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們日常使用的東西中,經常會用到凹透鏡或凸透鏡,其中,我們戴的近視眼鏡就用到了。那麼,你知道近視眼鏡的鏡片通常是什麼鏡嗎?到底近視眼鏡的鏡片是凹透鏡還是凸透鏡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眼鏡采用的鏡片及原理。
近視眼鏡的鏡片通常是什麼鏡
近視眼鏡的鏡片
凹透鏡。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所成的像總是小于物體的、直立的虛像,凹透鏡主要用于矯正近視眼。眼鏡度數:眼鏡片的屈光強度一般以度數來表示。視力問題越嚴重,所需要的鏡片度數也越深,鏡片厚度也會較高。
近視眼鏡如何挑選?
近視眼鏡如何選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選擇近視眼鏡必須到正規醫院進行散瞳驗光,看眼睛真正的屈光狀态。在試鏡的過程當中,要明确戴上眼鏡是否會有頭暈、看東西是否有傾斜或變形的感覺、看遠處的東西是否清晰、矯正視力是否能達到1.0以上等。
第二、配戴眼鏡的原則就是以最低度數達到最佳的矯正視力,如果上述條件能夠滿足可以進行配戴。
第三、眼睛鏡片的選擇,對于高度近視眼患者的鏡片鏡框不要太大,鏡片中心要和瞳孔中心重合,鏡片和眼睛角膜的頂點距離大約是12mm,不宜太近,也不宜太遠。此外,鏡架放在桌面上要平整,不要一條腿高一條腿低。而且也不能夠盲目追求眼鏡的價格,選擇眼鏡主要是選擇一副自己帶着舒适、合适的眼鏡,往往跟價格沒有太大的關系,故千萬不要盲目的追求價格。
眼鏡的由來:
眼鏡
眼鏡最早出現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羅倫薩,據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劄》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绫絹聯之,縛于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餘。餘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中國早期眼鏡的圖像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曆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描繪明永樂年間南京城區民衆生活場景)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鏡。而清代趙翼稱眼鏡傳入中國是在明朝宣德年間。清嘉慶年間眼鏡已經得到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争買皆由屬後生。”清李光庭所著《鄉言解頤》記載,我國古代眼鏡根據子醜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深淺标度。
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鏡片,中國采用除采用水晶外,并且使用人造水晶。後來使用玻璃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了一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制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