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青藏鐵路開通整整十周年的日子,今天咱們不談建設隻聊自然,小新帶你一起屏息欣賞青藏鐵路敬畏保護的那片自然和那份美......
這樣的景象美到窒息
列車在青藏高原上疾馳,鐵路的不遠處,時有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驢等野生動物悠然自得的覓食,對往來穿行的列車“視而不見”。
有關報告顯示:“青藏鐵路通車十年來,沒有對青藏高原生态、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覓食、遷徙和繁衍造成影響”。
國務院從推進西部大開發、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局出發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建設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裡程最長、綠色環保的高原鐵路,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
青藏高原生态環境原始、獨特而脆弱,這裡是黃河、長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5大水系的發源地,也是藏羚羊、藏野驢、雪豹等國家珍稀動物的栖息地,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6攝氏度,植被破壞後很難或根本就無法恢複。
在這樣一個生态極為脆弱的地方,要建成一條縱貫高原腹地長達1142公裡的鐵路,沿線高寒缺氧、自然環境惡劣、生态非常脆弱,途經可可西裡、三江源、羌塘草原等自然保護區,其建設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也難怪外國專家斷言“有昆侖山脈在,鐵路永遠到不了拉薩”。
青藏高原,離天最近的地方,人類生存困難,植被生長也是極為艱難,每一株植物都非常珍貴。建設者來到高原之前,就被告知“青藏高原生态環境脆弱,不允許我們犯任何錯誤”。環保也就成了他們最重視的一項工作。
這麼一項巨大的工程,無疑會對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觀、生态系統帶來巨大影響。因此,做好青藏鐵路路基和取棄土場的植被恢複與再造工作,盡可能減少青藏鐵路對青藏高原生态系統的破壞,就成了建設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生态環保型鐵路的關鍵課題。
在高原的五年建設曆程中,作為“天路”的主要施工單位——中國中鐵四局在環保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施工條件最為艱難的地區創造了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成功範例,這也被稱為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迹。
“重走青藏線”,重溫難忘歲月。看到鐵路路基邊坡上的依然是“綠意濃濃”,原來的取棄土場已是生機盎然。藍藍的天空,碧綠的青草,矯健的藏羚羊在鐵路下的動物通道裡自由穿行,我們當年近乎嚴苛的環保要求和不懈努力,在今天有了回報。
憶當年青藏高原環保轶事青藏高原的植被很難生長,綠植更是“稀罕之物”,放眼望去,層巒之間能見到的綠色很少。高原的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6攝氏度,植被破壞後很難或根本就無法恢複。青藏鐵路在環保項目上的投資超過20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8%左右,這在全世界單項工程用于環保的投資中是相當罕見的。
呵護高原生态環境,建設者在限定好的區域内施工。
我們在施工前,就明确劃出了“紅線”:“不得破壞一草一木,不得随意取棄土,不得到河裡釣魚,不得随處丢棄垃圾”。
規範整潔的施工現場和項目駐地。
為了在路基邊坡上能看到綠色,局指揮部和各項目部搞起了“科研”,買來羊糞和草籽等,與土攪拌在一起,關起門來做試驗,希望能在青藏高原上孕育出綠色。
施工前,組織藏族群衆将施工區域内的草皮植被移開,施工完成後再将草皮移回原地。
經過反複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長出了綠色。這“科研成果”随即被推廣到項目管段,在多個地方的邊坡種植草木,過了一段時日,邊坡上的綠草慢慢長出來了,原來光秃秃的邊坡經過妝點之後,讓人爽心悅目。
重走青藏線,途經當年施工區域,新舊圖片對比。雖已過了十年,生态脆弱的高原,存活下來的植被并不多。
對植被的愛護如此用心,對動物的愛護更是無微不至,青藏高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藏羚羊、藏野驢、野牦牛、雪雞等随處可見,保護好這些野生動物,也是保護青藏高原稀有物種的重要環節,員工都很自覺的加入了保護動物的行列。
牦牛在施工沿線覓食,對施工人員毫無畏懼感。
藏羚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經常在施工區域和公路、便道附近出沒,每當遇到羊群經過,車輛會主動停下,等其全部經過後再發動汽車離開。這種“禮遇”成了默契之後,藏羚羊對我們的到來毫無驚慌之意,悠然自得的穿行在道路上。在鐵路施工時,遇到藏羚羊等野生動物遷徙和繁衍,施工人員均采取遠離等候、撤離及暫停作業等保護措施,以免驚擾野生動物。
翺翔在工地上空的斑頭雁。
列車疾馳在雪域高原。
青藏鐵路通車至今,環保工作一直沒有松懈。鐵路通車十年後的今天,青藏鐵路沿線綠化長度已達675公裡,綠化面積約560萬平方米,約占總裡程的31%。中科院專家在青藏鐵路通車後,對全線進行了動态監測,監測結果發現:青藏鐵路建設采用的主動保護凍土方式,有效減緩了多年凍土融化速度,鐵路對沿線土壤的環境影響不明顯,未改變植被基本類型,也未發現外來物種的入侵,同時對野生動物的生活未造成明顯影響,稱得上一條名副其實的“綠色天路”。
内容來源:中鐵四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