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冬至的來曆和風俗 南北方不同的傳統風俗

冬至的來曆和風俗 南北方不同的傳統風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20:20:36

  冬至,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那麼冬至的來曆是什麼?我國南北方,關于冬至又有什麼不一樣的風俗呢?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的來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每年12月21日至23日左右,當太陽黃經達到270度的時候,也正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緻。冬至最早可追溯至周朝,周公用土圭測景的方法,選取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年開始的日子,周曆中的正月即夏曆中的十一月,漢代時,漢武帝采用夏曆,将正月和冬至分開,從此開始專門過冬至節,并一直延續至今。

  南方的冬至風俗

  冬至一般寓意着吉祥和團圓,在南方,冬至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熱氣騰騰又甜蜜的湯圓,吃了這碗湯圓,就代表着又長大了一歲。除了湯圓,還有部分地區有吃牛肉和羊肉的習俗,加上一些驅寒的藥材一起炖煮,吃完之後可以加強身體素質,抵禦冬天的寒冷。南方還有冬至祭祖的習俗,從冬至節這天開始,在外的遊子會陸陸續續回到故鄉,準備一些吃食和祭品,祭祖,表達對先人的尊敬和緬懷的感情。而東南沿海地區,有冬至祈福的習俗,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北方的冬至風俗

  北方人過冬至,必不可少的就是餃子。每到這一天,不論貧窮還是富裕,家家戶戶必備的節日飯就是好吃又有寓意的餃子。傳說中餃子是東漢醫聖張仲景發明的,他為了救治饑寒交迫的老百姓,用藥材、牛肉和面皮熬煮而成的“祛寒嬌耳湯”,就是餃子的原型。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餃子,除了緬懷先人,也有禦寒解凍的含義。除了餃子,馄饨也是北方人冬至的傳統食物,馄饨最開始是用來祭祀,拜祭完才可以食用。有古人認為冬至吃馄饨是為了破陰釋陽,支助天地間陽氣生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