一”與“石”、“蜀”“穿”與“頌”無共通之處,如此混用,似嫌不妥(1)。
于是,我便以福清人的視角,首先對《戚林八音》進行膚淺的探索。《戚林八音》成書于明季戚繼光入閩抗倭時期,年代較早,謬誤不少。李如龍先生、王升魁先生對《戚林八音》做了詳盡的校注。盡管如此,竊以為,《戚林八音》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其一,《戚林八音》隻便于循音覓字。反之則難。
其二,《戚林八音》釋義,多是以字解字,過于簡略,不盡如人意。
其三,《戚林八音》中諸多僻字,對于福清方言,已無實用意。
其四,《戚林八音》中尚缺某些福清方言常用字。
雖然《戚林八音》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但它仍然不失為一部可供福清人參考的方言辭書。
我便以《戚林八音》為基礎,兼顧《美全八音》,編纂《福清方言詞典》。
首先,根據福清方言的需要,對《戚林八音》中的單字,重新篩選,删去沒有實用價值的單字,增加常用字。所增單字,不辭探赜索隐之苦,引經據典,使之言之有據,以免杜撰之嫌。
其次,所選單字,同時标注普通話和福清方言的讀音,既注意方言,也不忘共同語。
第三,所選單字,按福清方言的需求注釋。方言字義詳盡,通用字義從簡。
第四,盡量收入福清方言詞語,并用普通話注釋,以便使用者對福清方言有更多的了解。
第五,增設《部首檢字表》《難檢字筆畫索引》,方便使用者檢索。
按照上述既定方針,我耗時十載,數易其稿,始具規模。
《辭海》編委金文明先生曾經引用西方某學者的話說:如果一個人被判了死刑,不要處決他,讓他編辭典去!編辭典是一個苦不堪言的事情,沒有名利可圖。
我自判“死刑”,自讨苦吃。然而,我卻樂此不疲。值得慶幸的是,這項工作得到福清市有關領導的關心,得到語言專家梁玉璋教授、王昌茂教授的指導,也引起福清籍華僑的關注。
我不是語言學專家,編撰辭書,難免力不從心,謬誤在所難免。我期待着有熱心于福清方言的語言學家,編一部成熟的《福清方言詞典》,以造福于福清人民。
玉融 陳則東
2006 年 12 月
注釋
(1)筆者不是語言學專家,錄不出作者的音标字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