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豆科合歡屬植物,又稱“馬纓花”、“絨花樹”、“合昏”、“夜合”、“鳥絨”。落葉喬木,夏季開花,頭狀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條,淡紅色。莢果條形,扁平,不裂。高4-15米。樹冠開展;小枝有棱角,嫩枝、花序和葉軸被絨毛或短柔毛。托葉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于枝頂排成圓錐花序;花粉紅色;花萼管狀,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
生于山坡或栽培。合歡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對氣候和土壤适應性強,宜在排水良好、肥沃土壤生長,但也耐瘠薄土壤和幹旱氣候,但不耐水澇。生長迅速。
性喜光,喜溫暖,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及輕度鹽堿,對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合歡常采用播種繁殖,于9-10月間采種,采種時要選擇子粒飽滿、無病蟲害的莢果,将其晾曬脫粒,幹藏于幹燥通風處,以防發黴。
春季育苗,播種前将種子浸泡8-10h後取出播種。開溝條播,溝距60cm,覆土2-3cm,播後保持畦土濕潤,約10d發芽。1h㎡用種量約150kg。苗出齊後,應加強除草松土追肥等管理工作。第2年春或秋季移栽,株距3-5m。移栽後2-3年,每年春秋季除草松窩,以促進生長。
種子處理
于翌年3-4月間,将種子作處理後方可播種。由于合歡種皮堅硬,為使種子發芽整齊,出土迅速,播前2周需用0.5%的高錳酸鉀冷水溶液浸泡2h,撈出後用清水沖洗幹淨置于80℃左右的熱水中浸種30s(最長不能超過1min,否則影響發芽率),24h後即可進行播種。利用這種方法催芽發芽率可達80%-90%,且出苗後生長健壯不易發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