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常說的十八般武藝最初指的是什麼 十八般武藝最開始是什麼意思
使用兵器的技能。十八般武藝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也稱“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常見于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
作為軍事術語出現在兵書上,“十八般武藝”始見于南宋華嶽撰《翠微北征錄》。該書卷七記 “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但沒有給出“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内容。
元末明初,明代施耐庵《水浒傳》第二回中:“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铳,鞭锏劍鍊撾,斧钺并戈戟,牌棒與槍杈。”
明代後期萬曆年間,“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内容又有了新的表述:“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鎬、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钯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白打”即徒手搏擊,拳術在武術練習中曆來受到人們重視,明戚繼光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曾指出:“拳法似無預于大戰之際,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自此以後,十八般武藝所指的内容雖有所變化,但基本上與此大同小異。
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主要有四種說法:
1、指“刀、槍、劍、戟、鎲、棍、叉、耙、鞭、锏、錘、斧、鈎、鐮、扒、拐、弓箭、藤牌”。
2、與排列相同,唯後三件變為:代、抉、弓矢。
3、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钺、叉、鎲、鈎、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锏、錘、棒、杵。這種列法,遠射兵器的弓矢和防禦武器的牌或藤牌消失,也是近代練武者不善習弓矢,隻教套路的反映。
4、指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钺、鈎、叉、鞭、锏、錘、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錘等18種兵器。這也是為今天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一種排列方法。
十八般武藝典故:
說法之一:
清朝褚人獲的《堅瓠集》則說:明嘉靖間,邊廷多事,官司招募勇敢。山西李通,行教京師,應募為第一,其武藝,十八般皆能: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爬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說法之二:
據《五雜俎》和《堅 集》兩書所載,“十入般兵器”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钺、戟、黃、锏、撾、殳(棍)、叉、耙頭、錦繩套索、白打(拳術)。後人稱其為“小十八般”。
說法之三:
明代成書的《水浒全傳》記載的雖是宋朝的故事,但起碼反映了明時已有十八般武藝的名稱。該書稱:“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教起。哪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铳、鞭、锏、劍、鍊、撾、斧、钺、并戈、戟、牌、棒與槍、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